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看懂發明展的意義,台灣常得獎,大國卻沒興趣參展
張嘉元:靠天賦不一定能站上大聯盟,關鍵:吃苦耐勞、孤立無援且文化背景差異大、在球技之外去融和與突破、快速掌握英語。
中國作家如想得諾貝爾文學獎,必須譯成法語、英語,才可讓評委來評價你的作品。把西方語言比喻為標準流通貨幣,易導致偏見。在這個獎項背後其實藏著很深的語言不平等問題。
人會變的迷失,多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現實上的困難,而開始逃避現實。家長應該是去幫助他們不要逃避現實。至於晚輩得回頭看看自己,自己的夢想有沒有變成自己逃避現實的藉口,以及我們是不是還不夠努力?當個職業電玩選手有「多難」?一萬小時的努力(這需要熱情、耐心、天份、努力)。
TPA希望:有志成為電競選手的玩家,可以好好規劃未來的方向,而不是一股腦地賭下去!我看過太多年輕的朋友,荒廢了課業,或是自己應該有的方向。要講追夢,有夢當然很好,可是,要懂得去取捨。
5大運動員 同聲感謝上帝! 林書豪、李維拉、華森、噴射機四分衛提波、田徑女傑菲莉克絲 榮耀上帝傳為美談
臨場力:關鍵時刻不失常,一上場就發揮實力 《經理人月刊》2012年4月號
林書豪低調約餐敘 辱華編輯感激
給林書毫綽號是假設著「關係」,運作基礎是國族主義(血緣,語言和文化),林的表現提供力量,對抗外部威脅(中共造成「台灣孤立」、真實孤寂感受),外國永遠不明講的「國家身分」(始終是無言的羞辱)。台灣處處不被看見,因而「卓越之可見 Linsanity」就變成了「形而上的復仇」──「這下你被迫要承認我!」
林書豪說「爸爸當時叮囑我在NBA要盡力,要享受打球的樂趣,盡力做到最好,只要全力以赴,其他的交給上帝。而媽媽則是從小帶我去練習的人,她教我怎樣去相信自己。」
林書豪所以能創造一系列奇蹟,應該與他的平衡的各種籃球能力(見統計數據)有絕對的關係,使他在面對各種不同挑戰時,均能有施展的武器。
林書豪捨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談話節目,而接受來自他舊金山灣區地方報《聖荷西水星報》的獨家專訪,條件是只能談他的信仰。
NBA不僅是一項身體的運動,更是腦力和意志的對抗。林書豪很聰明,你可以從他的球風里看出來,他的球商很高,更重要的是,他的情商也很高。他知道如何與人相處和溝通。
林書豪能在這個時代登場爆紅,除了自身努力外,也真是靠著天時地利,上帝保佑。這群新生代後衛如果換在十年前,可能連上場機會都沒有。主因是○四年到○五年球季,那時NBA比賽收視率陷入空前低迷,為了增加比賽精采度,NBA當局決定修改規則
林書豪的暴紅,給我們眾多的啟示之一,是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為。但必須先有大氣魄,整合所有的資源。
林書豪表示:「有超過二十、三十個不同的事件,必須在對的時間發生,我才能坐在這裡。很多事情是超過我所能控制的。不論在哪個時間點,神的同在(Finger prints)是無處不在的。That's why I call it a miracle.(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是神蹟)」
林書豪信仰傳記 Linspired 四月出版
林書豪說:我的個性是只要決定往前看了,就不會再回頭,我不是要讓當初不選我的球隊後會,我不會有任何芥蒂。
林書豪盡管在尼克近期的數據已夠得上全明星的標準,但林書豪依然很謙遜:「我覺得我屬於新秀賽,我還是一名仍在聯盟中摸索的新人,仍在確立自己的風格,並助球隊獲勝,我絕不認為我應該出現在東西區明星賽的賽場上。」
林書豪如果比賽輸球是因罰球不進,當晚或者明天一大早就會去球場練投球,投到不能投為止;他雖會沮喪,但不會沮喪很久,而是花時間去了解輸球的原因,然後去改變。每次失敗他都想盡辦法站起來繼續往前走,往他的夢想走。他不會輕易放棄,只要有能力就會全心全意的爭取。
一個23歲的孩子,兩周之內被排山倒海的媒體包圍,他沒有因此昏頭,回答的每一句話都能以幽默穩重的方式呈現出來,可見得他的EQ和IQ是不相上下的,試問我們自己在「林來瘋」的同時能否能如此清醒?
林書豪回憶第一年的掙扎時說:「去年有許多夜晚我是含淚渡過的,我覺得再也受不了了。從外表看,別人會說『啊,你不錯呀』,或『他還在拿NBA的薪水支票』,但對我來說,真正使我傷心的是我覺得我有能力把球打好。」
評論員提到林書豪「意想不到(deceptively)的敏捷」或「意想不到的快」,言下之意是指「對亞裔算是很敏捷」,或「對亞裔算是很快」。林書豪指出,這類說法全是胡扯。他用帶有弦外之音的冷靜語氣說:「我不知道『意想不到』是什麼意思。」
林書豪怎麼樣都不會動氣,怎麼樣都會帶著笑容,這樣的修養、家教,百分之百居功於他的父母、家人、信仰等。他在場外的表現,比他在球場上的20分、10助攻,更讓人激賞。
林書豪說,目前的他對廣告代言十分謹慎,與他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不合的商品、活動,他無意代言,也不會讓自己從事太多商業活動,以免剝奪了他做此刻真正重要的事:「打球」的時間和精神
林书豪在比赛中充满激情和能量,他有着勇士般的斗志和求胜欲望。这种精神不仅存在体育运动中,人生也需要这种精神。对于像林书豪这样的人来说,在100名观众和80000名观众面前打球是一个概念,观众多少并不会影响我们。能打你喜欢的比赛多一天就是上天赐给的礼物。
林書豪說,不斷進步的原因就是因為打籃球很有趣,每天都會期待新的進步。
林點出「不為錯誤理由打球」,使得他剛好回應近幾年來民眾支持與渴求的普世倫理,即回歸美國開國時期所信奉的榮耀清教徒上帝的純真價值。美國人要的不是另一個NBA沉迷女色與酒毒的浮華金童,而是要純真的籃球金童,對華爾街的憤怒群眾在林書豪身上找到了希望的正面能量。
台灣能夠培養出林書豪嗎?不單純只是教育或是環境或是文化的問題,林書豪的成功可能無法在台灣這個「小市場」裡培養出來,而且恐怕不是培養一個就能夠成功一個。也得想想台灣適合培養出什麼的人才。
輸球讓他開心不起來,無奈說:「這是一次學習的經驗,也是一次難熬的經驗。」他表示,重點在於必須弄懂哪裡做錯了?哪裡可再改進?而這些學習的歷程,「我想這一定會有意思。」
雖然林書豪的NBA路一開始不順遂,但他憑著堅定信仰站穩了先發地位。現在他不只是華人之光,更是全美焦點,可說是Linternational「林國際」。
林書豪一鳴驚人後,美國媒體不斷檢討選秀制度出了什麼問題。其實,《魔球》裡比恩已經給了答案,因為制度裡的人都相信傳統,而不信數據。
林書豪的隊友費爾德斯賽後說:「我還能說什麼呢?他就是這樣的鬥士。他不會受上一場九次失誤的影響,反倒打得更好。」
給林書豪那麼長上場時間的是丹東尼,但連他賽後都不可置信的說:「他好到荒謬,遇到強隊他更強,根本毫無畏懼。」心理素質只能靠個人,丹東尼說:「你沒辦法教導他的內在或心臟強度,他擁有的能力和頭腦太可怕。
林書豪說,“如今,我所面臨的誘惑是生涯前所未有的,但這絕非是我想要的。我現在所想的,只是如何能更多地把自己奉獻給神,為他增添更多的榮光。”
比籃球更重要的7件事-林書豪的生命與啟示
林書豪「無私」的人格特質,正和多數人習於追求一己之利的訴求不同,所以比起林書豪在球場上善於進攻、防守、策略運用等特質,「無私」更為難得,更值得大書特書。
Jeremy Lin, "The right way to play is not for others and not for myself, but for God. "完美調和運動精神與信仰上帝的傳統衝突
林书豪火了:拒走明星商业路 荣耀是神的
「台灣和中國大陸人民爭相宣稱林書豪是他們的人,但骨子裡他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能在專業領域取得一席之地的運動員,都具備了三項關鍵的心理素質:自律、競爭動力以及挫折回復力。
在基督徒眼中,上帝不是陪襯,而是主角,正如林書豪自己說的「感謝上帝,祂讓那個球進了。」
NBA「感謝主」謙遜手指天 林書豪招牌動作
林傑明對兒子林書豪說的話頗有深意,首先是要保持冷靜,別讓別人的言談激怒自己;其次,反擊他們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的表現。
姚明說:「林書豪做到了與隊友很好地相處,從場邊就看得出來,諾瓦克、傑弗裡斯、菲爾茲等人都一定很喜歡他。他建立了不錯的友誼,這讓隊友們願意與他打球,願意以他為主導。」
為什麼林書豪之前從來沒有這樣的精采表現?因為之前沒有人給他可以主控球場的機會。他真正的本事,不是單純的控球,而是在精神上、在風格上主宰整個球場。
林書豪說:「紐約是最大的舞台,我很清楚這個環境的誘惑與危險。我希望我還是原來的林書豪,我不希望任何事情影響我、影響到這支球隊。」
安東尼歸位後,短期內林書豪的進攻角色勢必被淡化,林書豪強調,「那不是我在乎的重點,我不是那種上了球場,就設法要繳出雙十成績單的人,我真的不在乎那些數字,幫球隊贏球,我想做到最好,並為了上帝榮耀而戰。」
NBA球隊在評估新秀球員時那種祇強調一對一或二對二的「對打」模式,並不適合在五對五的團隊戰中更能發揮的林書豪。
「在高中時,我們幾個哥們都習慣在周五晚上打完比賽了開個party,但是林書豪總是去教小孩子們讀聖經,或者陪伴自己的家人。」
林書豪本人的特性恰好符合丹東尼的要求,而丹東尼賦予控球後衛發揮空間的體系是所有控衛的福音
[醒報] 在美國身為亞裔移民後代,要打入主流的職業運動聯盟要面對的卻不只是「乏人問津」的冷落,還有惡意散播種族仇恨的言論要面對
林書豪從「板凳王」到「得分王」的真正幕後推手
林書豪與其母親吳信信接受台灣好消息電視台的專訪
豪小子的父母 才真不簡單!
林書豪爆紅 10堂課值得學習
亞裔美國人,在歧視氛圍下,只有時時做好準備,真正把握發揮的機會,才能以實力「平反」不公平的刻板印象。鉅亨網
突顯中美文化教育的融合--揭秘林書豪熱(二)
哈佛小子打球不憑個子高--揭秘林書豪熱(一)
Jeremy Lin 老師還教了我們什麼?by Jamie
林書豪訪談錄——關於籃球與信仰
「林書豪熱」瘋魔全球 感謝上帝實現NBA夢
NBA新星林書豪:要為天國的獎賞而活
首位美籍華裔NBA球員林書豪「為上帝打球」
林書豪: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贏得全世界最挑剔球迷的歡呼,這感覺難以置信。我只能說感謝上帝給我機會在這裡表演。
[台灣] 主辦世大運的時代意義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頒發世界華文文學獎給王文興
[台灣] 楊照:兩個不一樣的運動員
曾雅妮想要替國家帶來一場賽事,藉自己的光環將國際帶回「家裡」
[台灣] 微軟創意盃 台灣連霸 新竹清大金讚 北京清大臉綠
[台灣] 英語與球技並進 妮妮挑戰高地
[台灣] 曾雅妮熱潮 國內學高球孩子、家長更具信心
卡在一紙證明 台法混血夏維耶出賽再等等
要媒合學生發明和設計技轉及授權,讓設計變產品,進到企業,減少產業落差,加強產學合作
參加設計比賽 留意智財權歸屬
(下方目錄不小心被我刪掉了,有空再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