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 很多中國人認為韓國搶奪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其實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祭”。這是由該地區的祭禮、舞蹈和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的,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完全是兩碼事。在韓國,這只是江陵地區的一個傳統而已,一般韓國人並不太關心。但是,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江陵端午祭在中國引起了一輪反韓情緒。
2. 很多時候,中韓文化之爭是兩國媒體和網民臆想出來的。韓國人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漢字以及很多文化是從中國傳到韓國的。他們不會以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或者孫中山、李白是韓國人。最起碼我見過的韓國人中沒有這麽認為的。
原文網址: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6794?page=1
2011年02月01日 18:50 PM
中國人與韓國人的心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金宰賢
(編者按:金宰賢的《中國人為何鐘情朝鮮?》一文在FT中文網發表後,有十餘位讀者向他寫信,詢問他對於“端午祭”等“中韓文化爭端”的看法。我們在此發表他的回應文章,也期待對此問題的更多討論。)
1998年底,由於我在大學讀中文專業,我就來北京進修漢語,也旅游中國各地。當時中國的很多事情讓我大開眼界,那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人對我的熱情。在北京學習時或在旅途中遇見的中國人都很友好,而且關心韓國,我也很愉快地和他們交流。我雖然曾在西安上了街頭小販的當,但總的來說,這段時間給我留下了一生難忘的回憶。
而最近幾年來,中國出現了反韓情緒,並且愈演愈烈。2007年,新華社發行的《國際先驅導報》,以1.2萬中國人為對象,就“不太喜歡哪個國家”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回答“韓國”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40.1%。我從未想過韓國會成為中國人“最討厭的國家”,這讓我十分心酸。
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上述調查結果的原因是中韓兩國圍繞端午節的誤解。有一次,我問一位中國朋友,中國為何有反韓情緒時,她立刻反問,“你先回答一個問題:屈原是哪國的,粽子是哪國的?”當然,屈原是中國人,粽子也是中國的。我在韓國連粽子的影子也沒見過。
很多中國人認為韓國搶奪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其實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祭”。這是由該地區的祭禮、舞蹈和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的,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完全是兩碼事。在韓國,這只是江陵地區的一個傳統而已,一般韓國人並不太關心。但是,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江陵端午祭在中國引起了一輪反韓情緒。
那韓國端午節的起源呢?我在負責管理傳統文化及文物的韓國文化財廳官方網站上看到:“端午節起源於戰國末期楚國。忠臣屈原被君王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這天是五月初五。之後,人們每年為了紀念屈原舉辦祭祀,後來傳到了韓國。” 據我看,端午節就這樣從中國傳到韓國後,在江陵地區逐步形成有自己的特色的端午祭。
中國人對韓國的負面印象並非總是空穴來風。在形成反韓情緒的問題上,韓國也有責任,特別是韓國的媒體。為了吸引韓國網民的眼球,他們喜歡引用中國的負面新聞,諸如食品安全問題、山寨產品等等。由於中國地大物博,這些報道很容易以偏概全,會誤導韓國網民對中國的瞭解。中國網民在知道韓國網上有許多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後,當然不甘心。並且,中國的媒體也開始寫韓國的負面新聞,這樣中韓兩國的誤解就越來越大了。
我必須承認,在韓國存在反中情緒。為了化解中國人的反韓情緒,應當知道韓國人的反中情緒的由來,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由後者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韓國人的反中情緒與“東北工程”(全稱“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有密切關系。韓國媒體從2004年開始報道中國擬通過“東北工程”將高句麗歷史編入中國歷史。之後,東北工程在韓國掀起“中國威脅論”的軒然大波。
在古代史的問題上,中韓兩國的分歧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化解的。在我看來,中韓兩國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古代史。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高句麗歷史要麽屬於中國,要麽屬於韓國,是一個零和博弈。但就整個東亞地區而言,高句麗歷史的確屬於該地區,並且涉及到中國以及韓國的古代史。中韓兩國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探討,但也要通過共同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瞭解。
韓國的民族主義傾向比較強烈,有時可能給鄰國一種自大的感覺。加上,由於歷史傳承,韓國的文化是離不開中國的。正因為如此,有時會出現一些貌似中韓文化之爭的事。但很多時候,中韓文化之爭是兩國媒體和網民臆想出來的。韓國人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漢字以及很多文化是從中國傳到韓國的。他們不會以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或者孫中山、李白是韓國人。最起碼我見過的韓國人中沒有這麽認為的。
其實,韓國人對中國的情緒是挺矛盾的。韓國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經濟越來越來依賴於中國,這一處境讓韓國警惕。雖說韓國人很多時候樂意看到中國的崛起,但有時也擔憂中國對韓國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正因為如此,對於中國對韓國的看法,韓國人特別敏感,因此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在21世紀,中韓兩國友好的夥伴關系對兩國都會帶來不少好處。我希望中韓兩國通過密切的交流與溝通,消除兩國間的誤解,把兩國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如同朋友之間,在鄰國之間,“溝通”才是硬道理。
(作者金宰賢畢業於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華工作,曾在北京大學讀MBA,現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作者電子郵箱:zorba00@gmail.com,微博:http://t.sina.com.cn/jinzaixian。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