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01-04

西方校園的規則對於章程、制度和程序等“形式”方面的問題是極為重視的,而不僅僅是看最後的結果和成績。

原文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9/6/2/8/101962890.html?coluid=49&kindid=973&docid=101962890&mdate=0103110143


2011英華人十大事件:中華文化碰撞西方規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3 11:01:43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據英國《華聞周刊》報道,2011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從竊聽門到英國騷亂,再到全英大罷工,英國社會發生的一切,可謂劇情跌宕、步步驚心。在這一年里,英國華人也經歷了王子大婚、倫敦奧運倒計時、紀念辛亥百年以及《非誠勿擾》走入英國等令人喜悅的事件。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華人既用自己的獨特視角在“圍觀”著發生在英國的一切,又同時置身其間,是這一切的一部分。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有一系列發生在華人群體中的事件啟發了人們的思考,讓眾多潛在的話題浮出水面,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一些事件更反映了華人文化與西方規則的衝突與碰撞,事件帶給人們的啟迪令人獲益良多。

  《華聞周刊》近日特別推出“2011年終盤點”專題,回顧過去一年中與英國華人密切相關的十大焦點事件。

  事件一:劍橋選舉風波引反思

  一個劍橋大學學生社團的換屆選舉,引發了當事各方的“口水戰”。經過媒體的報道,劍橋校園選舉風波”更是將事件的主角推到了風口浪尖。該事件在英國和中國輿論界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其中關於英國的華人社團如何在西方規則下運作的話題,也成為人們爭相議論的熱點。該事件由此入選《華聞周刊》評出的“2011年英國華人十大焦點事件”。

  11月24日,在中國影響力巨大的《南方周末》發表了題為《劍橋學聯選舉風波》的文章。《南周》的報道立即被國內外各大網站轉載,迅速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焦點之一。

  而其實早在2011年7月20日,某海外人氣論壇的多個版塊上就已出現了一條帖子,指稱劍橋學聯主席常非凡為“偽主席”,質疑其換屆連任的合法性。帖子內容稱,常非凡為了獲得連任,違背學聯章程,未行選舉即“強行內部表態”,隨後便宣布自己已經連任。

  這個“內部表態”所指的,是7月11日劍橋學聯工作總結大會。正是對這次會議的不同理解和態度,導致後來的一系列風波。據常非凡一方的說法,11日的會議是工作總結大會,會上同時推舉了下屆主席候選人,而唯一候選人就是常非凡。但常非凡的說法遭到了部分學聯執委的質疑。而擁護和反對換屆選舉的雙方,也對當天會議的情況,有著不同的複述。

  劍橋學聯內部的爭議繼續擴大升級,並引起了劍橋大學校方的注意和介入。反對常非凡連任的一方在7月11日之後,拿著制定於2008年的劍橋中國學聯章程去找校方投訴,結果被校方看到這份章程和學校備案的那一份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發現學聯的章程自1992年之後更新過多次,但都沒有報給學校,有“章程混亂”的問題。

  8月26日,當時擔任劍橋大學校監的Jane Spencer先生和劍橋中國學聯指導老師袁博平老師發表了一份聯名公開信,要求學聯盡快確定章程及換屆選舉的程序等事宜,並設定最後期限為2011年10月1日,如果逾期無法提交章程將注銷中國學聯。

  10月6日,Oren Sherman發出了名為《注銷劍橋中國學聯立即生效》的正式郵件,標誌著劍橋中國學聯正式被校方注銷。

  在劍橋中國學聯被校方注銷後,11月3日,校監Oren Sherman緊急召集學聯爭議雙方代表常非凡和陳奇開會,將重開公開競選作為中國學聯在劍橋大學重新注册的條件,雙方最終接受此條件,並最終確定公開競選在12月2日舉行。

  在《華聞周刊》的專題報道刊發後,“劍橋選舉風波”有了最新進展。在12月2日重開的劍橋學聯主席選舉中,反對常非凡一方的陳魯濱以171票當選主席,爭議多時的劍橋選舉事件終於塵埃落定。

  雖然12月2日重開的選舉舉行後,事件已告一段落。但這次風波卻引發了人們對於相關制度和程序的反思,從各方的表述來看,基本可以認定,劍橋中國學聯被學校注銷是因為其“章程混亂”(Constitutional Muddle)的。

  一位在英從事多年學聯工作的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學聯選舉看重選出來的人是不是有這個能力、資源和責任心來做實事,為留學生服好務,看重是不是能選出適合社團發展的人。”

  但從劍橋大學選舉的風波來看,西方校園的規則對於章程、制度和程序等“形式”方面的問題是極為重視的,而不僅僅是看最後的結果和成績。當華僑華人或留學生的社團組織遭遇西方規則時,如何適應與應對?成為引人深思的問題。

  事件二:移民簽證控制來勢凶猛

  由保守黨主導的英國聯合政府從執政開始以來,對移民政策的控制來勢凶猛:在關閉了Tier1 General高技術移民路徑、對留學生畢業找工作簽證(PSW)“痛下殺手”以及拿“工簽轉永居”政策“開刀”之後,英國政府不斷推出咨詢案,考慮下一步的移民收緊政策。

  2011年是英國聯合政府按照政綱大幅收緊移民政策的一年,從學生簽證、到技術移民工作類簽證進而擴展到家屬移民,英國聯合政府希望在5年任期內將非歐盟移民從每年數十萬人減少到每年數萬人。

  就移民政策走勢來看,英國政府一邊提高非歐盟移民從海外來英的門檻,一邊封堵已在英國工作的外來移民轉為“永久居留”的路徑,英國移民政策正呈現出“內外夾攻”的趨勢。

  對留英學生影響最大的是非歐盟留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期間的簽證(PSW)將於2012年4月正式取消。儘管在英國受認可的大學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或更高學位的畢業生可以在英國轉換成Tier 2的工作簽證,但英國工作簽證的短缺職業名單在2011年內被兩次大幅縮減。

  在英國政府宣布取消PSW簽證政策不久,又推出新的移民方案:Tier 2工作類簽證被劃歸為“短期簽證”,其持有者將不能在五年後獲轉永久居留。在Tier 2類別下,只有少數年收入在15萬英鎊以上的、對英國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士才能獲得永久居留申請權。

  如果“5年工簽換永居”政策最終被取消,那麼“投資移民”(Tier 1 Investor)和“企業家移民”(Tier 1 Entrepreneur)將極有可能成為許多華人達成移民英國願望的最後一根稻草。

  儘管新的投資移民政策呈現出歡迎外來投資人士的趨向。例如Tier1投資移民,如果投資超過1000萬英鎊,兩年可申請永居;投資500萬至1000萬,3年可申請永居;投資100萬至500萬,5年可申請永居。但是,英國保守黨政府一貫對移民不友好的政策和態度,讓華人移民對未來在英國的發展計劃缺乏信心。

  2012年備受華人關注的是,英國政府如何應對PSW取消後眾多雇主可能面臨的勞工短缺?如何進一步調整技術移民政策,以及下一步如何調整技術移民政策,“十年永居”和“十四年永居”政策等。





  事件三:英華人紀念辛亥百年

  作為對中國現代化進程影響深遠乃至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歷史事件,辛亥革命開啟了中國百年來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其意義和影響向來受到廣泛重視。進入2011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來之際,作為孫中山先生當年革命信念萌芽的重要地點英國,各方華人華僑以高漲的熱情進行了紀念。

  辛亥革命100周年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6月16日至19日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舉行的“辛亥路•情兩岸”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電影周上,在英各界華人觀看的影片無不是紀念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和無數仁人志士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崛起與復興的奮鬥精神,喚起在英的兩岸同胞自強不息、榮辱與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願景的共同心聲,向國際社會展示兩岸中華兒女的精神面貌。

  英國雖然不是辛亥革命的主戰場,但卻同這場影響中國歷史的革命有著深厚的淵源。

  在3月11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86周年暨辛亥革命100周年,全英各華人商會、僑界社團及學生代表紛紛到場,共同緬懷中國民主革命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儀式上致辭表示,孫中山先生與英國有著深厚的淵源,中英各界代表舉行紀念活動,對兩岸共同弘揚中山思想,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意義。

  在英華人還通過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追思。2011年5月10日,中國駐英國使館隆重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座談會。

  旅英新老僑團、台胞企業和社團、中資企業和留學生代表、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負責人以及孫中山先生老師康黎德的後人等近百人出席。與會華僑華人、留學生及中資機構代表踴躍發言,緬懷孫中山先生及辛亥革命的豐功偉績。

  6月30日,一場名為“聚華人之丹青,銘中西之和弦”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英藝術大賽征稿啟動儀式在倫敦唐人街舉行。這次活動是由全英華人華僑中國統一促進會、英國詩書畫協會、英國查寧閣圖書館等9個文學藝術團體和網站聯合發起,旨在以展示與弘揚孫中山的民族精神,緬懷辛亥革命為主題,從中國國內和英國的書畫藝術家及愛好者當中征集作品,進行書畫藝術的傳播。

  由中國駐英大使館主辦,新華社倫敦分社和全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協辦的“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圖片展”於10月19日在倫敦開幕,來自中英各界近200名來賓出席了開幕式。

  此外,英國華人學界也積極參加到紀念活動中來,英國華人華僑、專家學者和留學生代表9月6日齊聚劍橋大學,舉行“首屆兩岸三地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論壇”,共同回顧探討了辛亥革命的深遠歷史影響與現實意義並表示要將辛亥革命精神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祖國的統一大業貢獻力量。

  各英國華人社團也都在今年組織了很多紀念辛亥百年的活動。《華聞周刊》也專門開設了專欄為各僑團刊登相關稿件。

  事件四:《非誠勿擾》走進英國

  中國內地收視最高的電視節目《非誠勿擾》在2011年將觸角伸向了海外,在結束了澳洲專場和美國專場的錄制之後。

  《非誠勿擾》節目來到了歐洲,英國成為歐洲的第一站。《華聞周刊》作為《非誠勿擾》英國專場的獨家承辦方協助江蘇衛視圓滿完成了英國專場的活動。

  這次的合作不僅對於《華聞周刊》,對於整個英國的華文媒體也是第一次同中國內地電視交友節目進行合作。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李輝參贊在《華聞周刊》周年慶典暨《非誠勿擾》粉絲見面會活動現場表示:“《華聞周刊》作為媒體,不光是為大家提供資訊和信息服務,此次《非誠勿擾》活動更是把中國國內的品牌推廣到了英國。也得到了英國華人的積極響應。”

  另外,《非誠勿擾》突破傳統相親節目的地域限制,充分證明了戀愛婚姻無國界,這一點在非誠勿擾海外專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英國華人第一次在英國本地近距離地參加到中國內地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當中。

  9月至11月的兩個月間,《非誠勿擾》英國專場共招募男、女嘉賓超過2000人。報名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除了通過新浪微博和《華聞周刊》網站上的報名專頁,還分別在伯明翰、曼徹斯特和倫敦舉行的四次現場報名活動。英國專場報名首周就吸引了多達五百多人報名。

  11月16日,《非誠勿擾》節目組的編導們來到英國,進行最後的嘉賓甄選和和前期的拍攝工作。中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孟非也來到了英國,在18日的《華聞周刊》周年慶典暨《非誠勿擾》粉絲見面會的活動中與英國的嘉賓、粉絲見面。

  迄今為止,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男女嘉賓已遍布五大洲,來自不同國度的單身男女都在《非誠勿擾》的舞台上展現了各自的擇偶觀、婚戀觀。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英倫網的報道:“英國當地的單身人士反響熱烈,並且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單身女性多於男性,這和調查顯示的在倫敦當地單身女生比單身的男生多的現象吻合,優質的適婚剩女紛紛表示想在《非誠勿擾》節目上尋求真愛。”

  11月底,江蘇衛視 《非誠勿擾》英國專場結束報名,《非誠勿擾》節目組的編導們最後選定了男嘉賓18名,女嘉賓20名並於12月25日和26日兩天進行錄制工作。英國專場節目擬在農歷春節前後播出。

  不僅有很多海外華人積極參與《非誠勿擾》節目,還有很多外國人也紛紛參與該節目的錄制。《非誠勿擾》制片人王剛表示:“相親是一個世界性話題,並且在中國學習工作的外國單身人士很多,中國文化兼容並包,節目是提供單身男女邂逅的舞台,愛情不受國別限制,況且跨國婚姻也很容易被國人理解。







  事件五:中國大熊貓抵英掀關注熱潮

  12月4日,英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迎來了從中國遠道而來的“貴賓”——大熊貓“陽光”和“甜甜”。經過中英兩國高層長達五年的政治和外交協商,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和愛丁堡動物園的共同努力下,英國公眾終於在等待了17年之久後,再次有機會不出國門觀賞大熊貓的可愛。

  中國大熊貓受到英國媒體和英國民眾的熱情關注,也成為2011的英中關係的重大事件之一。《華聞周刊》從中國大熊貓抵達愛丁堡,在英國掀起的“熊貓熱”以及背後商機的角度進行了專題報道。

  愛丁堡動物園方面保守地估計,由於“陽光”和“甜甜”的落戶,接下來一年的遊客將增長35%,而未來十年至少將增長150到200萬遊客。僅門票收入一項,希望能為動物園增加約2000萬英鎊的收入。如果“陽光”和“甜甜”能夠順利繁育熊貓寶寶的話,遊客的增長和收入將更加可觀。

  據《華聞周刊》從愛丁堡動物園了解到的情況,為了歡迎兩只大熊貓,愛丁堡動物園網站首頁幾乎全部變為相關內容。專門開設了熊貓禮物專頁,和其它所有禮物並列。愛丁堡動物園目前已經採購引進了19類價格從1英鎊到45英鎊不等的和熊貓相關的禮品,更多的禮品正在設計開發中。

  同時,愛丁堡動物園還設計了針對熊貓的象徵性的“領養”證書會員。“領養熊貓”的會員包括四個等級的證書,其中“銅”級會員年費40英鎊、“銀”級會員80英鎊、“金”會員175英鎊,以及“白金”會員500英鎊。動物園根據會員級別不同,賦予會員不同的權益。另外,愛丁堡動物園目前正在誠征企業贊助商,合作開發圍繞大熊貓主題的科研、教育、商業產品。

  據估計,如果“陽光”和“甜甜”在愛丁堡動物園生育熊貓寶寶,將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兩只大熊貓已經為雪季陰霾的愛丁堡帶來了一屢“陽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為中英民眾帶來“甜甜”的驚喜。

  此外,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大熊貓的形象頻繁在英國的電視、平面媒體上亮相,其可愛的外形,贏得了廣大民眾的喜愛。以大熊貓為主題的各種商品也開始走入英國的大小商店,深受追捧。隨著“熊貓熱”的不斷升溫,熊貓商品的銷售也迎來了新的熱潮。除了旅遊業和零售業,其他的商家也各出奇招,大打“熊貓牌”吸引人氣,發掘商機。

  顯然,中國大熊貓抵英已成為過去一年中,英中外交、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中的一件大事。

  事件六:華人積極應對英國騷亂

  發端於倫敦北部托特納姆區的暴力騷亂事件,自8月6日後不斷擴大,從倫敦蔓延到了伯明翰、曼徹斯特、利茲、利物浦、諾丁漢及布里斯托等多個英格蘭城市。

  本次事件緣起於8月4日晚,名為馬克.杜根的黑人男子在出租車里被警車攔截,杜根中槍死亡。警方指杜根曾向警方開槍,並致一名警員受傷。然而,有目擊者稱,達根並未開槍,而是被警方按在地上射殺。8月6日下午5時後,達根所居住的社區北倫敦托特納姆約500人集結,要求“尋求正義”,示威人群隨後與警察發生衝突,並演變成暴力騷亂,之後逐漸從倫敦蔓延至全英格蘭。

  這場英格蘭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暴亂,對居英華商的生意和華人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華人如何評議此次騷亂事件?《華聞周刊》專題報道進行了全面調查。

  暴亂對於中國城餐館白天的生意未形成太大影響,但是晚間生意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英國騷亂期間,倫敦南部克羅伊頓(Croydon)是受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據榮業行倫敦克羅伊頓商業中心經理向《華聞周刊》介紹,儘管該商業中心距離騷亂中被縱火焚燒的Reeves家居商店僅有10分鐘的步行距離,但該中心的業務並未受影響,業務一切正常。

  而位於倫敦西三區的Ealing,本是治安環境較好的傳統“富人區”,但在這次的暴亂中,卻遭遇了直接的打砸破壞,且暴徒中不僅有黑人,還有當地白人青年。受訪華人稱,Ealing地區和倫敦很多地區一樣,近年來治安不斷惡化、居民素質下降,並直指原因來自英國的教育體制、福利體制和相關法規。

  記者了解到,在曼徹斯特的騷亂中,位於曼城市中心的唐人街並未受太大影響。位於伯明翰的大型餐飲集團中華閣大酒樓負責人在接受《華聞周刊》採訪時表示,騷亂事件並未影響該酒樓的正常營業,但由於騷亂嚴重的一兩天的晚間,由於部分路段被警方封鎖客人出行不方便而造成客流量的減少,但白天並沒有受任何影響。面對騷亂,英國各華人社團和組織也積極行動應對危機。

  對於這次騷亂事件,一些受訪華人也從文化和教育體制的角度進行了反思。擔任英國中華傳統文化研究院主任的柳女士表示:“為什麼現在英國這麼多的年輕人如此地迷失方向?我認為這既是一個教育危機,也是一個社會危機。現在英國的文化教育體制,只著眼於表面上的形式,沒有觸及深層次的人的思想和道德。中國講仁義禮智信,如果缺失了仁義、仁慈,只一味講人權和自由,就會出問題。”






  事件七:英國大罷工此起彼伏民眾“傷不起”

  英國聯合政府大幅提高大學學費、改革公務員養老金、失業率不斷攀升、通脹率高企不下,再加上英國逢保守黨執政必然迎來新一輪罷工高潮的規律,2011年的大規模罷工可謂一浪接一浪,一浪高過一浪。

  儘管英國聯合政府的公共財政緊縮計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為財政大幅縮減造成的經濟復甦停滯,進而導致民眾生計“今不如昔”,尤其是政府希望通過凍結並削減公務人員的薪酬待遇並大幅改革公務人員長期處於赤字狀態的養老金,直接觸動了公務人員以及相關工會的利益,大規模抗議活動此起彼伏。

  從2011年3月份,數十萬民眾走上倫敦街頭,抗議政府削減財政開支;到6月份,各大工會的數十萬公務員舉行聯合罷工遊行,抗議政府養老金改革計劃;11月初,數千名大學生倫敦遊行,抗議大學學費上漲;再到蓄勢已久預期進行的11月30日遍及全英的200多萬名公共部門人員的聯合大罷工,創下幾十年來英國罷工規模之最。

  儘管2011年此起彼伏的罷工的原因是英國政府厲行的緊縮開支計劃,包括要求提高退休年齡至66歲、提高月繳費最多達50%,這一改革計劃讓公務員陷入了付出更多、工作更久、獲得更少的尷尬境地。但無論是幾十萬人還是一兩百萬人的規模,在英國全社會的看來,抗議活動似乎並沒有引起普通民眾的共鳴或者同情。

  因為英國的經濟狀況讓社會公私兩極化越來越明顯,公務人員的利益爭奪保衛戰的民眾基礎薄弱。就連工黨領導埃德.米利班德在工會聯盟的年會上委婉地表示不贊成在談判期間進行罷工。

  在罷工之外,2011年英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還有兩項,一個是震驚世界的、從倫敦爆發迅速蔓延全英國的騷亂;另外一項是響應大西洋彼岸美國的“占領華爾街”行動,“占領倫敦”行動者們從10月中旬開始在聖保羅教堂前安營扎寨。

  英國騷亂的熊熊烈火和對商店社區的打砸搶讓全社會開始深度反省,但抗議資本主義的“占領運動”,儘管關係全世界社會制度的演變和命運,但因其帶著社會精英層的“傲慢與偏見”卻被社會所忽略。因為在經濟不景的艱苦歲月,人們更關心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因此當倫敦地鐵工會在節禮日罷工,給聖誕節的喜慶氣氛被蒙上陰影時,人們顯示的憤怒更明顯些。

  歲末年初,公務員的養老金紛爭即將因工會和政府的妥協逐漸平息,相應地,關於工會和私營企業的勞資糾紛成為焦點。幾大工會開始要挾在新年舉行新一輪的罷工。英國社會能否經得起如此折騰嗎?包括華人在內的普通百姓傷不起。

  事件八:“竊聽門”引華人熱議英國“小報文化”

  擁有168年悠久歷史的英國暢銷八卦“小報”《世界新聞報》因深陷“竊聽門”,被迫於7月10日之後關閉。該報紙的關門,也引發了英國華人及華媒從業者的反思。

  在英國華人圈里,關於英國新聞媒體涉華報道價值取向和手法有失公允的聲音也格外強烈。而華媒從業者則對“竊聽門”背後反映的英國“小報文化”進行了分析。

  而站在華人的角度來審視“竊聽門”,也可以看到這種“小報文化”與英國主流媒體中華人形象的關係。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英國“小報”慣用誇大的方式或者一些新聞的“技巧”來塑造華人的負面形象。一些報紙往往會借採訪對象的口,來表達對外來移民形象的負面判斷。整個報紙的傾向性和風格,決定了從業者報道的手法和角度。






  事件九:華人參政從人口普查開始

  2011年是英國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年,英國各大華人社團充分認識到了人口普查對提高在英華人在社會決策程序中至關重要的意義,無不全面動員廣大華人積極參與。以推動提高華人話語權為宗旨的《華聞周刊》同樣義不容辭地為勇於和善於發聲的華人提供一個平台,全方面報道人口普查的進展,並為華人提供各類協助。

  從年初到3月27日人口普查日,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和英國各大華人社團開展各類活動和人口普查的公益協助活動,旨在讓在英華人改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習慣。為此,英國華人社團領袖們紛紛呼籲廣大華人務必參與人口普查。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被英國國家統計局委任為2011年人口普查大使的李貞駒律師表示:“人口普查絕對不是‘事不關己’的事情。”

  負責人口普查倫敦地區的總管科林.普里德莫爾在接受《華聞周刊》獨家專訪時指出,許多事關華人直接利益的公共財政撥款、圖書館、警察和治安、醫療衛生、交通配套、社工服務等資源反賠,主要依據是人口普查的結果。如果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大量華人居住在某個區域,該區域將得到更多的和華人相關的財政預算和撥款。如果數據顯示華人比例降低,預算也會降低。如果華人不積極參與普查,很多經費將面臨被削減或停止的可能,後果將很嚴重。

  其實,提高在英華人華社的地位,人口普查只是最最基本的工作,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廣大華人利益,華人和華社需要持之以恒地和英國政府朝野跨黨派各個組織機構保持長期的、連續的合作溝通。

  從“沉默”到“可見的華人”,人口普查無疑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如今,我們靜候2011年人口普查的統計報告,華人的參與度如何?英國各級政府如何通過普查數據對待華人居民?我們拭目以待。

  事件十:倫敦奧運在即華媒關注中國奧運代表團

  2011年歲末,隨著倫敦奧運會超過九成的場館已經竣工、大部分場次的門票已經售出、開閉幕式的導演方案確定並進入籌備、奧運安全保衛方案全面通過、和奧運會直接相關的臨時簽證政策出台等等,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腳步臨近。

  歲末年初,我們從兩大方面展望期待倫敦奧運會,一是倫敦奧運能否成為英國經濟復甦的開始?其次,作為華人媒體,我們熱切關注華人運動健將們的表現。

  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和英國女王繼位60周年慶典一道,被寄予為英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元氣走向復甦的希望。考慮到2011年8月在倫敦爆發並迅速蔓延英國各地的嚴重騷亂,奧運會還承載了團結英國社會各階層,修復社會創傷的重任。

  東倫敦大學商學院饒爾.比安奇(RaoulBianchi) 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作為幾十年來歐洲最大的城市改造項目之一,衡量倫敦奧運會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將是區域經濟的振興。當然也要包括通過基建改善、體育精神和經濟提升對周邊居民的整體素質的優化。”

  據介紹,按照倫敦奧運當局的規劃,希望通過奧運會的90億英鎊左右的投資,從本質上改善倫敦東北部相對落後的基建和人文設施。

  “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是最有效的催化劑”,倫敦奧運發展署(Olympic Development Authority)負責規劃設計和城市改造的總裁艾利森.倪莫女士(Alison Nimmo)對《華聞周刊》表示:“倫敦的規劃是希望通過奧運會,啟動並振興周邊地區。希望奧運會的社會效應遠遠大於短期的體育競技賽事。”

  作為歷屆奧運會的金牌大戶,中國奧運代表團的表現將牽動千萬個在英華人的心。截至目前,中國已有18個大項、159個小項的277人獲得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其中舉重、體操、跳水、花游、現代五項、射箭等10項為滿額。

  根據中國體育健兒在2011年各項世界大賽中共獲得138個世界冠軍,其中奧運會項目金牌和獎牌數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的狀態看,中國選手已經具備了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實力和基礎。

  2012年盛夏的倫敦奧運賽場,華人選手爭金奪銀的盛況,我們翹首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