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http://hanabilee.pixnet.net/blog/post/29317039-%E6%84%9B%E6%83%85%E9%99%90%E6%99%82%E7%B0%BD%EF%BC%9A%E8%A7%80%E7%9C%BE%E5%81%8F%E5%A5%BD%E7%9A%84%E6%84%9B%E6%88%80%E6%96%B9%E7%A8%8B%E5%BC%8F
節錄:
《愛情限時簽》,描述了珊卓布拉克飾演的加拿大藉出版業女強人Margaret,突然接獲上司告知其簽證展延的時效逾期,在期限內必須被遣送回國,一年之後才能再回到出版業的核心-紐約,正處於事業高峰的Margaret當然不願意放棄這個難得的工作與犧牲每個假日換來的地位,靈機一動之下,在半脅迫下,Margaret假裝和秘書Andrew Pixton其實已陷入愛河,正好在簽證問題發生時公佈這個喜訊,除了讓愛情有結果外,也可以讓出版社的難得人才得以續留紐約再展長才,Andrew雖然百般的不願意,但是為了獲得晉升編輯的職務及出版自己作品的機會,在條件交換之下只得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這場假結婚的請求,這裡套用的公式是「立場的錯置」,原本高不可攀但頗具姿色的魔鬼女上司突然跟忠心耿耿但沒什麼特色的部屬要求結婚,很令人意外吧?
問題是不只要登記結了婚就可以獲得居留權,異國婚姻的成立其實還需要移民署的確認,確認倆造雙方是為了愛情而結合,而非圖謀美國的非法居留權,這確認的過程會涉及到許多隱私及親密愛人才會知道的事,諸如最喜歡什麼水果、初次邂逅的場合、身上那裡有痣、家庭成員…..等,這對原本就很盡責的秘書Andrew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老闆 Margaret大大小小的事他原本就瞭若指掌,問題是眼中總是只有工作的Margaret卻對Andrew一無所知,為了即將到來的移民署官員盤查,也為了做戲做得真,Margaret只得跟著Andrew利用週末的假期回到Andrew的老家去探親,順便告知家人兩人的喜訊...
搜尋此網誌
2012-09-17
2012-03-10
[台灣] 新移民女性紀錄片
紀錄片對新移民女性議題的再現與詮釋:以「移民新娘三部曲」為例
資料來源: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q=cache:p5e6LpN07_AJ: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200_1.pdf+&hl=zh-TW&pid=bl&srcid=ADGEESg7BQJeENX6Xd1S2DM38cCyy2p94jxU8hNGmcvmbovfK9gMzcomATUJUVe_wLHFYZ2Tna1yuPzHMP9eo0lTaxOLiExEmcpwKL0G7Tsjzltvb4CBPEe8hU8x2YZl4iS415dPwaKl&sig=AHIEtbRoheVkQmOP4FUJJbuu8VWc3J9eJg
拍攝「移民新娘三部曲」是希望不要重複既有的媒體刻板印象,除了紀錄商
品化跨國婚姻的形成及問題外,也能夠忠實地呈現這群跨越國界而結合的人
們,他們如何在婚姻與家庭這個傳統場域中,迎向年齡、性別、文化與族群
等多種矛盾的挑戰,以及伴隨而來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蔡崇隆
截至 2008 年底,曾公開播映的新移民女性紀錄片共有十一部,依照年份先後順序排列,如表
X 島嶼之兩門相望
外籍新娘在美濃
謝婷與她的歌
兒戲
我的強娜威
(移民新娘首部曲)
黑仔討老婆
(移民新娘二部曲)
中國新娘在台灣
(移民新娘三部曲)
他鄉際遇
飄洋過海的家
阿草向前衝
幸福的地圖
資料來源: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q=cache:p5e6LpN07_AJ: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200_1.pdf+&hl=zh-TW&pid=bl&srcid=ADGEESg7BQJeENX6Xd1S2DM38cCyy2p94jxU8hNGmcvmbovfK9gMzcomATUJUVe_wLHFYZ2Tna1yuPzHMP9eo0lTaxOLiExEmcpwKL0G7Tsjzltvb4CBPEe8hU8x2YZl4iS415dPwaKl&sig=AHIEtbRoheVkQmOP4FUJJbuu8VWc3J9eJg
拍攝「移民新娘三部曲」是希望不要重複既有的媒體刻板印象,除了紀錄商
品化跨國婚姻的形成及問題外,也能夠忠實地呈現這群跨越國界而結合的人
們,他們如何在婚姻與家庭這個傳統場域中,迎向年齡、性別、文化與族群
等多種矛盾的挑戰,以及伴隨而來的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傷。-蔡崇隆
截至 2008 年底,曾公開播映的新移民女性紀錄片共有十一部,依照年份先後順序排列,如表
X 島嶼之兩門相望
外籍新娘在美濃
謝婷與她的歌
兒戲
我的強娜威
(移民新娘首部曲)
黑仔討老婆
(移民新娘二部曲)
中國新娘在台灣
(移民新娘三部曲)
他鄉際遇
飄洋過海的家
阿草向前衝
幸福的地圖
Labels:
移民的電影或紀錄片
2011-12-20
「亞洲放逐」描述三位泰國勞工來台工作,卻因為工廠惡性倒閉,求償無門被遣送回國的真實故事
原文網址
http://www.newstory.info/2003/03/__2.html
他們「放逐」台灣 只為搏一個未來
【郭沛軒報導】「亞洲放逐」是一部電視紀錄片,描述三位泰國勞工來到台灣工作,卻不幸因為工廠惡性倒閉,雖力求抗爭,最終仍求償無門被遣送回國的真實故事。本片在一九九九年製作完成,去年曾在公共電視播放。最近以「亞洲放逐」為內容的紀錄電影「離鄉背井去打工」,還在台北電影節獲獎。
「亞洲放逐」的製作人,光啟社社長周文義說,「亞洲放逐」一片催生的主要動機,是副社長丁松筠神父平時就喜歡接觸外籍勞工。此外,光啟社另外有位雷神父一向對亞洲文化中的人口移動與經濟發展存有高度興趣,加上九八年時發生了擎揚工廠惡性倒閉事件,造成近百名外勞完全拿不到薪水,還面臨要被遣送出境。光啟社因而開始籌畫拍攝此片,希望能喚起社會大眾對外勞處境的重視。
周文義說,製作「亞洲放逐」一片,所花費的時間與經費都十分龐大。因為除了拍攝外勞在台灣工作的情形與抗爭的片段之外,工作小組還前往泰國,實際拍攝這些泰勞在母國的生活景象。「而且這部影片至今仍無收入。」周文義說,所有的製作費用除了光啟社本身負擔外,也只有靠善心團體的捐贈。「原先期望以電影的方式製作,但礙於經費,最後也只能改以電視紀錄片的方式製作。」
周文義表示,「亞洲放逐」跟一般紀錄片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僅陳述一個社會現象,而且試圖探討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們替『亞洲放逐』做了一句解釋-拿生命搏一個未來。」「亞洲放逐」一片,是敘述泰勞桑菲特、查亞、尼亞到台灣打拚的故事。他們三人為了到台灣工作,向銀行借了錢支付昂貴的仲介費用,第一年的薪水幾乎只用來償還仲介費,結果就在這時,碰上工廠倒閉,被迫回國。另外,有人還因為離開家鄉的這段期間,失去了妻子跟女兒。然而,當他們被問到是否還願意到台灣工作時,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
擎揚工廠惡意倒閉時,當時任職於希望職工中心的龔尤倩曾多次帶領外勞們進行抗爭。龔尤倩認為,來台灣工作的外勞多半出身於務農的泰國東北部,對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一種現代化與優越化的象徵,跟他們生長的地方比較起來,台灣是有希望的。龔尤倩說:「來台灣除了最基本的目的-賺錢改善家庭生活之外,對外勞來說,來台灣還代表著一種『文化上升』!」
「就因為有希望,所以他們覺得值得試試看。」龔尤倩繼續說到,即使是處在台灣產業結構的最底層,而且勞動條件中存在著3D(即Dirty骯髒、Difficult 辛苦、Dangerous 危險)的工作環境,外勞們還是願意冒險。只是,這場「冒險」就像進賭場試手氣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賺著錢回去。
周文義說,「亞洲放逐」雖然無法實際改善外勞們的物質生活,但相信至少能對外勞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幫助,他希望這部片能夠引起政府對外勞問題的重視與關心。龔尤倩則認為,外勞對於台灣而言,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外勞來台灣找工作,其實就像早年中國人去美國當苦力一樣。她期待,像類似「亞洲放逐」的紀錄片,能提供台灣在產業教育、社會福利與種族對待等方面,進步的機會與動力。
2003/3/20
http://www.newstory.info/2003/03/__2.html
他們「放逐」台灣 只為搏一個未來
【郭沛軒報導】「亞洲放逐」是一部電視紀錄片,描述三位泰國勞工來到台灣工作,卻不幸因為工廠惡性倒閉,雖力求抗爭,最終仍求償無門被遣送回國的真實故事。本片在一九九九年製作完成,去年曾在公共電視播放。最近以「亞洲放逐」為內容的紀錄電影「離鄉背井去打工」,還在台北電影節獲獎。
「亞洲放逐」的製作人,光啟社社長周文義說,「亞洲放逐」一片催生的主要動機,是副社長丁松筠神父平時就喜歡接觸外籍勞工。此外,光啟社另外有位雷神父一向對亞洲文化中的人口移動與經濟發展存有高度興趣,加上九八年時發生了擎揚工廠惡性倒閉事件,造成近百名外勞完全拿不到薪水,還面臨要被遣送出境。光啟社因而開始籌畫拍攝此片,希望能喚起社會大眾對外勞處境的重視。
周文義說,製作「亞洲放逐」一片,所花費的時間與經費都十分龐大。因為除了拍攝外勞在台灣工作的情形與抗爭的片段之外,工作小組還前往泰國,實際拍攝這些泰勞在母國的生活景象。「而且這部影片至今仍無收入。」周文義說,所有的製作費用除了光啟社本身負擔外,也只有靠善心團體的捐贈。「原先期望以電影的方式製作,但礙於經費,最後也只能改以電視紀錄片的方式製作。」
周文義表示,「亞洲放逐」跟一般紀錄片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它不僅陳述一個社會現象,而且試圖探討心理層次的問題。「我們替『亞洲放逐』做了一句解釋-拿生命搏一個未來。」「亞洲放逐」一片,是敘述泰勞桑菲特、查亞、尼亞到台灣打拚的故事。他們三人為了到台灣工作,向銀行借了錢支付昂貴的仲介費用,第一年的薪水幾乎只用來償還仲介費,結果就在這時,碰上工廠倒閉,被迫回國。另外,有人還因為離開家鄉的這段期間,失去了妻子跟女兒。然而,當他們被問到是否還願意到台灣工作時,答案竟然都是肯定的。
擎揚工廠惡意倒閉時,當時任職於希望職工中心的龔尤倩曾多次帶領外勞們進行抗爭。龔尤倩認為,來台灣工作的外勞多半出身於務農的泰國東北部,對他們來說,台灣就是一種現代化與優越化的象徵,跟他們生長的地方比較起來,台灣是有希望的。龔尤倩說:「來台灣除了最基本的目的-賺錢改善家庭生活之外,對外勞來說,來台灣還代表著一種『文化上升』!」
「就因為有希望,所以他們覺得值得試試看。」龔尤倩繼續說到,即使是處在台灣產業結構的最底層,而且勞動條件中存在著3D(即Dirty骯髒、Difficult 辛苦、Dangerous 危險)的工作環境,外勞們還是願意冒險。只是,這場「冒險」就像進賭場試手氣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賺著錢回去。
周文義說,「亞洲放逐」雖然無法實際改善外勞們的物質生活,但相信至少能對外勞們的精神生活有所幫助,他希望這部片能夠引起政府對外勞問題的重視與關心。龔尤倩則認為,外勞對於台灣而言,是一面歷史的鏡子,外勞來台灣找工作,其實就像早年中國人去美國當苦力一樣。她期待,像類似「亞洲放逐」的紀錄片,能提供台灣在產業教育、社會福利與種族對待等方面,進步的機會與動力。
2003/3/20
Labels:
移民的電影或紀錄片
2011-10-01
[台灣] 公視夢想美髮店試映:外配姊妹圓夢 展現堅強力量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0703
公視夢想美髮店試映:外配姊妹圓夢 展現堅強力量2011-9-11 22:34 作者:呂苡榕 414
加入書籤: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遠嫁台灣的外籍配偶姊妹們夢想著在這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家,但台灣社會的歧視,仍是壓在姊妹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阻礙她們的發展。曾以紀錄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的導演曾文珍以外配在台打拚為主題,拍攝紀錄片《夢想美髮店》,期待透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發現這群隱身在台灣各處努力生活的堅強女性。
3年前,曾文珍在報紙上看到雲林縣社會關懷協會舉辦的美容美髮課程相關報導,描述這群姊妹夢想在台灣開一間美容美髮店,有穩定收入後將孩子養大,備受感動的曾文珍決定拍攝關於外配紀錄片,歷時2年,深入了解她們在生活、政策與教養子女上遭遇的困境。
▲公共電視送給台灣外籍配偶一個特別的中秋節,11日舉辦《夢想美髮店》試映會,邀請片中主角阮氏英書(右後)、尹小玫(左後)為現場觀眾剪髮,展現她們的才藝。 (圖文/楊萬雲)
曾文珍表示,即便相關政策已改善許多,但社會對外配的歧視一直存在,「我身邊的朋友曾告訴我,他們擔心以後新台灣之子數量過多,將拉低台灣競爭力,聽到這些話讓我很難過,因為這些姊妹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相當努力。」曾文珍說,她們的努力值得更多尊敬,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外配,並且在影片中加入「願景」,期待台灣能走向真正的多元自由。
紀錄片導演曾文珍的《夢想美髮店》以3名女性為主角,分別是來自越南的阮氏英書、大陸籍的小玫和印尼的麗娜,其中英書與麗娜都因丈夫過世成為單親媽媽,獨自在台灣打拚,努力拉拔孩子長大。
賺錢養育兩頭燒
「小孩出生剛滿月,丈夫就去世了,當時小叔跑來跟我說,我沒有身分證,不能留在台灣。」英書本來想把小孩帶回越南,但婆家不同意,因此她選擇留在台灣。單親媽媽獨立生活大不易,為了獲得一技之長,英書參與了美容美髮課程。
英書的母親過去也從事美容行業,父親則是木工,她的老家在越南同塔省,是最多越南女性嫁來台灣的地方,老家是一幢簡陋的茅草屋,沒有自來水,也沒有衛浴設備。雖然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才遠嫁來台,但結婚後,家庭成為她最大的責任。即使丈夫過世,她仍一肩扛起持家重任,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
▲《夢想美髮店》試映會現場,邀請「新台灣之子」表演,增添熱鬧。(圖/楊萬雲 文/李偉凱)
由於婆家沒有給予太多生活支援,英書工作之餘,自己教導小孩的學業。「有時候聯絡簿上老師寫的東西我看不懂,得請朋友或同事念給我聽。」英書表示,教養的挫折曾讓她一度想回越南,畢竟在越南能讀能寫,有辦法與小孩和學校溝通,在台灣卻有語言的重重阻礙,但小孩已經習慣台灣的生活,不願意回越南。
▲曾獲金馬獎的紀錄片導演曾文珍耗時兩年拍攝《夢想美髮店》,紀錄外籍配偶在台灣生活、工作的辛苦過程。她希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外配姊妹的故事。(圖文/楊萬雲)
工作壓力、小孩教養問題,曾文珍拍攝紀錄片過程就親眼目睹好幾次親子衝突。由於英書是單親家庭,親子問題更顯嚴重,缺少親戚支持也讓這些單親媽媽孤立無援。雖然很喜歡美容美髮的工作,但因為工作時間與薪資,英書只能放棄,另外找了一份紙箱工廠的工作維持生活。
社會歧視仍難除去
婆家對待外配的態度,就能感受深藏於社會的歧視,曾文珍認為台灣社會仍把外配視為來台撈錢、是婆家用錢買來的「商品」,因此丈夫過世後,婆家不太支持她,外配只能靠自己;另一方面,婆家仍限制外配去追尋自己的幸福,讓她們增添許多心理壓力。
為了把孩子養大,外配省吃儉用,曾文珍拍攝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麗娜告訴她自己的財務規劃內容。「麗娜說她每天存100元給房東、35元給小孩當學費、35元給小孩辦保險…。」曾文珍當時心想:「天啊,100元我們在台北一杯咖啡就沒了!」麗娜每天想著錢該怎麼用、該用在哪些地方,小心翼翼地規劃自己的生活。曾文珍認為她們如此認真生活的態度,值得更多尊敬。
▲在《夢想美髮店》的試映會現場,有許多觀眾因為深受紀錄片感動,而忍不住拭淚。(圖/楊萬雲 文/李偉凱)
雖然嫁來台灣好幾年,英書卻仍拿不到身分證,因為財力證明這關始終無法打通,目前雖已拿到「準歸化」證明,但能否順利獲得身分證,還是未知數。由於沒有單一窗口為外配處理身分證相關申請,她們只能跑遍各單位,努力補齊政府要求的文件,加上語言的問題,許多時候承辦人員說她們不一定了解,遇上問題,就得卡上好一陣子。
曾文珍表示,從政策面可以發現,台灣的人權其實是有選擇性的,這些沒有選票的外配的需求根本沒有政治人物會看見,媒體報導與外配相關的議題時,往往不討論事件背後的成因。她希望透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理解這些姊妹的生活,更期待十幾二十年後,台灣將出現新台灣之子的政治人物,那時,台灣才真的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地方。
紀錄片《夢想美髮店》將於9月13日晚間10點於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首播。
公視夢想美髮店試映:外配姊妹圓夢 展現堅強力量2011-9-11 22:34 作者:呂苡榕 414
加入書籤: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遠嫁台灣的外籍配偶姊妹們夢想著在這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家,但台灣社會的歧視,仍是壓在姊妹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阻礙她們的發展。曾以紀錄片《春天-許金玉的故事》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的導演曾文珍以外配在台打拚為主題,拍攝紀錄片《夢想美髮店》,期待透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發現這群隱身在台灣各處努力生活的堅強女性。
3年前,曾文珍在報紙上看到雲林縣社會關懷協會舉辦的美容美髮課程相關報導,描述這群姊妹夢想在台灣開一間美容美髮店,有穩定收入後將孩子養大,備受感動的曾文珍決定拍攝關於外配紀錄片,歷時2年,深入了解她們在生活、政策與教養子女上遭遇的困境。
▲公共電視送給台灣外籍配偶一個特別的中秋節,11日舉辦《夢想美髮店》試映會,邀請片中主角阮氏英書(右後)、尹小玫(左後)為現場觀眾剪髮,展現她們的才藝。 (圖文/楊萬雲)
曾文珍表示,即便相關政策已改善許多,但社會對外配的歧視一直存在,「我身邊的朋友曾告訴我,他們擔心以後新台灣之子數量過多,將拉低台灣競爭力,聽到這些話讓我很難過,因為這些姊妹不論在生活或工作上都相當努力。」曾文珍說,她們的努力值得更多尊敬,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外配,並且在影片中加入「願景」,期待台灣能走向真正的多元自由。
紀錄片導演曾文珍的《夢想美髮店》以3名女性為主角,分別是來自越南的阮氏英書、大陸籍的小玫和印尼的麗娜,其中英書與麗娜都因丈夫過世成為單親媽媽,獨自在台灣打拚,努力拉拔孩子長大。
賺錢養育兩頭燒
「小孩出生剛滿月,丈夫就去世了,當時小叔跑來跟我說,我沒有身分證,不能留在台灣。」英書本來想把小孩帶回越南,但婆家不同意,因此她選擇留在台灣。單親媽媽獨立生活大不易,為了獲得一技之長,英書參與了美容美髮課程。
英書的母親過去也從事美容行業,父親則是木工,她的老家在越南同塔省,是最多越南女性嫁來台灣的地方,老家是一幢簡陋的茅草屋,沒有自來水,也沒有衛浴設備。雖然是為了改善家庭經濟才遠嫁來台,但結婚後,家庭成為她最大的責任。即使丈夫過世,她仍一肩扛起持家重任,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
▲《夢想美髮店》試映會現場,邀請「新台灣之子」表演,增添熱鬧。(圖/楊萬雲 文/李偉凱)
由於婆家沒有給予太多生活支援,英書工作之餘,自己教導小孩的學業。「有時候聯絡簿上老師寫的東西我看不懂,得請朋友或同事念給我聽。」英書表示,教養的挫折曾讓她一度想回越南,畢竟在越南能讀能寫,有辦法與小孩和學校溝通,在台灣卻有語言的重重阻礙,但小孩已經習慣台灣的生活,不願意回越南。
▲曾獲金馬獎的紀錄片導演曾文珍耗時兩年拍攝《夢想美髮店》,紀錄外籍配偶在台灣生活、工作的辛苦過程。她希望透過影片,讓更多人了解這些外配姊妹的故事。(圖文/楊萬雲)
工作壓力、小孩教養問題,曾文珍拍攝紀錄片過程就親眼目睹好幾次親子衝突。由於英書是單親家庭,親子問題更顯嚴重,缺少親戚支持也讓這些單親媽媽孤立無援。雖然很喜歡美容美髮的工作,但因為工作時間與薪資,英書只能放棄,另外找了一份紙箱工廠的工作維持生活。
社會歧視仍難除去
婆家對待外配的態度,就能感受深藏於社會的歧視,曾文珍認為台灣社會仍把外配視為來台撈錢、是婆家用錢買來的「商品」,因此丈夫過世後,婆家不太支持她,外配只能靠自己;另一方面,婆家仍限制外配去追尋自己的幸福,讓她們增添許多心理壓力。
為了把孩子養大,外配省吃儉用,曾文珍拍攝期間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麗娜告訴她自己的財務規劃內容。「麗娜說她每天存100元給房東、35元給小孩當學費、35元給小孩辦保險…。」曾文珍當時心想:「天啊,100元我們在台北一杯咖啡就沒了!」麗娜每天想著錢該怎麼用、該用在哪些地方,小心翼翼地規劃自己的生活。曾文珍認為她們如此認真生活的態度,值得更多尊敬。
▲在《夢想美髮店》的試映會現場,有許多觀眾因為深受紀錄片感動,而忍不住拭淚。(圖/楊萬雲 文/李偉凱)
雖然嫁來台灣好幾年,英書卻仍拿不到身分證,因為財力證明這關始終無法打通,目前雖已拿到「準歸化」證明,但能否順利獲得身分證,還是未知數。由於沒有單一窗口為外配處理身分證相關申請,她們只能跑遍各單位,努力補齊政府要求的文件,加上語言的問題,許多時候承辦人員說她們不一定了解,遇上問題,就得卡上好一陣子。
曾文珍表示,從政策面可以發現,台灣的人權其實是有選擇性的,這些沒有選票的外配的需求根本沒有政治人物會看見,媒體報導與外配相關的議題時,往往不討論事件背後的成因。她希望透過紀錄片,讓更多人理解這些姊妹的生活,更期待十幾二十年後,台灣將出現新台灣之子的政治人物,那時,台灣才真的是一個自由民主的地方。
紀錄片《夢想美髮店》將於9月13日晚間10點於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首播。
Labels:
移民的電影或紀錄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