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6799
服務業、旅遊、藝術、文化等產業,具備創造性(creative industry)的產業,需要政府去經營一個良好的環境,吸引真正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必須要有自由的環境,可以不斷的嘗試錯誤和失敗,之後才能有機會成功而達致創新,創新才是讓經濟向前的核心動力。這是美國所提供的環境。
但中國並不是這樣的地方,你能夠數出多少真正具有原創性和創新的產品/技術是完全源自中國?中國擅長的地方,是吸引外資,以及量產(非原創性)商品,研究發展部門(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是羸弱的,雖然在近些年有好轉,但仍然遠遠不及美國、日本與歐洲。但好的人才、有能力創新的人才,大部分都不願意留在中國,他們都去了別的地方。為什麼要留在中國?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於那些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言,他們甚至不能夠自由的呼吸。媒體、言論、民主等自由是不可能置外於追求經濟創新的整體環境的。例如,科學家也不是總是待在實驗室裡,晚上他們可能會想去散步、去看戲去聽音樂會、呼吸新鮮空氣,希望他們的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下長大。並不是單單把錢砸在研究機構裡就可以。中國砸了多少錢在研發創新部門但卻不能夠達致相對應的成效,關鍵便是肇因於此。
台灣是在亞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很多從事商業或外交等的外國人,或具備創新能動性的外國人才,會十分傾向留在台灣。然而,我並看不出來馬政府有任何更具體的策略去營造把人才留在台灣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