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顯示具有 韓國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韓國歷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9-08

[大陸] 中國人與韓國人的心結

摘要:

1. 很多中國人認為韓國搶奪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其實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祭”。這是由該地區的祭禮、舞蹈和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的,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完全是兩碼事。在韓國,這只是江陵地區的一個傳統而已,一般韓國人並不太關心。但是,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江陵端午祭在中國引起了一輪反韓情緒。

2. 很多時候,中韓文化之爭是兩國媒體和網民臆想出來的。韓國人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漢字以及很多文化是從中國傳到韓國的。他們不會以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或者孫中山、李白是韓國人。最起碼我見過的韓國人中沒有這麽認為的。


原文網址: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6794?page=1

2011年02月01日 18:50 PM
中國人與韓國人的心結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金宰賢

(編者按:金宰賢的《中國人為何鐘情朝鮮?》一文在FT中文網發表後,有十餘位讀者向他寫信,詢問他對於“端午祭”等“中韓文化爭端”的看法。我們在此發表他的回應文章,也期待對此問題的更多討論。)

1998年底,由於我在大學讀中文專業,我就來北京進修漢語,也旅游中國各地。當時中國的很多事情讓我大開眼界,那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人對我的熱情。在北京學習時或在旅途中遇見的中國人都很友好,而且關心韓國,我也很愉快地和他們交流。我雖然曾在西安上了街頭小販的當,但總的來說,這段時間給我留下了一生難忘的回憶。

而最近幾年來,中國出現了反韓情緒,並且愈演愈烈。2007年,新華社發行的《國際先驅導報》,以1.2萬中國人為對象,就“不太喜歡哪個國家”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回答“韓國”的受訪者比例最高,達40.1%。我從未想過韓國會成為中國人“最討厭的國家”,這讓我十分心酸。

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上述調查結果的原因是中韓兩國圍繞端午節的誤解。有一次,我問一位中國朋友,中國為何有反韓情緒時,她立刻反問,“你先回答一個問題:屈原是哪國的,粽子是哪國的?”當然,屈原是中國人,粽子也是中國的。我在韓國連粽子的影子也沒見過。

很多中國人認為韓國搶奪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但其實韓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江陵端午祭”。這是由該地區的祭禮、舞蹈和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的,與中國人吃粽子、劃龍船、紀念屈原完全是兩碼事。在韓國,這只是江陵地區的一個傳統而已,一般韓國人並不太關心。但是,我非常驚訝地發現,江陵端午祭在中國引起了一輪反韓情緒。

那韓國端午節的起源呢?我在負責管理傳統文化及文物的韓國文化財廳官方網站上看到:“端午節起源於戰國末期楚國。忠臣屈原被君王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這天是五月初五。之後,人們每年為了紀念屈原舉辦祭祀,後來傳到了韓國。” 據我看,端午節就這樣從中國傳到韓國後,在江陵地區逐步形成有自己的特色的端午祭。

中國人對韓國的負面印象並非總是空穴來風。在形成反韓情緒的問題上,韓國也有責任,特別是韓國的媒體。為了吸引韓國網民的眼球,他們喜歡引用中國的負面新聞,諸如食品安全問題、山寨產品等等。由於中國地大物博,這些報道很容易以偏概全,會誤導韓國網民對中國的瞭解。中國網民在知道韓國網上有許多關於中國的負面新聞後,當然不甘心。並且,中國的媒體也開始寫韓國的負面新聞,這樣中韓兩國的誤解就越來越大了。

我必須承認,在韓國存在反中情緒。為了化解中國人的反韓情緒,應當知道韓國人的反中情緒的由來,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前者是由後者引起的。在很大程度上,韓國人的反中情緒與“東北工程”(全稱“東北邊疆歷史與現狀系列研究工程”)有密切關系。韓國媒體從2004年開始報道中國擬通過“東北工程”將高句麗歷史編入中國歷史。之後,東北工程在韓國掀起“中國威脅論”的軒然大波。

在古代史的問題上,中韓兩國的分歧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化解的。在我看來,中韓兩國可以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古代史。站在一個國家的角度,高句麗歷史要麽屬於中國,要麽屬於韓國,是一個零和博弈。但就整個東亞地區而言,高句麗歷史的確屬於該地區,並且涉及到中國以及韓國的古代史。中韓兩國可以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探討,但也要通過共同的研究得到更全面的瞭解。

韓國的民族主義傾向比較強烈,有時可能給鄰國一種自大的感覺。加上,由於歷史傳承,韓國的文化是離不開中國的。正因為如此,有時會出現一些貌似中韓文化之爭的事。但很多時候,中韓文化之爭是兩國媒體和網民臆想出來的。韓國人還是明明白白地知道漢字以及很多文化是從中國傳到韓國的。他們不會以為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或者孫中山、李白是韓國人。最起碼我見過的韓國人中沒有這麽認為的。

其實,韓國人對中國的情緒是挺矛盾的。韓國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同時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經濟越來越來依賴於中國,這一處境讓韓國警惕。雖說韓國人很多時候樂意看到中國的崛起,但有時也擔憂中國對韓國的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正因為如此,對於中國對韓國的看法,韓國人特別敏感,因此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在21世紀,中韓兩國友好的夥伴關系對兩國都會帶來不少好處。我希望中韓兩國通過密切的交流與溝通,消除兩國間的誤解,把兩國的共同利益放在第一位。如同朋友之間,在鄰國之間,“溝通”才是硬道理。

(作者金宰賢畢業於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自2003年起在華工作,曾在北京大學讀MBA,現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作者電子郵箱:zorba00@gmail.com,微博:http://t.sina.com.cn/jinzaixian。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2010-11-20

朝鮮日報中文網:「金正男沒落史」 揭開神秘面紗

摘要與個人評論:
金正男之所以失勢,就是因為他無法看清:他父親金正日不願接受中國式改革開放,他的奶媽的先生不願意太早扶植太子上台而導致個人被流放,他的同齡高官二代不願意靠近他(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引發殺身株連之禍),他的身旁護衛是會隨時打小報告給金正日,他自己個性偏激使這些人不安,這麼多的因素,也就導致他失勢的必然.總之,原因無他,都是自己無法看透這些人想要的是什麼,怕的是什麼,自己的個性和位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怪不了別人.

這也就引發我思考自己身邊的事情,我是否也像金正男一樣,犯下這些類似的錯誤呢?

國際新聞的魅力就在此.既能學到東西,而且又因為是國際局勢,各國都會下評論,很難說謊瞞過人。與國內政治新聞很不一樣。(國內新聞,因為利益太過於貼近自己,於是欺上瞞下,藏左瞞右,一堆煙霧彈,反而事實真相只有當事人知道而已。對自己的學習和進步非常沒有幫助。)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235&f_SUB_ID=4768&f_ART_ID=283696




「金正男沒落史」 揭開神秘面紗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0/11/17



【週刊朝鮮/記者姜哲煥/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金正男/朝鮮日報資料圖


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的三子金正恩被確定為接班人後,目前在中國流亡的長子金正男的動向成為世人的關注焦點。金正男最近接受日本朝日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反對三代世襲」。由於此番言論刺激到了金正日,所以導致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那麼,金正男為何輾轉於國外並不斷針對自己的父親和弟弟發表負面言論呢?

曾在金正男身邊的人證實,金正男一度是金正日的有力接班人。他們透露說,金正男頭腦聰明,具有領導才能,一度受到金正日的認可。但是,金正男最後離開父親和弟弟並輾轉在海外生活,原因是他在爭奪接班人位置的激烈權力鬥爭中失敗,這其中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據瞭解,金正男在瑞士留學後回到平壤的時間是1987年前後。當時曾和北韓高官子女打成一片的高層脫北者吳某說:「第一次看見金正男是1987年前後,當時他16歲。」據說,金正男當時經常在平壤高麗飯店出入,他身邊沒有朋友,顯得非常落寞。

總和勞動黨組織部幹部們在一起的金正男感到厭倦,他很想和操縱平壤市的同齡太子集團的人一起玩,但他們總是迴避金正男。太子集團的核心人物是金日成母親家的Kang Jin-u、Kang Jeong-mo和張成澤的哥哥張成佑的兒子張永哲,但他們擔心會遭到政治報復,所以不敢隨便和政治上的敏感人物金正男一起玩,總是有意迴避他。當時的金正男正處於極其敏感的年齡,深感孤獨和乏味的他甚至做出了一些過激行為,包括在高麗飯店製造槍擊騷亂等。據說,當時平壤內有傳聞稱,金正日用皮鞭狠打了製造槍擊騷亂的金正男。一位高層脫北者透露說:「金正男青少年時期,由於母親成蕙琳受到金正日的冷落,所以他自己也得不到父親的愛,這使他性格變得偏激,做出一些過分的舉動,但後來逐漸恢復穩定,從1990年年初開始全面接受接班人培訓。」

接受接班人教育時,金正男身邊總是有15名以上的護衛兵和勞動黨組織部的幹部一起同行。金正日特別讓金正男多結交學者,以接受接班人教育。據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周圍幹部們對金正男的評價非常好,金正日也基本上下定決心讓他擔任接班人。前勞動黨書記黃長燁生前曾預測說:「金正日的三個兒子中,金正男是最優秀的,如果他掌權,北韓政權會持續得長久一些。」

據說,金正男很有膽量,做事毫不猶豫,因此結交了不少人,特別是他好奇心很強,喜歡到處走,他走遍北韓全境,身臨其境地認真觀察北韓的現實狀況。一位軍人出身的脫北者指出:「金正男1992年前後和金正日一起訪問某部隊時,穿了人民軍大將軍裝。當時很多軍隊幹部都堅信金正男會成為金正日的接班人。」

堅持改革開放 最終導致自取滅亡

金正男的接班人地位發生動搖的根本原因是反抗金正日。金日成去世後,金正日掌握了絕對權力,指出他的錯誤等於是豁出性命。過去金日成執政時期,他的競爭對手、前國家副主席崔庸健等人可以向金日成提出自己的意見。曾經和金日成是戰友的崔庸健和金日成之間關係非常親密,甚至會說「日成那個人」。但金正日掌權以後,無論是多麼年長的幹部,都不能隨便對最高領導人開口。黃長燁曾說:「金正日接班以後制定了嚴明的紀綱,令老一輩革命家也感到非常緊張,他有著獨裁本領。」

據說,唯一反抗金正日的人就是金正男。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糧荒導致很多百姓餓死時,金正男走遍全國目睹了北韓的現狀。他和身邊的幹部們一起到處走,毫無顧忌地說「朝鮮不推行改革開放就會出大事」、「父親的政策有錯」。金正男的這些言論通過部署在他身邊的保衛部工作人員不斷傳到金正日的耳朵裡,金正日從這時開始對金正男有所顧忌。據悉,金正男曾親自對金正日說應該推行改革開放,但父子倆因為這個問題高聲爭吵起來。

因為金正男堅持這個信念,當時他身邊的幹部們開始將金正男視為唯一的希望。一位高層脫北者說:「當時平壤認識金正男的高層幹部很多,大家都認為他會成為接班人,所以對他的改革意志寄予厚望。」無法再對金正男坐視不理的金正日於1999年春天抓捕了金正男的身邊人士、「跆拳道殿堂」館長Park Eok-ryeon並交給保衛部。平壤出身的一位脫北者說:「對南特工部門高層幹部出身的Park Eok-ryeon很有智慧並擅長社交,是對金正男非常忠誠的親信。」當時,金正男除了勞動黨組織部等正式親信集團外,還有私人組織,Park Eok-ryeon實際上是金正男私人組織的總負責人。

Park Eok-ryeon還負責管理金正男的大規模秘密資金並選拔多才多藝的女性獻給金正男。陪金正男睡一晚的女人可以得到3000美元現金。Park Eok-ryeon還為金正男舉行派對,這些都毫無遺漏地傳到金正日的耳朵裡。金正日可以容忍兒子舉辦派對,但卻無法容忍他對改革開放問題指手劃腳。

Park Eok-ryeon被保衛部逮捕後不到一個月就因嚴刑拷打而身亡,其他親信也陸續被保衛部傳喚,所有人都沒有再走出來。實際上,Park Eok-ryeon事件已經預示著金正男的結局,可以認為金正日這個時候已經最終決定不會選擇金正男擔任接班人。

金正男淪為「悲慘命運」的太子

據悉,一直被北韓國內高層排斥的金正男唯一親近的是沒有子嗣的金正日的妹妹金敬姬。據北韓內部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金正男在中國肆意誹謗北韓,但北韓政權並沒有對其採取手段,這都是因為金敬姬。最高人民會議代議員出身的一名高層脫北者表示:「我曾多次看到金敬姬帶著年幼的金正男參加黨代會和重要活動。」金敬姬代替金正男小時就被驅逐的成蕙琳,一手養大金正男,兩人關係匪淺,金敬姬還曾是金正男的強大後盾。因此,金正男與金敬姬的丈夫張成澤的關係也很好。

但這種關係並未持續很長時間。張成澤深諳官場之道,他知道如果金正男迅速接班,自己的仕途可能會走到盡頭,因此開始與金正男保持距離。因為過去在北韓金日成的弟弟金英柱就曾因大力扶植接班人而最先被肅清。據悉,當時被視為金正日最大競爭對手的金英柱是唯一敢訓斥金正日的人。金正日家庭教師出身的脫北者、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Kim Hyeon-sik曾說:「有一段時間金正日在金英柱面前就像是看到貓的老鼠。」

據悉,金正日最怕的人就是比父親更嚴厲的叔叔金英柱。在金日成逐漸放權給兒子後,金英柱大力培養金正日,對金正日進行接班人教育,並傳授對黨組織部等的組織管理經驗。

但在1974年2月金正日正式成為接班人後,金英柱立即被下放到慈江道的深山裡。金日成多次讓金正日調回金英柱,但金正日依然我行我素,直到自己的權力徹底鞏固的1993年才將金英柱重新調回平壤。但當時金英柱已經是日薄西山的老人。據悉,金英柱至今仍敢當面咒駡金正日,但在被監禁的情況下,一切都為時已晚。

張成澤深知金英柱的前例,因此可能因害怕如果「金正男時代」到來,自己的命運不知會發生什麼變化,不願看到金正男迅速上位。北韓前外交官Hyeon Seong-il表示:「實際上,拋開金正男,扶植金正恩,可能是張成澤和金敬姬的保命手段。」他們與金正恩的生母高英姬聯手廢掉了金正男,而金正男最終成為命運悲慘的太子。

2001年後幾乎在海外生活

金正男於2001年4月在日本因非法入境而被遣送回北韓,這件事也宣告他的政治壽命徹底結束。當時在北韓內部有傳聞稱,「高英姬一行為從金正日的記憶中完全抹掉金正男,故意向外部洩露情報,使金正男被捕,顏面盡失」。此次事件後,金正男徹底淡出父親的視線。

據北韓內部高層消息人士稱,金正男以忠於金正日的名義,主動要求管理海外秘密資金和賺取外匯,金正日讓金正男在中國和澳門管理秘密資金和賺取外匯。金正男壟斷連接日本和中國的貿易,賺了大量外匯,同時管理澳門的部分金正日秘密資金。

據悉,金正男從很久以前開始就頻繁出入中國,與中國高官子女建立了密切關係,正是中國看不見的力量在保護金正男。另悉,目前中國政府對北韓三代世襲表面上保持沈默,但在內部,「中國越是包庇北韓,就越容易在國際社會上顏面盡失,而且還會喪失國際領導力」的批評聲此起彼伏。中國有可能把金正男當作迫使北韓政權做出改變,實施改革開放的施壓籌碼。

【2010-11-17/朝鮮日報中文網】

來源:南韓《朝鮮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0-10-09

韓報:莫忘蔣介石助韓獨立歷史

http://udn.com/NEWS/WORLD/BREAKINGNEWS5/5900365.shtml




韓報:莫忘蔣介石助韓獨立歷史

【中央社╱首爾9日專電】 2010.10.09 10:19 pm


南韓「朝鮮日報」在8日報紙專欄,以「蔣介石的日記」為題,呼籲南韓民眾莫忘促使南韓矗立於世界上的一些文物──包括蔣介石以及感動蔣介石的韓國先賢堅定不移的獨立意志。

專文指出,在日本龍谷大學任教的李相哲(譯音)教授,公開了蔣介石在1915年至1972年、共計57年間所寫的日記中與韓國有關的部分。

雅號「白凡」的韓國上海臨時政府主席金九在「白凡逸志」中,描寫了金九和當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蔣介石首次會面的情景。

當時,金九說,「日本侵略大陸的魔手,時時刻刻侵襲著中國,如果方便的話,單獨筆談幾句如何?」蔣介石說,「好、好。」金九說,「先生若資助百萬元,兩年之內可在日本、朝鮮(指朝鮮半島)、滿洲3方面掀起暴動,切斷日本侵略大陸的後路,以為如何?」蔣介石看後提筆寫,「請以計劃書詳示。」這是1932年8月發生的事情。

專文指出,蔣介石沒有接受資助百萬元的要求。他提議在洛陽的中國軍官學校中設立韓人特別班,為長期的獨立戰爭做準備。白凡回答「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據瞭解,在此之前,無論韓國臨時政府怎樣請求,國民黨政府都未理睬。但是,尹奉吉義士1932年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園炸死日本重量級人物後,情況發生了改變。蔣介石感嘆道,「一個韓國人做了中國4億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專文中說,蔣介石向那些在異國他鄉經常吃不上飯的韓國臨時政府官員們提供了生活補助。他還提出對韓國青年進行間諜教育,讓他們參與抗日戰爭。韓國1940年創建光復軍時,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女士還捐贈了10萬元作為慰勞金。

蔣介石於1943年在開羅會議上說服羅斯福和邱吉爾,讓他們宣佈「如果日本戰敗就讓韓國獨立」。當時,韓國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沒有人對其未來花費心思。列強之間甚至還出現委託管理韓國的說法。於是,「開羅宣言」成為決定二戰後韓國命運的獨一無二國際法依據,使韓國走上了獨立之路。

專文中還說,韓國光復後,金九於1945年11月4日返韓。蔣介石在此之前設宴為金九等人送行,並給了1億5000萬法郎和20萬美元。蔣介石在日記中就這件事寫道,「我們也很困難,但我們怎麼能不厚待韓國呢?」

專欄作者金泰翼強調,韓國人都漸漸忘了讓韓國有今天的歷史,這包括蔣介石、也包括感動蔣介石的韓國先賢們那堅定不移的獨立決心。


【2010/10/09 中央社】@ http://ud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