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華裔的節儉成性,可能引起各種誤會和糾紛。
加拿大華人領袖感慨:加拿大政府道歉需要勇氣。因為加拿大民間社會,仍有隱藏的強大力阻向華人道歉。這力量如遇中國與西方國家發生重大對立和衝突,就有可能讓排華浪潮死灰復燃,更何況,華人的生活和文化習慣中,真有許多可議之處,被人詬病之處。加拿大華人要有危機意識,不但不能炫富來壯膽,更要努力讓政府道歉的內容變成教材,成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同時,也要團結一致,繼續參與政治,融入社會,徹底剷除排華的土壤。
聖經 (羅馬書13:8) 凡 事 都 不 可 虧 欠 人 , 惟 有 彼 此 相 愛 要 常 以 為 虧 欠 , 因 為 愛 人 的 就 完 全 了 律 法 。 Let no debt remain outstanding, except the continuing debt to love one another, for whoever loves others has fulfilled the law. 越南排華暴動的反思:台商在國外應該實施「人才當地化」,盡量栽培越籍幹部,不要有玻璃天花板。如果要用陸籍幹部/台籍幹部,除了專業知識強之外,對待越南人反而要更客氣,懂得尊重當地民俗文化,不要有人種優越感,真心照顧越南幹部和越南工人,如此在暴動的時候,越南人才會甘心願意保護工廠和台商。
搶人才,新加坡憑什麼?─地緣價值、國家資本,與階級化的社會結構 By 曾柏文 /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 ( IIAS-ISEAS)
「服貿」若想要聽大陸人[無恐懼的]說真話,就要找「已經移民海外的大陸人」。以下是幾位移民美國的大陸人講的真話
令海外中國富豪感到難過的是,社會關係的喪失。在國內,關係都和金錢、權力等資源密切相關。然而在注重規則的國外社會,這一切都消失了。所以即使攜帶重金,很多東西也依然無法用錢買到。因此中國富人移民拿綠卡後又紛紛回國。真正敢於克服這些問題,長期定居國外的富人,普遍是那種安全感非常不足的人。
相比歐洲華人,美國華人融入主流社會要容易得多;而相比中國周邊“友邦”的華人,美國華人受到的待遇更是好得多。但不可否認,華人在美國整體上仍舊邊緣化
(Ted talk) Chinese Food in America的爆笑研究...保證你會笑
新加坡有法治、民主而無自由;香港有法治、自由而無民主;台灣有自由、民主而無法治。
在國外賺錢的同時,也要叫當地人分一杯。是必須的和合情合理的。華人商家在西班牙人的國土上拓展賣點假貨,偷點關稅,當地商人擠得都沒了飯碗,偏又要在西班牙人面前顯擺一下,當地人怎麼能不眼紅?
許多華裔長年漂泊在外會對傳統有一種渴望,所以一些傳統習俗在海外反而被強化了。
比較華裔設計師與華人設計師的區別:前者頭腦中沒有要把中國元素置於服裝之上的概念,也不會言必稱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更沒有做出誇張設計求出位的急躁心態。他們的天然優勢就是生活在時尚發源地,耳熏目染。
本位主義太重的國家,總是要讓別人覺得很屈辱、讓自己的歷史很驕傲,這是行不通的。很多在台灣長大,或作一個中國人、華人、亞洲人都常有這種迷思,那是很幼稚、很霸道的想法。
華人移民各國的歷史的模型:母國內困境推人出國移工→移工外國社會低階層→漸漸站穩而後代成長→發現要照顧當地才會得到認定接納與維權。
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到處都是GMP的產品,因為亞洲移民只要有祖籍國市場的資源,我們就與他們成為夥伴,進入其祖籍國市場。慢慢地,GMP趟出了一條路,而且是很獨特的一條路。
外國人的頭腦中很少有同鄉的概念,他們對於家鄉的概念遠不如中國人強烈。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故鄉一直都是人們心中長久存在的情愫,特別是對於旅居海外的華人,他們對於祖籍國的思念更多的源自於對故鄉深深的眷戀。
[美國]犹太人做慈善事业主要目的在于化解由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人口之间收入差而产生的嫉妒心态。各种族群体之间的经济差别会引来人们的嫉妒心,这种心态不当的环境下,变得极其危险。你也要看到华裔家庭收入比一般公众高33%带来的副作用。
《排華法案》讓華人在美國所有人種裡,被“單獨挑出來”,喪失了60年的公民權。成千上萬的家庭為此分裂,留下歷史傷痛。在美國,還有一些老一輩華人是這部“惡法”的直接受害者,如果能在他們離開人世之前,聽到一聲來自美國聯邦政府的歉意,也算對歷史傷口的一種彌合與慰藉。它刻不容緩。
[美國]趙美心擔心這些數據會強化主流社會對亞裔是“模範少數族裔”的誤解,因亞裔有45個族群,他們之間差異很大,應避免得出過分簡單的結論,而忽視亞裔多元人口所面臨的許多真正挑戰。
在新加坡人眼中,「中國人」現在其實已經變成一種政治符號,指的就是中國大陸人,這種觀念在港、台等地區同樣存在。「海外華人」已經不是通常意義上的「中國人」——占絕對主體地位的中國大陸居民。
懂得福建話就更容易理解新加坡的本土文化與語言。“新式英語”(Singlish)當中摻雜了很多方言詞匯,一些語氣助詞和句子結構也比較像方言。一些地方、路名、人名的英文名稱是福建話音譯。文化習俗、飲食習慣也是如此。
在西方「男性性感形象」具有主宰一切的意義。亞裔男孩一般體格瘦小,數理成績再好也只是瘦弱、缺乏吸引力的nerd(蛋頭)。青春期沒有心目中的role model,變得鬱悶、偏激。但林書豪證明東方男子在頂尖頂域,可允文也可允武。Jeremy成為性感男性的象徵。讓亞裔男孩更自由、更自信的成長。
[馬來西亞]台灣較自由開放,文化氛圍濃厚,教師教學靈活有活力;而中國則被視為體制保守,教師雖然擁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不過講學刻板、愛說教。此外,中國大陸也不像台灣以華僑的身份對待大馬學生,因此大馬學生到中國留學,大多都需要繳付昂貴的外國學生留學費用
(下方不小心刪除了,有空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