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
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0427
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
明星高中背後的真相
2012年6月3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518期 2012-06-28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明星高中名單發表的時刻,不論是全國性的指標(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或是地區性的指標(波士頓雜誌、紐澤西月報[New Jersey Monthly]、芝加哥太陽報),結果都將使焦慮的讀者感到挫折。
一般人很難輕忽這些名單:明星高中附近地價日益攀升;父母們竭盡心力要讓子女進入明星高中;最好的老師與校長也都想在明星高中任教。新聞週刊最近發表了全美1,000所頂尖高中的名單,並研議如何透過量化技術,讓這個名單成為有意義的教育參考資料。首先,新聞週刊使用了科學評等系統的6個參數,亦即:應屆畢業率(25%)、大學錄取率(25%)、每位學生參加的大學先修課程(AP)與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應試率(25%)、SAT/ACT分數(10%)、AP/IB平均分數(10%)與每位學生參加的AP/IB課程量(5%)。透過這樣高度設計的指標,全美第435所明星高中(麻州Westwood High-0.51)才能夠與第436所高中有所區別(威斯康辛州New Berlin West-0.50)。
哪些學校能在新聞週刊的指標中名列前茅呢?在前50的學校裡,有37所是選擇性入學(selective admissions)或是「磁鐵學校」(magnet school;亦即具有特別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的學校),他們選擇學生的方式是綜合考量學生的入學考試、總平均分數(grade-point average;GPA)、州考試結果與寫作評量等。簡而言之,為了成為明星高中,學校只接受表現最好的八年級生,而如果學校確實用心栽培,學生未來就會成為最優的12年級畢業生。
換言之,明星高中三部曲:優進、優出、最優學校(Best in, best out, best school)。
在新聞週刊前50名的高中裡,有8所是特許公立學校(charter schools),對於那些認為公立教育應該提高學習困難學生學術表現的人而言,這數字聽起來很不錯。特許公立學校應該接受任何申請者,但是當學校有超收之虞時,這一切就變得像是在買樂透了。
怎麼做,才能更民主?
在新聞週刊的名單中,兩所最好的特許高中是隸屬於亞歷桑那州特許公立高中系統的Basis high schools in Scottsdale and Tucson,就校方的網頁來看,該校的課程設計嚴重依賴AP課程和大學相關課程,包含中文和拉丁文。這意味著只有學術表現夠厲害的學生能夠申請,而根據新聞週刊的資料,該校701名學生中的95%是亞裔和白人,其中亞裔只佔該州2.8%的人口,卻在Basis佔有41%的比例;15名拉丁裔學生(2%)反映該州3分之1的拉丁裔人口;根據亞歷桑納州教育部網站資料顯示,即便美國原住民佔了5%的人口,但沒有學生在學的資料,他們;非裔美國人的學生只有13位,並且沒有任何移民勞工(migrant workers)子女就讀該校;該校學生沒有人合格申請午餐或須要接受特別指導課程(special education classes)。
很明顯地,明星高中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並未照顧到那些「不夠優秀的」(un-best)學生。
在前50的明星高中裡,剩餘的5所位於市郊並接受所有學生的申請,只要他們是該社區的居民。這5所學校的唯一共同點是,所有的學生都來自全國最富裕的家庭。其中和紐約州家庭平均收入5萬4,000美元相比,在紐約Bronxville的高中(第40名),其家庭平均收入達16萬6,000美元,排名第41的Jericho的高中,家庭平均收入則達12萬8,000。維吉尼亞州也有類似情形,也就是該州家庭平均收入是5萬9,000,遠低於該州排名45的Falls Church高中社區收入11萬1,000美元。
那些希望子女能進入最好高中的父母則應該遠離中西部,其中包含14個相連的州,從蒙大拿到密西西比共橫跨2,000英里的地區被新聞週刊描述為教育的荒蕪之地,因為沒有任何一所前百名的高中坐落於這些州,包括威斯康辛、明尼蘇達、密蘇里、內布拉斯加與堪薩斯。更令人震驚的是甚至在麻塞諸塞州內也只有一所前百名的高中,而該州學生在閱讀與數學的表現在一直扮演著全美領先的地位。
另一方面,美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用不同的公式來衡量事情,因此大家都有機會成為頂尖。
想要子女進入最好的高中?則應遷徙到德州或佛羅里達,前者有全美第2多的前百高校,共15所;後者則有10所,列全美第4多。毫無疑問,這一切都要感謝小布希對於教育改革的努力,和新聞週刊的影響,使標準化考試的結果成為衡量學校表現的重要指標。
此外,紐約州Scarsdale的高中是家長應該極力避免的,因為這學校沒有進入前1,000名的排行榜,雖然單以1935的SAT平均分數而言,該校的排名將會是第21名,然而該高校並未提供任何AP課程。為什麼沒有AP課程?Scarsdale校方表示,他們發現AP課程太重視通識教育,無法深入(A.P. cours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go a mile wide and an inch deep),所以校方自己設計了不同的先修課程。學生可以在波士頓的甘迺迪圖書館與博物館,或在紐約海德公園的小羅斯福國家歷史遺址進行田野研究,而不是花費所有時間與AP課程的教科書奮鬥。有3分之2的Scarsdale高年級學生進入了被Barron's大學競爭力指南評為全美最有競爭力的大學。當然,新聞週刊和Barron's並不是同一個公司,所以前者並不會用Barron's的結果做為參考。
除了參考變數的問題外,新聞週刊只以學校所繳交的資料來加以評等,而Scarsdale高中並未送出資料;全美2萬6,000所高中,約有2,000所學校送出資料,其中1,000所學校被列入明星高中的名單,意味著只要學校聰明點,就會有一半的機會成為明星高中。
負責該指標的新聞週刊及每日野獸[The Daily Beast]主任Mark Miller表示:「只要民眾了解這個指標的限制,就會了解他的用處了。我們選擇以學校如何替學生升學鋪路作為評比的指標,如果沒有這些學校的努力,學生可能沒有升學的可能。」他進一步表示,5月份每日野獸9,500萬的瀏覽人數,都要歸功於這份指標。
「有鑑於報章雜誌業者的赤字連連,指標是個搖錢樹,這是我唯一想到比較能夠維生的方法。我不反對學校選擇性入學政策,這是公共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環。我自己的母親在East Boston的清寒社區長大,因通過考試而進入Girls Latin School就讀,然後到Radcliffe。排行榜是用數據堆砌出來的,這才是我所擔心的事情,因為那些面臨嚴峻挑戰的學校最容易落敗。總之,公立教育若只重數據,被解僱的就可能是那些教學、辦學認真的老師和校長。」
(駐紐約文化組黃韋豪)
搜尋此網誌
2012-07-02
2011-10-27
IT天才賈伯斯 父母教育方法催生
原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50624
IT天才賈伯斯 父母教育方法催生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1/10/27
【朝鮮日報/記者金熙燮/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1972年9月,保羅‧賈伯斯和克拉拉‧賈伯斯夫婦載著兒子驅車1000公里,從加利福尼亞森尼韋爾赶到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里德學院,當天是他們的兒子上大學的日子。
但他們領養的兒子卻不讓他們進學校,他說:「不想讓人知道父母在這兒。」在24日發行的自傳中,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寫到:「他們為我付出了一生,那是我人生中最內疚的時刻。」
賈伯斯和微軟的比爾‧蓋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都是用IT技術改變世界的天才。他們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從小表現出驚人的「計算機大師級」實力、人際關系一般、無法適應學校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父母早早發現了子女的才華而因材施教。
1.儘快喚醒天賦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是精神科醫生。對電腦情有獨鍾的父親從兒子9歲時開始就教兒子編程。父親發現兒子在計算方面有很高的天賦,兒子11歲時,他聘請了一名軟體發展人員擔任家教。兒子上初中後,父親為兒子報名參加家附近的默西學院(Mercy College)研究生院講座。當時,教授對他說:「不能把孩子帶到教室裡。」他說:「不是我上課,而是我兒子。」
賈伯斯的父親是一名高中學歷的汽車維修工。看到賈伯斯對電子線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父親每到週末就帶著兒子到二手商品零售店,購買製造收音機、唱片機所需的零配件。家境不富裕的賈伯斯父母把當時上小學的賈伯斯送到相鄰的工程師家裡,讓他學習麥克風、音箱的工作原理等電子工學基礎知識。父親還帶賈伯斯到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所參觀大型電腦,賈伯斯看得忘乎所以,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從事電腦業。
2.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
微軟共同創始人比爾‧蓋茨出生於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爺爺是銀行行長,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7歲時,蓋茨就可以背誦家裡的所有百科辭典,讓父母大吃一驚。
父母將他送入了西雅圖最好的私立學校湖濱中學。蓋茨父母在1967年通過家長會,向該校捐贈了電腦。得益於此,在其他孩子還從未看過電腦的時候,蓋茨就在學校機房玩電腦到深夜。
紮克伯格畢業於著名寄宿學校之一的「菲力浦斯埃克塞特學院」(高中)。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曾將兒子送入該名牌學校。紮克伯格不僅是電腦天才,在語言方面也表現出很高的天賦,他會法語、希伯來語、拉丁語、古代希臘語等各種語言。上大學時紮克伯格就非常喜歡引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都得益於父親的英才教育。
賈伯斯的父母因為兒子上的公立中學頻發幫派鬥毆和性暴力事件,將兒子轉學到地區名牌大學。為此,他們賣房搬了家。養父母曾向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承諾「一定會供兒子上大學」。為了把賈伯斯送入裡德學院,他們拿出了積攢10年的存款。
3.相信兒子
賈伯斯的父親因賈伯斯在學校惹禍而被老師叫到了學校,但父親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是教師的責任,而不是孩子的錯誤。不能刺激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像傻瓜一樣死記硬背的學校反而有問題。」
蓋茨和紮克伯格的父親也沒有強迫兒子像自己一樣成為律師或醫生,他們支援兒子選擇自己的路。兩人從哈佛大學退學,分別要創辦微軟和Facebook時,他們的父親不但不反對,反而還資助啟動資金。蓋茨說:「當時從哈佛大學退學要創立對任何人都陌生的軟體事業時,父母站在了我的一邊。」
4.對子女以身作則
賈伯斯的父親在家建圍牆時教賈伯斯用錘子,在車庫修汽車時帶著賈伯斯一起工作。他教賈伯斯做事不能華而不實,賈伯斯的完美主義正是從小養成的。
紮克伯格也說:「每次向父母提問,他們都引用事實、經驗、邏輯和客觀依據作說明,而不是簡單地回答『是』還是『不是』。」也就是說,父母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011-10-26/朝鮮日報中文網】
來源:南韓《朝鮮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朝鮮日報中文網》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50624
IT天才賈伯斯 父母教育方法催生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1/10/27
【朝鮮日報/記者金熙燮/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1972年9月,保羅‧賈伯斯和克拉拉‧賈伯斯夫婦載著兒子驅車1000公里,從加利福尼亞森尼韋爾赶到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里德學院,當天是他們的兒子上大學的日子。
但他們領養的兒子卻不讓他們進學校,他說:「不想讓人知道父母在這兒。」在24日發行的自傳中,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寫到:「他們為我付出了一生,那是我人生中最內疚的時刻。」
賈伯斯和微軟的比爾‧蓋茨、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都是用IT技術改變世界的天才。他們有很多共同點。例如,從小表現出驚人的「計算機大師級」實力、人際關系一般、無法適應學校生活。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父母早早發現了子女的才華而因材施教。
1.儘快喚醒天賦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的父親是一名牙醫,母親是精神科醫生。對電腦情有獨鍾的父親從兒子9歲時開始就教兒子編程。父親發現兒子在計算方面有很高的天賦,兒子11歲時,他聘請了一名軟體發展人員擔任家教。兒子上初中後,父親為兒子報名參加家附近的默西學院(Mercy College)研究生院講座。當時,教授對他說:「不能把孩子帶到教室裡。」他說:「不是我上課,而是我兒子。」
賈伯斯的父親是一名高中學歷的汽車維修工。看到賈伯斯對電子線路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父親每到週末就帶著兒子到二手商品零售店,購買製造收音機、唱片機所需的零配件。家境不富裕的賈伯斯父母把當時上小學的賈伯斯送到相鄰的工程師家裡,讓他學習麥克風、音箱的工作原理等電子工學基礎知識。父親還帶賈伯斯到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所參觀大型電腦,賈伯斯看得忘乎所以,決心長大後一定要從事電腦業。
2.提供最好的教育環境
微軟共同創始人比爾‧蓋茨出生於西雅圖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爺爺是銀行行長,父親是律師,母親是教師。7歲時,蓋茨就可以背誦家裡的所有百科辭典,讓父母大吃一驚。
父母將他送入了西雅圖最好的私立學校湖濱中學。蓋茨父母在1967年通過家長會,向該校捐贈了電腦。得益於此,在其他孩子還從未看過電腦的時候,蓋茨就在學校機房玩電腦到深夜。
紮克伯格畢業於著名寄宿學校之一的「菲力浦斯埃克塞特學院」(高中)。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也曾將兒子送入該名牌學校。紮克伯格不僅是電腦天才,在語言方面也表現出很高的天賦,他會法語、希伯來語、拉丁語、古代希臘語等各種語言。上大學時紮克伯格就非常喜歡引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這都得益於父親的英才教育。
賈伯斯的父母因為兒子上的公立中學頻發幫派鬥毆和性暴力事件,將兒子轉學到地區名牌大學。為此,他們賣房搬了家。養父母曾向賈伯斯的親生父母承諾「一定會供兒子上大學」。為了把賈伯斯送入裡德學院,他們拿出了積攢10年的存款。
3.相信兒子
賈伯斯的父親因賈伯斯在學校惹禍而被老師叫到了學校,但父親反而理直氣壯地說:「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是教師的責任,而不是孩子的錯誤。不能刺激孩子們的學習熱情,讓孩子們像傻瓜一樣死記硬背的學校反而有問題。」
蓋茨和紮克伯格的父親也沒有強迫兒子像自己一樣成為律師或醫生,他們支援兒子選擇自己的路。兩人從哈佛大學退學,分別要創辦微軟和Facebook時,他們的父親不但不反對,反而還資助啟動資金。蓋茨說:「當時從哈佛大學退學要創立對任何人都陌生的軟體事業時,父母站在了我的一邊。」
4.對子女以身作則
賈伯斯的父親在家建圍牆時教賈伯斯用錘子,在車庫修汽車時帶著賈伯斯一起工作。他教賈伯斯做事不能華而不實,賈伯斯的完美主義正是從小養成的。
紮克伯格也說:「每次向父母提問,他們都引用事實、經驗、邏輯和客觀依據作說明,而不是簡單地回答『是』還是『不是』。」也就是說,父母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011-10-26/朝鮮日報中文網】
來源:南韓《朝鮮日報》|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朝鮮日報中文網》
Labels:
美國的高中教育
2010-02-07
要進美國頂尖大學,AP之外,國際學士課程漸受美國高中重視
想要去美國念高中,然後目標頂尖大學的人都應該早知道AP.(SAT已經是常識,故在此暫時省略.)
不過更少人知道,AP之外,也可以選擇IB.
Janet
==============================
「轉載自學術交流基金會-留美雙週報第175期 Tuesday, July 10, 2007」學術交流基金會
引用自(新聞周刊,05/28/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國際學士課程漸受美國高中重視
對於大部份來自中產階段家庭的學生來說,想要進入管理嚴格師資優秀的私立學校就讀,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已經有許多公立中學開始提供國際學士學位( IB --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或稱為國際預科學士)課程,讓優秀的高中生可以挑戰更深入的學海、進入更艱難的學術領域,對於公立學校的學子來說,也多了菁英教育平民化的選擇。
這種課程始於二次大戰之後,目的是在讓學生取得一個國際間都認可的學士學歷。過去四十多年,IB課程在全球穩定進行,不過最近幾年在美國卻突然受到重視,其中又以2000年之後更為明顯,目前統計全美已經有758所學校提供IB課程。
這些學校開始對於優秀的學生提供IB課程,這是大學程度的內容,授課期間兩年。如果想要取得IB提供的國際學士學位,就要通過六種學科的大學程度能力測驗,其中至少包括一科外國語文,每科考試時間都長達五小時。為了公平性,閱卷批改都是延聘校外老師。除了通過考試,還要撰寫一份長達4000字的論文,並且修畢哲學課程。
不過大多數的高中,只限定部份特別優秀的學生參加這門課程。目前全美只有兩所高中將IB課程開放給全校學生,位於麻州的海寧思特許高中就是其中一個。校方認為,只要學生願意,都可以來挑戰自己的學習能力。其中一名IB課程的女學生,向來是安靜內向,但是在這個融合小班教學又高難度的課堂裡,這個學生找到她的自信心。
隨著越來越多學校開設IB課程,批評的聲浪也更形升高。其一是費用過高,不論學校規模大小,校方每年都要付出美金8000元給IB設立機構,當然每年的考試及師資培訓,又是一項開銷。
不過IB課程的設計,確實讓更多平民子弟可以平價的接受菁英式教育,面對許多批評,IB北美區總監認為這不過是一個轉折點。 (新聞周刊,05/28/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不過更少人知道,AP之外,也可以選擇IB.
Janet
==============================
「轉載自學術交流基金會-留美雙週報第175期 Tuesday, July 10, 2007」學術交流基金會
引用自(新聞周刊,05/28/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國際學士課程漸受美國高中重視
對於大部份來自中產階段家庭的學生來說,想要進入管理嚴格師資優秀的私立學校就讀,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已經有許多公立中學開始提供國際學士學位( IB --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或稱為國際預科學士)課程,讓優秀的高中生可以挑戰更深入的學海、進入更艱難的學術領域,對於公立學校的學子來說,也多了菁英教育平民化的選擇。
這種課程始於二次大戰之後,目的是在讓學生取得一個國際間都認可的學士學歷。過去四十多年,IB課程在全球穩定進行,不過最近幾年在美國卻突然受到重視,其中又以2000年之後更為明顯,目前統計全美已經有758所學校提供IB課程。
這些學校開始對於優秀的學生提供IB課程,這是大學程度的內容,授課期間兩年。如果想要取得IB提供的國際學士學位,就要通過六種學科的大學程度能力測驗,其中至少包括一科外國語文,每科考試時間都長達五小時。為了公平性,閱卷批改都是延聘校外老師。除了通過考試,還要撰寫一份長達4000字的論文,並且修畢哲學課程。
不過大多數的高中,只限定部份特別優秀的學生參加這門課程。目前全美只有兩所高中將IB課程開放給全校學生,位於麻州的海寧思特許高中就是其中一個。校方認為,只要學生願意,都可以來挑戰自己的學習能力。其中一名IB課程的女學生,向來是安靜內向,但是在這個融合小班教學又高難度的課堂裡,這個學生找到她的自信心。
隨著越來越多學校開設IB課程,批評的聲浪也更形升高。其一是費用過高,不論學校規模大小,校方每年都要付出美金8000元給IB設立機構,當然每年的考試及師資培訓,又是一項開銷。
不過IB課程的設計,確實讓更多平民子弟可以平價的接受菁英式教育,面對許多批評,IB北美區總監認為這不過是一個轉折點。 (新聞周刊,05/28/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Labels:
美國的高中教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