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659276.shtml
學生旅工成苦力 美國務院被批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紐約17日電】 2011.10.19 02:45 am
國務院實行50年之久的「外國學生來美旅行、工作」文化交流計畫,最近首次遭外國交流學生發動「工潮」抗議,凸顯國務院對此計畫的監督,有很大漏洞,承包計畫的非營利組織之一:「美國旅行教育協會」(Council for Educational Travel, USA,簡稱Cetusa,總部在加州)有嚴重疏失。
紐約時報17日報導,今年夏天許多懷著很高期望來美旅行觀光,藉打工資助開銷的外國學生,被分派到賓州荷喜巧克力公司(Hershey)的包裝工廠打工。這些學生抱怨,他們被分派做極為勞累的夜班,生產線速度很快,他們經常要抬起60磅重的紙箱。工資很低令他們財務困窘,還遇到意外的額外住宿和交通開支。
學生向承包作業的機構抱怨,結果遭對方威脅,如果不從,將遣送回國。來自摩爾多瓦共和國(Moldova)的22歲學生尤里其忍無可忍,今年6月使盡力氣,用英文向國務院發電郵求救。
有的學生發現,工作35小時只拿到85元。來自中國的學生田佳義(Tian Jia Yi,音譯)很快發現,工作實在太苦,數度要求改調工作,結果被經理開除。他說,他很慶幸被開除,因為從此可以擺脫這個苦工。
投訴未見結果之後,約200名外國學生終於「發難」,於8月17日擔牌抗議,高喊工會口號,就此離開工廠。這場50年來的首次工潮,也終於引起國務院的注意。
外籍學生的抗議凸顯一個問題:國務院到底有沒有管理此一計畫的機制?目前,這個計畫已演變成龐大的臨時工作計畫,而在美國失業率持續攀高之際,即使讓外國學生找適當的臨時工作都很困難。
外國學生通常每人花6000美元加入這個計畫,夢想到美國旅行、交朋友,一切靠打工資助,現在卻處境悲慘。2008年的數據顯示,參加計畫的外國學生在十年來從3萬人增至15萬人。
【2011/10/18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