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10-26

《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 國際金融的三難困局

原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70&f_SUB_ID=5112&f_ART_ID=350269


udn / 全球觀察 / 專題 / 全球書選 / 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


國際金融的三難困局

‧小林正宏 2011/10/25
一般人說,國際金融體系存在著一種「三難困局」(Trilemma)—意指,要同時滿足「資金的自由移動」、「穩定的匯率」及「確保國內金融政策之自由度」這三個條件,是非常困難的事。


【前言】
本書屏棄陰謀論的觀點,從金融操作的實務經驗出發,針對金融海嘯後的世界,分別檢討了美國、歐盟、中國,和日本等地區,所面臨的國債、赤字、匯率、失業,以及通貨膨脹和景氣衰退等危機。同時,作者希望在釐清「貨幣」、「經濟發展」與「財政、金融政策」三者的交互影響後,從中掌握未來世界經濟的新方向。了解「貨幣」,輕鬆讀懂霸權國家的匯率戰爭!

國際金融的三難困局

一般人說,國際金融體系存在著一種「三難困局」(Trilemma)—意指,要同時滿足「資金的自由移動」、「穩定的匯率」及「確保國內金融政策之自由度」這三個條件,是非常困難的事(請詳圖2-3)。「Dilemma」指的是二難困境,而「Trilemma」指的便是三個條件的相互矛盾。本書第提到的「特里芬困境」也是類似的矛盾概念,但並非這個三難困局的簡略型,而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歐元區選擇追求前二個條件,將金融政策交由歐洲中央銀行一元化管理。比方德國的中央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現在也仍存續,但並無決定金融政策之權限。只是也有部分聲音批判,在進入本世紀之後,主要由於德國的低成長而使歐元區的政策利率被往較低方向誘導之結果,使得原本有必要再略為緊縮金融的南歐諸國經濟產生泡沫化—比如說,西班牙房市的漲幅,甚至就高於美國。以南歐為中心發生的歐洲房市泡沫,可說是為了貨幣的穩定而放棄各自金融政策決定權的代價。

另一方面,美國可說是在尼克森震撼之後放棄了匯率的穩定性,但在某些時候,亦仍標榜著「強勢美元」,持續致力嘗試維持美元的幣值。換個角度觀之,我們亦能說美國八0年代的高利率政策,是為了防止美元貶值造成輸入型通膨,而不得不緊縮國內經濟的金融政策。然而,基本上美國是個不喜歡受其他國家制約所束縛的國家。

亦有意見主張,為求國際貨幣制度的穩定,應恢復到金本位制,但恢復為金本位制將產生許多問題。而即使回歸金本位制以追求「匯率的穩定」,那麼在前述三難困局中,究竟要放棄「資金的自由移動」?或是「決定國內金融政策之自由度」?仍是個撲朔迷離的問題。另外,美國是個對外淨負債的國家,其對外債務淨額達到兩兆七千三百七十八億美元,假設以黃金一金衡盎司一千一百美元換算,這相當於值八萬噸的黃金。依美國財政部資料,美國外匯存底所持有的黃金數量,在二00九年底時點為八千一百三十四噸(另外,依公告數據,日本的外匯存底所持有的黃金數量則為七百六十五噸,中國為一千零五十四噸,IMF則為三千零五噸),只要美國如此鉅額的金融負債未能解除,那麼情況和尼克森震撼之前相同—只要大家都來要求兌換為黃金,美國根本無力因應。而依全球黃金埋藏量這個物理限制,要恢復為金本位制也非現實之事。順帶一提,美國的外匯存底在二0一0年六月二十五日時點為一千兩百四十九.七億美元,然此數據是將黃金以其帳面價值每金衡盎司四十二.二二美元換算的結果。若以市價換算,則美國的外匯存底其實超過四千億美元,但若與日本或中國相較,仍相差了十萬八千里,這充分顯示出身為基準貨幣國家,無需儲備太多外匯存底之狀況。

(本文轉載小林正宏、中林伸一新書《從貨幣看懂世界經濟》,梁世英譯,如果出版,大雁發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