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預測狀況是:以後繁中審稿會拿到的是比較要求品質的稿件。至於不太要求品質的譯件就是大陸翻譯業低價搶市。大陸翻譯業不可能完全消滅繁中翻譯業。大陸的用語會慢慢滲透台灣,因為翻譯業通常很難跟客戶argue用詞,多半還是屈服。外國客戶搞不懂繁中和簡中的差別,所以會以統計數量來決定,於是乎大陸用詞不斷蔓延開來,因為數量比較多。
原文網址http://n.yam.com/tlt/politics/20130827/20130827710032.html
翻譯納服貿 學者擔心中國掌控詮釋權
自由時報-2013年08月27日 上午07:27
出版社可能變台皮中骨 恐按意識形態擅改內容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林曉雲/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開放中資進入台灣翻譯產業,多位學者直言,不管服貿簽訂與否,台灣的翻譯產業早因政府沒有政策而發展困難。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更警告,台灣最需要防範的是,未來中資可能用台灣的出版社名義購買翻譯版權,導致台灣出現「台皮中骨」的出版社,那麼就會讓中國掌握發言權及詮釋權,一旦原著不符或不利其意識形態時,就可能發生擅自刪改的情況,對台灣會造成不利衝擊。
陳超明表示,翻譯服務分為口譯和筆譯、商業翻譯及一般翻譯,口譯和商業翻譯因為是跟著商業市場走,早就隨著商業公司嚴重外流中國,但一般書籍的筆譯市場,七、八年前雖曾因為中國的翻譯成本低廉而一度外流中國,但翻譯服務強調「品質要好」,中國翻譯經常亂翻一氣,台灣業者還要重新加工修改,成本更高,因此最近都回到台灣從事翻譯。
陳超明表示,如果在商言商,台灣的翻譯品質好,其實不用怕中國的翻譯業者,外國出版社在賣版權時也是分區賣,賣給台灣、賣給新加坡、賣給中國等,台灣市場雖小,但外商是多賣就多賺,因此外國出版社不太可能讓中國代理總管華文翻譯,這部分應要防範的是中國在洽購版權時一併將台灣的版權也買下。
台灣翻譯學學會理事、輔大跨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承淑無奈說,不管服貿簽訂與否,翻譯業早就被搞壞了。她指出,行政部門把翻譯價格定死,而不是以翻譯品質評估,導致削價競爭、亂象叢生,甚至用Google直譯,離譜路標等都可能是這樣出來的。
研究專長包括中英文翻譯的台大外文系系主任梁欣榮也說,國內翻譯行業長期被看扁,政府單位甚至明文規範翻譯案字數與價格,連帶壓抑翻譯工作發展,感覺完全不被重視。「就像政府不會規定律師收費標準,律師的專業就是專業,語文的專業就不是專業?」
台灣翻譯學學會監事、長榮大學翻譯系副教授藍月素指出,翻譯產業早就受到中國影響,電腦時代加上人工便宜,台灣許多案子早就送給中國翻譯,再回到台灣加以潤飾。如今,服貿協議簽訂後,只能期待真能擴大台灣翻譯者的就業市場,讓中國的翻譯需求引進台灣,增加工作機會。
「不要把我們賣了」盼公務員睜開眼看清楚
楊承淑也認為,政府應思考將力量放在對「良善治理」產業,而不是只想靠中國來拓展空間,若真的得簽服貿,兩岸也要用相同的遊戲規則、有完全對等的精神。「希望公務員好好睜開這隻眼睛,真正幫人民看清楚,不要把我們賣了,還洋洋得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