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10-17
2012-05-11
國際醫療 國內病患恐成犧牲品
原文網址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995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全台大鬧護理荒,政府卻大張旗鼓推動國際醫療,協助健保醫院招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憂心,若醫院執意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推動國際醫療,最終恐怕會瓜分健保資源,犧牲國內病患的就醫權益。
人力評鑑成績 低空飛過
醫改會日前針對衛生署核可承攬國際醫療的39家醫院進行調查,10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發現高達2/3的醫院,最近一次的醫院評鑑人力成績勉強及格,還有多家醫院的急診爆滿、一床難求。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痛批,在醫療服務量超載的窘境下,「哪有餘力作國際醫療?」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嫻也砲轟,政府強調分級就醫,然而這次調查中,有18家是醫學中心,職責是照顧急重症患者的醫學中心,卻承攬陸客的醫美、健檢,本末倒置,醫改會鄭重呼籲政府禁止健保醫院承攬國際醫療,確保國內病患的就醫需求。
醫改會10日召開「觀光醫療迎貴客 健保病患靠邊站」記者會,抨擊衛生署推動國際觀光醫療,導致人力不足的問題更惡化。(圖文/楊萬雲)
記者會現場醫改會展現一幅有許多破洞的熱氣球圖示,一個個破洞象徵醫護人力出走,破洞遍佈的熱氣球承載眾多國內的病患已岌岌可危,又再加上國際醫療客戶,熱氣球最後必定急速下墜。劉梅君感嘆,國內護理荒的問題嚴重,衛生署遲遲提不出可行對策,醫院揚言要關病房,另一方面,衛生署竟然當起「國際醫療仲介署」,協助健保醫院招攬國際客源,更離譜的是醫院「兩塊招牌,同一套人力」,加重護理人員負擔。
李怡嫻表示,依據規定,醫院應該另行設置國際醫療的病床、人力,她日前上一家醫院的國際醫療頁面,點選醫療團隊介紹竟然跳到健保門診。她質疑,在醫院裡,國際醫療和一般醫療的資源完全沒有切割,衛生署難以防範,最後恐怕犧牲國內病患的就醫權益。
李怡嫻氣憤地說,有些醫院藉口推行國際醫療才能拓展財源,彌補健保不足的困境,但是利潤究竟到哪去了?劉梅君點出,經建會宣稱去年境外人士來台醫療,創造34億元醫療產值,問題是「這些錢究竟到誰的口袋?」
引國外經驗 籲保國人權益
醫改會提到泰國、新加坡的例子,證明推動觀光醫療恐會衝擊在地的醫療資源,泰國推動觀光醫療後,基層醫師嚴重流失,爭相投入招攬國際病患的私人醫院或醫美整形科別,迫使泰國人得花更長時間排隊等候看病。至於新加坡推行國際醫療的近5年間,經濟收益沒有回饋到新加坡病人身上,反而醫療價格被拉抬墊高,民眾自費醫療占總醫療支出比率攀升達70%,遠高過台灣的35%,就醫負擔日益沉重。有鑑於此,醫改會呼籲衛生署禁止健保醫院招攬國際醫療,保障健保病患的權益。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995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全台大鬧護理荒,政府卻大張旗鼓推動國際醫療,協助健保醫院招商。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憂心,若醫院執意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推動國際醫療,最終恐怕會瓜分健保資源,犧牲國內病患的就醫權益。
人力評鑑成績 低空飛過
醫改會日前針對衛生署核可承攬國際醫療的39家醫院進行調查,10日召開記者會,公佈結果,發現高達2/3的醫院,最近一次的醫院評鑑人力成績勉強及格,還有多家醫院的急診爆滿、一床難求。醫改會董事長劉梅君痛批,在醫療服務量超載的窘境下,「哪有餘力作國際醫療?」醫改會研究員李怡嫻也砲轟,政府強調分級就醫,然而這次調查中,有18家是醫學中心,職責是照顧急重症患者的醫學中心,卻承攬陸客的醫美、健檢,本末倒置,醫改會鄭重呼籲政府禁止健保醫院承攬國際醫療,確保國內病患的就醫需求。
醫改會10日召開「觀光醫療迎貴客 健保病患靠邊站」記者會,抨擊衛生署推動國際觀光醫療,導致人力不足的問題更惡化。(圖文/楊萬雲)
記者會現場醫改會展現一幅有許多破洞的熱氣球圖示,一個個破洞象徵醫護人力出走,破洞遍佈的熱氣球承載眾多國內的病患已岌岌可危,又再加上國際醫療客戶,熱氣球最後必定急速下墜。劉梅君感嘆,國內護理荒的問題嚴重,衛生署遲遲提不出可行對策,醫院揚言要關病房,另一方面,衛生署竟然當起「國際醫療仲介署」,協助健保醫院招攬國際客源,更離譜的是醫院「兩塊招牌,同一套人力」,加重護理人員負擔。
李怡嫻表示,依據規定,醫院應該另行設置國際醫療的病床、人力,她日前上一家醫院的國際醫療頁面,點選醫療團隊介紹竟然跳到健保門診。她質疑,在醫院裡,國際醫療和一般醫療的資源完全沒有切割,衛生署難以防範,最後恐怕犧牲國內病患的就醫權益。
李怡嫻氣憤地說,有些醫院藉口推行國際醫療才能拓展財源,彌補健保不足的困境,但是利潤究竟到哪去了?劉梅君點出,經建會宣稱去年境外人士來台醫療,創造34億元醫療產值,問題是「這些錢究竟到誰的口袋?」
引國外經驗 籲保國人權益
醫改會提到泰國、新加坡的例子,證明推動觀光醫療恐會衝擊在地的醫療資源,泰國推動觀光醫療後,基層醫師嚴重流失,爭相投入招攬國際病患的私人醫院或醫美整形科別,迫使泰國人得花更長時間排隊等候看病。至於新加坡推行國際醫療的近5年間,經濟收益沒有回饋到新加坡病人身上,反而醫療價格被拉抬墊高,民眾自費醫療占總醫療支出比率攀升達70%,遠高過台灣的35%,就醫負擔日益沉重。有鑑於此,醫改會呼籲衛生署禁止健保醫院招攬國際醫療,保障健保病患的權益。
Labels:
國際醫療
2012-01-10
[台灣] 醫美商機來了 三年衝百億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835460.shtml
醫美商機來了 三年衝百億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2.01.10 04:38 am
行政院衛生署昨(9)日宣布,包括新光、台大、台北榮總等30家醫療院所,今日起可接受陸籍人士個別申請來台進行健康檢查與醫療美容;醫界預估,該項政策配合政府後續的行銷,三年內台灣的國際醫療產值將突破百億元。
這次由衛生署和移民署共同研議的計畫,獲得許可的30家醫療院所,以各大醫學中心為主,審查標準鎖定醫護人員的外語程度,及各項表格的國際化程度等。
衛生署表示,30家大型醫療院,只是第一波開放名單,第二波核准名單可望納入較小型的醫院及民間開辦的健檢、醫美中心及診所,甚至一般具規模的中型診所也將入列;而陸客來台就醫的項目也會持續開放中。
衛生署指出,從法規面來看,以往大陸民眾來台進行醫美或健檢,除了商務考察團之外,其餘就醫行為都必須以觀光名義「跟團」,行程受限,旅行社代辦過程也增加許多費用及不便性。
未來在醫美、健檢等領域,大陸人士不用透過旅行社跟團,只要向這30家醫院表達意願,院方就可代為申請來台,並有為期15天左右的觀光醫療簽證,方便很多。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來了 三年衝百億 | 產業綜合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835460.shtml#ixzz1j0yBEk4a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835460.shtml
醫美商機來了 三年衝百億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2.01.10 04:38 am
行政院衛生署昨(9)日宣布,包括新光、台大、台北榮總等30家醫療院所,今日起可接受陸籍人士個別申請來台進行健康檢查與醫療美容;醫界預估,該項政策配合政府後續的行銷,三年內台灣的國際醫療產值將突破百億元。
這次由衛生署和移民署共同研議的計畫,獲得許可的30家醫療院所,以各大醫學中心為主,審查標準鎖定醫護人員的外語程度,及各項表格的國際化程度等。
衛生署表示,30家大型醫療院,只是第一波開放名單,第二波核准名單可望納入較小型的醫院及民間開辦的健檢、醫美中心及診所,甚至一般具規模的中型診所也將入列;而陸客來台就醫的項目也會持續開放中。
衛生署指出,從法規面來看,以往大陸民眾來台進行醫美或健檢,除了商務考察團之外,其餘就醫行為都必須以觀光名義「跟團」,行程受限,旅行社代辦過程也增加許多費用及不便性。
未來在醫美、健檢等領域,大陸人士不用透過旅行社跟團,只要向這30家醫院表達意願,院方就可代為申請來台,並有為期15天左右的觀光醫療簽證,方便很多。
全文網址: 醫美商機來了 三年衝百億 | 產業綜合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6835460.shtml#ixzz1j0yBEk4a
Power By udn.com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10-18
[台灣] Q&A:出國留學、短暫回台 怎麼保?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6/6658601.shtml
Q&A:出國留學、短暫回台 怎麼保?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陳惠惠/整理】 2011.10.18 04:21 am
案例一:劉先生明年初赴美進修,預計年底才會返台省親,他需向健保局申請停保嗎?
◦現制規定:在台設戶籍滿四個月,都要參加健保。若預計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繼續加保」或「辦理停保」;出國續保者,需繳保費,若在海外緊急傷病就醫,返台後可申請核退自墊的醫療費用;但不能申請追溯補辦停保,或要求退還出國期間繳的保費。
若選停保,出國前即應填妥「停保申請表」,提示簽證、機票等證明文件,經投保單位向健保局申請,就不能再以健保身分看病。
◦新制:沒有停保問題,繼續納保。
案例二:魏小姐五年前嫁到日本前申請停保,不到三個月即遇父喪返台,停留半個月後返日。後來她接到通知,需補繳過去五年保費。
◦現制規定:雖出國逾六個月可申請停保,唯若每次出國未滿六個月即返台,即不符合停保規定。且她在奔喪後離開國門,並未再次申請停保手續,健保權益一直都還保留,所以註銷停保並追繳停保期間的健保費,當然她在這段期間若在國外就醫,也可依健保相關規定,在期限內申請核退。
◦新制:參照案例四,兩種情況,不同處理方式。
案例三:陳先生被派往大陸任職,去年三月向健保局申請停保,今年二月返台過年一周後,又回上海工作,最近他突然接到健保追繳今年三月到八月的保費。
◦現制規定:出國前辦停保者,返國不論停留期間長短,應自返國日起辦理復保,填具「復保申請表」,檢附戶籍謄本及入出境證明或護照全份影本,向投保單位辦理復保。預定再出國逾六個月,需重新申請停保,否則都視同在保身分,追繳保費,但此期間的緊急醫療費用,可申請核退。
◦新制:若在台仍有戶籍,繼續納保,沒有停保問題。
案例四:張先生計畫明年八月移民加拿大,他的大伯父則在三年前已移民,二代健保明年七月上路,他和大伯父的健保身分有何不同?
◦新制規定:張先生若出國兩年以內,只要在台仍設戶籍,仍需繼續投保,不得停保。
至於他的大伯父則有兩種情況,一是凡出國已超過兩年,戶政機關會自動註銷其戶籍,也喪失健保資格,需在返台後重新設籍滿六個月,才能加入健保;第二種情況是,大伯父如果在過去兩年內仍有健保投保紀錄,在設籍當天,就可重新取得健保資格。
【2011/10/18 聯合報】@ http://udn.com
Q&A:出國留學、短暫回台 怎麼保?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陳惠惠/整理】 2011.10.18 04:21 am
案例一:劉先生明年初赴美進修,預計年底才會返台省親,他需向健保局申請停保嗎?
◦現制規定:在台設戶籍滿四個月,都要參加健保。若預計出國六個月以上,可選「繼續加保」或「辦理停保」;出國續保者,需繳保費,若在海外緊急傷病就醫,返台後可申請核退自墊的醫療費用;但不能申請追溯補辦停保,或要求退還出國期間繳的保費。
若選停保,出國前即應填妥「停保申請表」,提示簽證、機票等證明文件,經投保單位向健保局申請,就不能再以健保身分看病。
◦新制:沒有停保問題,繼續納保。
案例二:魏小姐五年前嫁到日本前申請停保,不到三個月即遇父喪返台,停留半個月後返日。後來她接到通知,需補繳過去五年保費。
◦現制規定:雖出國逾六個月可申請停保,唯若每次出國未滿六個月即返台,即不符合停保規定。且她在奔喪後離開國門,並未再次申請停保手續,健保權益一直都還保留,所以註銷停保並追繳停保期間的健保費,當然她在這段期間若在國外就醫,也可依健保相關規定,在期限內申請核退。
◦新制:參照案例四,兩種情況,不同處理方式。
案例三:陳先生被派往大陸任職,去年三月向健保局申請停保,今年二月返台過年一周後,又回上海工作,最近他突然接到健保追繳今年三月到八月的保費。
◦現制規定:出國前辦停保者,返國不論停留期間長短,應自返國日起辦理復保,填具「復保申請表」,檢附戶籍謄本及入出境證明或護照全份影本,向投保單位辦理復保。預定再出國逾六個月,需重新申請停保,否則都視同在保身分,追繳保費,但此期間的緊急醫療費用,可申請核退。
◦新制:若在台仍有戶籍,繼續納保,沒有停保問題。
案例四:張先生計畫明年八月移民加拿大,他的大伯父則在三年前已移民,二代健保明年七月上路,他和大伯父的健保身分有何不同?
◦新制規定:張先生若出國兩年以內,只要在台仍設戶籍,仍需繼續投保,不得停保。
至於他的大伯父則有兩種情況,一是凡出國已超過兩年,戶政機關會自動註銷其戶籍,也喪失健保資格,需在返台後重新設籍滿六個月,才能加入健保;第二種情況是,大伯父如果在過去兩年內仍有健保投保紀錄,在設籍當天,就可重新取得健保資格。
【2011/10/18 聯合報】@ http://udn.com
Labels:
國際醫療
[台灣] 人在國外健保費須照繳 影響50萬人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56970.shtml
人在國外健保費須照繳 影響50萬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10.18 10:42 am
二代健保預定明年7月上路實施。今天健保監理會討論攸關投保權益的施行細則,健保監理委員決議建議衛生署刪除現階段出國停復保規定,一旦通過定案,所有國人不管有無出國都要繳交健保費,以杜絕回國看病再繳保費享健保的積弊。
健保局分析,出國6個月以上的留學生、藝人、海外工作者,未來不能因為人不在國內就不繳保費,預估一年至少有50萬人受影響。
為了二代健保順利上路,衛生署最近緊鑼密鼓修正健保法相關法規,今天健保監理委員會針對與民眾投保權益相關的施行細則討論,爭議多的出國停復保,委員們共識建議衛生署刪除。過去有些民眾出國未滿六個月,卻一樣辦停保,形成欠繳健保費的漏洞,名模林志玲就曾被檢舉出國未滿六個月卻停保,還被健保局追繳21萬多元的保費。還有長期在國外者,停交保費,待要看病開刀再回國復保享用健保資源。
現在一般民眾連續出國超過六個月以上,就可以辦停保,但有些民眾長期出國,回台奔喪、洽公,即使只入境幾天,就會被要求辦復保,指健保局「搶錢」。有些人因為忘記辦理停復保手續,被加收滯納金引發民眾抱怨。
健保監理會委員滕西華表示,為了避免諸多紛爭,回歸健保法精神,只要具中華民國國籍、在台灣有戶籍,除非是失蹤滿六個月或死亡,一律強制納保,都得按時繳保費,不能因為人不在國內就不繳。
雖然出國長的民眾會認為自己沒用到健保,但滕西華說,國內有不少民眾繳健保費一樣沒看病,建議刪除。這項建議將交由衛生署最後定案,如果衛生署確定取消停復保規定,對出國留學或是久居國外工作的民眾影響較大,健保局估計,一年可能有50至200萬人受到影響。
人在國外健保費須照繳 影響50萬人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1.10.18 10:42 am
二代健保預定明年7月上路實施。今天健保監理會討論攸關投保權益的施行細則,健保監理委員決議建議衛生署刪除現階段出國停復保規定,一旦通過定案,所有國人不管有無出國都要繳交健保費,以杜絕回國看病再繳保費享健保的積弊。
健保局分析,出國6個月以上的留學生、藝人、海外工作者,未來不能因為人不在國內就不繳保費,預估一年至少有50萬人受影響。
為了二代健保順利上路,衛生署最近緊鑼密鼓修正健保法相關法規,今天健保監理委員會針對與民眾投保權益相關的施行細則討論,爭議多的出國停復保,委員們共識建議衛生署刪除。過去有些民眾出國未滿六個月,卻一樣辦停保,形成欠繳健保費的漏洞,名模林志玲就曾被檢舉出國未滿六個月卻停保,還被健保局追繳21萬多元的保費。還有長期在國外者,停交保費,待要看病開刀再回國復保享用健保資源。
現在一般民眾連續出國超過六個月以上,就可以辦停保,但有些民眾長期出國,回台奔喪、洽公,即使只入境幾天,就會被要求辦復保,指健保局「搶錢」。有些人因為忘記辦理停復保手續,被加收滯納金引發民眾抱怨。
健保監理會委員滕西華表示,為了避免諸多紛爭,回歸健保法精神,只要具中華民國國籍、在台灣有戶籍,除非是失蹤滿六個月或死亡,一律強制納保,都得按時繳保費,不能因為人不在國內就不繳。
雖然出國長的民眾會認為自己沒用到健保,但滕西華說,國內有不少民眾繳健保費一樣沒看病,建議刪除。這項建議將交由衛生署最後定案,如果衛生署確定取消停復保規定,對出國留學或是久居國外工作的民眾影響較大,健保局估計,一年可能有50至200萬人受到影響。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9-20
鄭雅文,「正視國際醫療政策帶來的負面衝擊」
鄭雅文,「正視國際醫療政策帶來的負面衝擊」,醫改雙月刊,第45期,2011年8月
http://www.thrf.org.tw/Page_Show.asp?Page_ID=1429
http://www.thrf.org.tw/Page_Show.asp?Page_ID=1429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8-26
尋找大三通下的醫療旅遊業
原文網址: http://www.npf.org.tw/getqr/6355
尋找大三通下的醫療旅遊業
科技經濟組顧問 杜震華
科經(評) 098-093 號 August 25, 2009
關鍵字:大三通
兩岸大三通之下,值得大力發展的另一項產業就是醫療旅遊業。醫療旅遊是結合「醫療」和「旅遊」的混合活動。由於先進國家醫療費用龐大、醫療供給效率不足,使得國民尋求境外醫療服務的案例快速增加;而開發中國家的富裕人士,不滿國內醫療或服務水準和相對昂貴的收費,也尋求境外醫療服務。這都使得國際醫療旅遊業快速興起,成為當前最為紅火的新興產業。McKinsey公司推估2004年的市場有400億美元,到2012年將高達1000億美元!
據估計,美國在2008年有超過20萬人出國醫療,到2010年就會加倍,到2017年會有1600萬人出國醫療。美國人的主要目標是印度、泰國、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或新加坡。
泰國一年有90到120萬的外國病患尋求醫療服務;單就曼谷一家著名的Bumrungrad國際醫院而言,2006年就有6.4萬美國人前往醫療;新加坡在2004年有27萬外國病患,目前一年有41萬人;哥斯大黎加在2006年也有15萬名美國為主的外國病患。墨西哥拜鄰近美國之賜,一年也有4到8萬美國人前往醫療;馬來西亞2006年更獲得30萬外人光顧;印度也由2002年的15萬人擴張到2007年的45萬人。
醫療費用的低廉,搭配不遜於先進國家的醫師和豪華設備,當然使這些國家大發利市。就最多人尋求的治牙、美容手術而言,匈牙利的費用低於美國40~50%,墨西哥低了25~35%,哥斯大黎加低了30~40%,巴西低了40~50%,南非低了30~40%,泰國低了30%,新加坡低了35%;馬來西亞可以提供低了75%的價格,而印度更以低了80%的價格稱冠。台灣也低了美國50~70%不等!
設配套吸陸客此類服務之所以快速成長,是因為先進國家的大企業和保險公司主動和海外醫院合作,提供其僱員和保險客戶進行海外醫療來降低營運成本,所造成的。美國人在牙齒或美容手術上,較偏好鄰近的國家,通常也會先來一段旅遊;至於整形、心血管手術等就會偏好技術較好的印度和東南亞等國。
台灣的這個產業剛開始萌芽,2007年業者成立了協會來推動。但直接打入歐美市場目前較難,它經常需要國際認證、歐美醫療證照、外語溝通、和外國相關機構合作等條件配合。但是在大三通之後,航班逐漸廣泛、頻繁,要掌握大陸市場可就容易多了——不需要國際認證、不需要外語、台灣技術和服務又普遍優於大陸、價格又極有競爭力;搭配眾多陸客對台灣旅遊的高度興趣,自然容易行銷。先利用陸客來發展產業,時機成熟之後再切入歐美市場,絕對是台灣健保緊縮給付之下,醫療院所的新出路。
但是,爭取陸客時的配套措施必須完備,如拉長開放陸客的停留時間、開放自由行、加強在大陸的宣傳、由單一部會負責統籌各部會發展,都會提升醫療旅遊業的績效。衛生署也定下了3年內爭取10萬人赴台進行醫療旅遊的目標,能否順利達標,甚至成為一個「千億元產業」,就要看我們如何努力了!
(本文刊載於2009年8月24日蘋果日報論壇)
返回手機、PDA版首頁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 16 號
16 Hang Chow South Road, Sec1, Taipei 100, Taiwan, R.O.C.
Tel:886-2-2343-3399
Fax:886-2-2343-3357
Email:npf@npf.org.tw
--------------------------------------------------------------------------------
Copyright(C)2000 National Policy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尋找大三通下的醫療旅遊業
科技經濟組顧問 杜震華
科經(評) 098-093 號 August 25, 2009
關鍵字:大三通
兩岸大三通之下,值得大力發展的另一項產業就是醫療旅遊業。醫療旅遊是結合「醫療」和「旅遊」的混合活動。由於先進國家醫療費用龐大、醫療供給效率不足,使得國民尋求境外醫療服務的案例快速增加;而開發中國家的富裕人士,不滿國內醫療或服務水準和相對昂貴的收費,也尋求境外醫療服務。這都使得國際醫療旅遊業快速興起,成為當前最為紅火的新興產業。McKinsey公司推估2004年的市場有400億美元,到2012年將高達1000億美元!
據估計,美國在2008年有超過20萬人出國醫療,到2010年就會加倍,到2017年會有1600萬人出國醫療。美國人的主要目標是印度、泰國、墨西哥、哥斯大黎加、巴拿馬或新加坡。
泰國一年有90到120萬的外國病患尋求醫療服務;單就曼谷一家著名的Bumrungrad國際醫院而言,2006年就有6.4萬美國人前往醫療;新加坡在2004年有27萬外國病患,目前一年有41萬人;哥斯大黎加在2006年也有15萬名美國為主的外國病患。墨西哥拜鄰近美國之賜,一年也有4到8萬美國人前往醫療;馬來西亞2006年更獲得30萬外人光顧;印度也由2002年的15萬人擴張到2007年的45萬人。
醫療費用的低廉,搭配不遜於先進國家的醫師和豪華設備,當然使這些國家大發利市。就最多人尋求的治牙、美容手術而言,匈牙利的費用低於美國40~50%,墨西哥低了25~35%,哥斯大黎加低了30~40%,巴西低了40~50%,南非低了30~40%,泰國低了30%,新加坡低了35%;馬來西亞可以提供低了75%的價格,而印度更以低了80%的價格稱冠。台灣也低了美國50~70%不等!
設配套吸陸客此類服務之所以快速成長,是因為先進國家的大企業和保險公司主動和海外醫院合作,提供其僱員和保險客戶進行海外醫療來降低營運成本,所造成的。美國人在牙齒或美容手術上,較偏好鄰近的國家,通常也會先來一段旅遊;至於整形、心血管手術等就會偏好技術較好的印度和東南亞等國。
台灣的這個產業剛開始萌芽,2007年業者成立了協會來推動。但直接打入歐美市場目前較難,它經常需要國際認證、歐美醫療證照、外語溝通、和外國相關機構合作等條件配合。但是在大三通之後,航班逐漸廣泛、頻繁,要掌握大陸市場可就容易多了——不需要國際認證、不需要外語、台灣技術和服務又普遍優於大陸、價格又極有競爭力;搭配眾多陸客對台灣旅遊的高度興趣,自然容易行銷。先利用陸客來發展產業,時機成熟之後再切入歐美市場,絕對是台灣健保緊縮給付之下,醫療院所的新出路。
但是,爭取陸客時的配套措施必須完備,如拉長開放陸客的停留時間、開放自由行、加強在大陸的宣傳、由單一部會負責統籌各部會發展,都會提升醫療旅遊業的績效。衛生署也定下了3年內爭取10萬人赴台進行醫療旅遊的目標,能否順利達標,甚至成為一個「千億元產業」,就要看我們如何努力了!
(本文刊載於2009年8月24日蘋果日報論壇)
返回手機、PDA版首頁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 16 號
16 Hang Chow South Road, Sec1, Taipei 100, Taiwan, R.O.C.
Tel:886-2-2343-3399
Fax:886-2-2343-3357
Email:npf@npf.org.tw
--------------------------------------------------------------------------------
Copyright(C)2000 National Policy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7-28
[台灣] 華僑協助政府推展 回國觀光醫療服務
原文網址: http://www.focat.org.tw/blog/?cat=81&paged=2
5月 18th, 2010 | Posted in 僑訊第1310期 |
華僑協助政府推展 回國觀光醫療服務
台北/ 東南亞6國25位各有專長的華僑為協助台灣推展國際醫療服務,4月12日起應邀訪台6天,他們除與專責策劃推動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的團隊座談交流外,也走訪台灣北、中、南各大醫療院所,並拜會觀光局,希望有助未來在各僑居國推廣來台觀光醫療。
訪團團長沈清玉為現任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婦女組主席,她說,這趟來台訪問是為了了解台灣的醫學美容現況,結束行程後,希望能向馬國婦女全力推介來台做醫學美容。
僑委會為推展台灣的國際醫療產業,自4月1日完成以北美僑區為主的第一個國際醫療種子志工培訓團後,這一訪團來台是另一具有指標性的重大突破。
應邀來訪的成員有馬來西亞8人、印尼1人、泰國4人、越南3人、菲律賓7人及柬埔寨2人,成員包括醫師、牙醫師、護士、專欄記者、醫院院長、藥劑師等,部分更是各僑居地的僑領。
僑委會第一處表示,這個訪團參訪的醫療院所遍及台灣北、中、南地區,較特別的是團員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了中醫養生體驗活動。
芝加哥/ 甫從芝加哥返國參加「台灣國際醫療種子志工培訓團」研習活動的李盛灝醫師,日前以親身體驗,向芝加哥各界推薦台灣醫療健檢。李醫師表示,在新光醫院健檢的項目包括骨鏡、心電圖及心血管,只需美金約625元,實在是物超所值。
芝加哥僑教中心為讓僑胞進一步了解「台灣國際醫療旅遊」資訊,也在中心設立資訊服務站,提供「台灣國際醫療旅遊」等訊息,歡迎僑胞組團回國旅遊的同時,順便做身體檢查。
台北/ 僑委會委員長吳英毅、副委員長薛盛華3月17日與海外專業青年參訪團進行座談會,邀請成員就台灣的醫療環境、制度提出建議。來自北美洲、中美洲、歐洲、大洋洲的醫藥專業青年普遍肯定台灣的醫療環境及健保制度。
薛副委員長首先指出,在美加地區,要看診還得先與家庭醫師聯絡,再由家庭醫師轉介,等到整套流程走完,往往要耗費好幾天,但在台灣,從掛號、看診到拿藥,有時候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參訪團成員也十分肯定台灣的醫療及健保。
參訪團成員指出,台灣可以朝「醫療數據資料庫」的方向前進,還有人提出「科技醫療」的概念,建議台灣可做高科技及醫療的產業結合。
另外也有人表示,政府倘欲發展國際醫療,未來海外病患的轉介須有周延的配套措施,才能保障病患與醫師的權益,有效發揮政策的美意。
學員特別表示,此次僑委會安排他們走訪公私立醫院、訪視產業界,讓他們從各面向瞭解台灣的醫療環境,既切實又深刻,他們均感獲益良多。
薛副委員長指出,去年他與醫療服務國際化專案管理中心執行長吳明彥赴洛杉磯,介紹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情況,今年還會派出三組宣導團赴不同地區,加強說明,希望吸引僑胞回台健檢。
吳委員長強調,希望僑委會用心規畫的參訪行程能讓成員們留下深刻印象,他由衷期盼,成員們回到僑居國後廣為宣傳台灣的優質醫療。(華僑社)
5月 18th, 2010 | Posted in 僑訊第1310期 |
華僑協助政府推展 回國觀光醫療服務
台北/ 東南亞6國25位各有專長的華僑為協助台灣推展國際醫療服務,4月12日起應邀訪台6天,他們除與專責策劃推動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的團隊座談交流外,也走訪台灣北、中、南各大醫療院所,並拜會觀光局,希望有助未來在各僑居國推廣來台觀光醫療。
訪團團長沈清玉為現任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婦女組主席,她說,這趟來台訪問是為了了解台灣的醫學美容現況,結束行程後,希望能向馬國婦女全力推介來台做醫學美容。
僑委會為推展台灣的國際醫療產業,自4月1日完成以北美僑區為主的第一個國際醫療種子志工培訓團後,這一訪團來台是另一具有指標性的重大突破。
應邀來訪的成員有馬來西亞8人、印尼1人、泰國4人、越南3人、菲律賓7人及柬埔寨2人,成員包括醫師、牙醫師、護士、專欄記者、醫院院長、藥劑師等,部分更是各僑居地的僑領。
僑委會第一處表示,這個訪團參訪的醫療院所遍及台灣北、中、南地區,較特別的是團員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了中醫養生體驗活動。
芝加哥/ 甫從芝加哥返國參加「台灣國際醫療種子志工培訓團」研習活動的李盛灝醫師,日前以親身體驗,向芝加哥各界推薦台灣醫療健檢。李醫師表示,在新光醫院健檢的項目包括骨鏡、心電圖及心血管,只需美金約625元,實在是物超所值。
芝加哥僑教中心為讓僑胞進一步了解「台灣國際醫療旅遊」資訊,也在中心設立資訊服務站,提供「台灣國際醫療旅遊」等訊息,歡迎僑胞組團回國旅遊的同時,順便做身體檢查。
台北/ 僑委會委員長吳英毅、副委員長薛盛華3月17日與海外專業青年參訪團進行座談會,邀請成員就台灣的醫療環境、制度提出建議。來自北美洲、中美洲、歐洲、大洋洲的醫藥專業青年普遍肯定台灣的醫療環境及健保制度。
薛副委員長首先指出,在美加地區,要看診還得先與家庭醫師聯絡,再由家庭醫師轉介,等到整套流程走完,往往要耗費好幾天,但在台灣,從掛號、看診到拿藥,有時候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參訪團成員也十分肯定台灣的醫療及健保。
參訪團成員指出,台灣可以朝「醫療數據資料庫」的方向前進,還有人提出「科技醫療」的概念,建議台灣可做高科技及醫療的產業結合。
另外也有人表示,政府倘欲發展國際醫療,未來海外病患的轉介須有周延的配套措施,才能保障病患與醫師的權益,有效發揮政策的美意。
學員特別表示,此次僑委會安排他們走訪公私立醫院、訪視產業界,讓他們從各面向瞭解台灣的醫療環境,既切實又深刻,他們均感獲益良多。
薛副委員長指出,去年他與醫療服務國際化專案管理中心執行長吳明彥赴洛杉磯,介紹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情況,今年還會派出三組宣導團赴不同地區,加強說明,希望吸引僑胞回台健檢。
吳委員長強調,希望僑委會用心規畫的參訪行程能讓成員們留下深刻印象,他由衷期盼,成員們回到僑居國後廣為宣傳台灣的優質醫療。(華僑社)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7-25
[台灣] 澳洲打工度假被車撞昏迷 網友募款100萬送男返台
摘要:
1. 在選擇旅遊平安險時,要注意保障內容除了意外身故及殘廢外,是否包含意外醫療及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其中,針對海外突發疾病,又會因為疾病嚴重程度再區分為突發疾病門診醫療費用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兩種申請項目。
2. 打工旅遊與一般出國觀光性質不同,為避免日後衍生理賠爭議,參加海外打工的民眾在投保旅遊平安險之外,最好能按照工作類型的不同而適當增加其它保險項目。
3. 一般旅遊平安保險承保期間最長為180天,若因留遊學在國外停留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可以就原本規劃的保險再另加保險項目或提高保額,以符合停留國家醫療水準的需求。
4.住院醫療險理賠有優先使用健保身份就診的限制,如果使用非全民健保身份就診,將會面臨後續理賠打折的情況。
若民眾在海外因疾病或意外而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可以在事故6個月內檢具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和核退申請書向健保局核退醫療費用後(核退金額上限依中央健保局規定),再向保險公司申請住院醫療險理賠。
原文網址: http://www.nownews.com/2011/07/23/91-2729919.htm#ixzz1T4zNgDKL
澳洲打工度假被車撞昏迷 網友募款100萬送男返台
Jean Yen
2011年7月23日 14:16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中部一名青年前往澳洲打工旅遊,卻因車禍而陷入昏迷,在朋友發起網路募款籌得100多萬元,終於能搭乘SOS醫療專機返台就醫。除出國留遊學外,不少年輕人也會選擇打工旅遊,增加生活體驗。保險業者提醒,出國前,應該依照留遊學或旅遊地區,以及停留時間長短,檢視與補強保單保障內容,除了長天數的旅遊平安險可以選擇外,透過意外險和住院醫療險的規劃,才能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追求人生夢想。
留遊學和打工旅遊在國外停留的時間較一般觀光旅遊長,儘管市面上有許多中、長天期的旅遊平安險商品,不過,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台北營業處余婉琴經理提醒,「在選擇旅遊平安險時,要注意保障內容除了意外身故及殘廢外,是否包含意外醫療及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其中,針對海外突發疾病,又會因為疾病嚴重程度再區分為突發疾病門診醫療費用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兩種申請項目。」
另外,打工旅遊與一般出國觀光性質不同,為避免日後衍生理賠爭議,參加海外打工的民眾在投保旅遊平安險之外,最好能按照工作類型的不同而適當增加其它保險項目。
在國外求學,容易因水土不服或課業壓力而罹患感冒或腸胃疾病,但是,疾病門診醫療不一定納入旅遊平安險的給付範圍。余婉琴表示,以目前常見的旅遊平安險商品規劃來說,疾病門診醫療費用的給付,大多設計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金限額的千分之3到千分之6。另外,保險公司會依照不同國家的醫療費用水準調整保險金限額比例,以熱門留遊學的美加地區為例,由於當地的醫療費用較高,突發疾病保險金限額的調整比例一般為200%到350%。
除了投保旅遊平安險,計畫出國留遊學的民眾若本身已擁有的意外險或住院醫療險等商業型保險,可以依據留遊學的時間長短調整保險規劃。余婉琴指出,一般旅遊平安保險承保期間最長為180天,若因留遊學在國外停留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可以就原本規劃的保險再另加保險項目或提高保額,以符合停留國家醫療水準的需求。
若民眾在海外因疾病或意外而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可以在事故6個月內檢具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和核退申請書向健保局核退醫療費用後(核退金額上限依中央健保局規定),再向保險公司申請住院醫療險理賠。不過,余婉琴提醒,住院醫療險理賠有優先使用健保身份就診的限制,如果使用非全民健保身份就診,將會面臨後續理賠打折的情況。
民眾購買保險,保險公司會提供旅遊諮詢、住院醫療和法律協助等三大項目的急難救助服務。學生在國外發生重大疾病或意外時,可能需經醫療轉送至鄰近醫療水準較好的醫院,或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就醫,費用動輒新台幣上百萬元。不過,一般旅遊平安險提供的緊急醫療轉送費用僅2萬5千美元,其餘要由保戶自行負擔,至於壽險則視保戶保額提供5萬至10萬美元的醫療轉送服務。
另外,出國期間最怕遭遇因護照遺失或是法律所衍生出的第三人責任問題。余婉琴建議,學生可以透過投保旅遊不便險中的旅行文件損失保險及第三人責任險保障自身的權益。
除此之外,因氣候異常或火山爆發而導致航班大亂的事件頻傳,旅客因而延誤行程,在固定時數上(大多為6小時)即可依其約定給付定額的旅程延誤保險金。因此,在投保旅遊平安險時,可以附加旅遊不便險以減輕因行程延誤而造成的損失。
除了注意旅遊平安險的保障涵蓋範圍外,依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標示為紅色警戒的國家或區域,多數為保險公司不承保的範圍,如日本的福島縣及泰國(泰、柬邊境爭議地區)均屬於紅色警戒區域,因此,余婉琴亦提醒,若在投保旅遊平安險時未告知前往之國家或區域所引發的旅遊糾紛,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
1. 在選擇旅遊平安險時,要注意保障內容除了意外身故及殘廢外,是否包含意外醫療及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其中,針對海外突發疾病,又會因為疾病嚴重程度再區分為突發疾病門診醫療費用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兩種申請項目。
2. 打工旅遊與一般出國觀光性質不同,為避免日後衍生理賠爭議,參加海外打工的民眾在投保旅遊平安險之外,最好能按照工作類型的不同而適當增加其它保險項目。
3. 一般旅遊平安保險承保期間最長為180天,若因留遊學在國外停留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可以就原本規劃的保險再另加保險項目或提高保額,以符合停留國家醫療水準的需求。
4.住院醫療險理賠有優先使用健保身份就診的限制,如果使用非全民健保身份就診,將會面臨後續理賠打折的情況。
若民眾在海外因疾病或意外而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可以在事故6個月內檢具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和核退申請書向健保局核退醫療費用後(核退金額上限依中央健保局規定),再向保險公司申請住院醫療險理賠。
原文網址: http://www.nownews.com/2011/07/23/91-2729919.htm#ixzz1T4zNgDKL
澳洲打工度假被車撞昏迷 網友募款100萬送男返台
Jean Yen
2011年7月23日 14:16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中部一名青年前往澳洲打工旅遊,卻因車禍而陷入昏迷,在朋友發起網路募款籌得100多萬元,終於能搭乘SOS醫療專機返台就醫。除出國留遊學外,不少年輕人也會選擇打工旅遊,增加生活體驗。保險業者提醒,出國前,應該依照留遊學或旅遊地區,以及停留時間長短,檢視與補強保單保障內容,除了長天數的旅遊平安險可以選擇外,透過意外險和住院醫療險的規劃,才能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追求人生夢想。
留遊學和打工旅遊在國外停留的時間較一般觀光旅遊長,儘管市面上有許多中、長天期的旅遊平安險商品,不過,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台北營業處余婉琴經理提醒,「在選擇旅遊平安險時,要注意保障內容除了意外身故及殘廢外,是否包含意外醫療及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障。其中,針對海外突發疾病,又會因為疾病嚴重程度再區分為突發疾病門診醫療費用及住院醫療費用等兩種申請項目。」
另外,打工旅遊與一般出國觀光性質不同,為避免日後衍生理賠爭議,參加海外打工的民眾在投保旅遊平安險之外,最好能按照工作類型的不同而適當增加其它保險項目。
在國外求學,容易因水土不服或課業壓力而罹患感冒或腸胃疾病,但是,疾病門診醫療不一定納入旅遊平安險的給付範圍。余婉琴表示,以目前常見的旅遊平安險商品規劃來說,疾病門診醫療費用的給付,大多設計為海外突發疾病醫療保險金限額的千分之3到千分之6。另外,保險公司會依照不同國家的醫療費用水準調整保險金限額比例,以熱門留遊學的美加地區為例,由於當地的醫療費用較高,突發疾病保險金限額的調整比例一般為200%到350%。
除了投保旅遊平安險,計畫出國留遊學的民眾若本身已擁有的意外險或住院醫療險等商業型保險,可以依據留遊學的時間長短調整保險規劃。余婉琴指出,一般旅遊平安保險承保期間最長為180天,若因留遊學在國外停留時間超過半年以上,可以就原本規劃的保險再另加保險項目或提高保額,以符合停留國家醫療水準的需求。
若民眾在海外因疾病或意外而必須在當地醫療院所立即就醫時,可以在事故6個月內檢具收據正本、費用明細、診斷書、當次出入境證明文件影本,和核退申請書向健保局核退醫療費用後(核退金額上限依中央健保局規定),再向保險公司申請住院醫療險理賠。不過,余婉琴提醒,住院醫療險理賠有優先使用健保身份就診的限制,如果使用非全民健保身份就診,將會面臨後續理賠打折的情況。
民眾購買保險,保險公司會提供旅遊諮詢、住院醫療和法律協助等三大項目的急難救助服務。學生在國外發生重大疾病或意外時,可能需經醫療轉送至鄰近醫療水準較好的醫院,或搭乘醫療專機返台就醫,費用動輒新台幣上百萬元。不過,一般旅遊平安險提供的緊急醫療轉送費用僅2萬5千美元,其餘要由保戶自行負擔,至於壽險則視保戶保額提供5萬至10萬美元的醫療轉送服務。
另外,出國期間最怕遭遇因護照遺失或是法律所衍生出的第三人責任問題。余婉琴建議,學生可以透過投保旅遊不便險中的旅行文件損失保險及第三人責任險保障自身的權益。
除此之外,因氣候異常或火山爆發而導致航班大亂的事件頻傳,旅客因而延誤行程,在固定時數上(大多為6小時)即可依其約定給付定額的旅程延誤保險金。因此,在投保旅遊平安險時,可以附加旅遊不便險以減輕因行程延誤而造成的損失。
除了注意旅遊平安險的保障涵蓋範圍外,依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標示為紅色警戒的國家或區域,多數為保險公司不承保的範圍,如日本的福島縣及泰國(泰、柬邊境爭議地區)均屬於紅色警戒區域,因此,余婉琴亦提醒,若在投保旅遊平安險時未告知前往之國家或區域所引發的旅遊糾紛,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4-09
國際醫療 不設專區較可行
http://www.udn.com/2011/4/7/NEWS/OPINION/X1/6257986.shtml
國際醫療 不設專區較可行
【聯合報╱葉金川/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花縣吉安)】 2011.04.07 02:59 am
衛生署想修改醫療法來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在某一個特定地點,讓營利單位成立醫療機構,專門照護國際病人,現今的規劃是不讓台灣人去國際醫療專區看病,也就是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國際醫療專區的目標群眾是國際人士,像是歐美、大陸、東南亞國家的人,不過這樣的規劃,雖有優點但也有致命傷。
台灣的醫療水準要比歐美強是太不可能的,而且台灣沒有語言的優勢,綜觀亞洲國際醫療,做得比較好的是泰國、新加坡、印度。新加坡與印度都是英語國家,另外,泰國的曼谷遠比台北還要國際化;而台灣的地理優勢是東亞及太平洋,除中國大陸外,國際醫療需求都不大。
台灣雖有價格優勢,但在國際醫療上,價格並不是主要優勢,因為就醫的人,大都是不在乎價格才會去跨國就醫。台灣的優勢是「華語」,中國大陸的市場相當龐大,開玩笑的說,我們很可能會變成「大陸醫療專賣區」,這樣可以增加醫護和行政人員的就業機會。不過我認為,台灣的一流醫生應該要照護台灣本國人為第一優先,而不是照顧外國人。
國際醫療專區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錢」,因為國際醫療的公司型態是以營利為目的,中下階層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制度的好處,獲利的將是財團。而台灣的醫療大都不是營利單位,都是醫療法人、宗教法人、學校法人這類性質,也就是說,台灣目前比較沒有把「醫療當作生意在做」這種觀念,民眾對醫療的觀念,是偏向社會財,而不是資本財,也早已習慣把「人人生命等值、醫療大眾化」當作是自身權利。
國際醫療實質上就是「貴族醫療」,台灣其實也有貴族醫療,但都是偷偷做,不敢明目張膽,但國際醫療專區一旦成立,就等於是政府帶頭做一個讓外國人和有錢人才可以來看病的專區,這是「醫療階級化」的開始,富人與窮人的戰爭又將再次被挑起,對於辛苦中下階層以及普羅大眾來說,他們的心裡又會怎麼想呢?
泰國是國際醫療相當興盛的地方,我認識一個從台灣過去的醫生,他說:「泰國人比較溫和,而且對政府的期望沒有那麼高,所以可以容忍貴族醫療的存在,但台灣人能嗎?」
本文並不是說國際醫療一定不能發展,或許不要設專區反而比較可行,新、印、泰也非專區,在一般醫院外國人愛來就來,簽證及軟體方便就可,而中國大陸只要有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口想來台灣就醫,就是一個難以想像的龐大市場,對於經濟方面當然會有莫大的助益。
推動國際醫療,利與弊之間的取捨,是衛生署所必須仔細考量的。
【2011/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國際醫療 不設專區較可行
【聯合報╱葉金川/慈濟大學公衛系教授(花縣吉安)】 2011.04.07 02:59 am
衛生署想修改醫療法來設立國際醫療專區,在某一個特定地點,讓營利單位成立醫療機構,專門照護國際病人,現今的規劃是不讓台灣人去國際醫療專區看病,也就是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國際醫療專區的目標群眾是國際人士,像是歐美、大陸、東南亞國家的人,不過這樣的規劃,雖有優點但也有致命傷。
台灣的醫療水準要比歐美強是太不可能的,而且台灣沒有語言的優勢,綜觀亞洲國際醫療,做得比較好的是泰國、新加坡、印度。新加坡與印度都是英語國家,另外,泰國的曼谷遠比台北還要國際化;而台灣的地理優勢是東亞及太平洋,除中國大陸外,國際醫療需求都不大。
台灣雖有價格優勢,但在國際醫療上,價格並不是主要優勢,因為就醫的人,大都是不在乎價格才會去跨國就醫。台灣的優勢是「華語」,中國大陸的市場相當龐大,開玩笑的說,我們很可能會變成「大陸醫療專賣區」,這樣可以增加醫護和行政人員的就業機會。不過我認為,台灣的一流醫生應該要照護台灣本國人為第一優先,而不是照顧外國人。
國際醫療專區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錢」,因為國際醫療的公司型態是以營利為目的,中下階層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制度的好處,獲利的將是財團。而台灣的醫療大都不是營利單位,都是醫療法人、宗教法人、學校法人這類性質,也就是說,台灣目前比較沒有把「醫療當作生意在做」這種觀念,民眾對醫療的觀念,是偏向社會財,而不是資本財,也早已習慣把「人人生命等值、醫療大眾化」當作是自身權利。
國際醫療實質上就是「貴族醫療」,台灣其實也有貴族醫療,但都是偷偷做,不敢明目張膽,但國際醫療專區一旦成立,就等於是政府帶頭做一個讓外國人和有錢人才可以來看病的專區,這是「醫療階級化」的開始,富人與窮人的戰爭又將再次被挑起,對於辛苦中下階層以及普羅大眾來說,他們的心裡又會怎麼想呢?
泰國是國際醫療相當興盛的地方,我認識一個從台灣過去的醫生,他說:「泰國人比較溫和,而且對政府的期望沒有那麼高,所以可以容忍貴族醫療的存在,但台灣人能嗎?」
本文並不是說國際醫療一定不能發展,或許不要設專區反而比較可行,新、印、泰也非專區,在一般醫院外國人愛來就來,簽證及軟體方便就可,而中國大陸只要有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口想來台灣就醫,就是一個難以想像的龐大市場,對於經濟方面當然會有莫大的助益。
推動國際醫療,利與弊之間的取捨,是衛生署所必須仔細考量的。
【2011/04/07 聯合報】@ http://udn.com/
Labels:
國際醫療
先有病患口碑 才有國際醫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62495.shtml
先有病患口碑 才有國際醫療
【聯合報╱劉競明/醫(台北市)】 2011.04.09 02:57 am
國際醫療專區不做,台灣會有立即的風險嗎?年前曾赴上海、蘇州等地,考察其三甲級醫學中心醫院與基層醫療—地區衛生服務中心。筆者認為以大陸醫療現況,對台籍醫師的誘因不大。
如果台灣醫師真的願意去大陸工作,目前各台資醫院就是最好的選擇,但為何各院仍對醫師不足而頭痛呢?
台灣有許多偏遠地區,更需國際醫療專區,為何不選在因國光石化而聞名的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呢?筆者每周一次去雲林麥寮長庚支援看診,為何其他的「名醫」不去那裏服務,即便是半天也好呢?為何國際醫療專區要選在桃園,而非選在麥寮與大城呢?
如果將來國際醫療專區的支援「名醫」,在同時負責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與教學,卻還要分身去「服侍」來自全球各地的富翁,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況且整合式國際醫療作業,必須第一流的醫療團隊,包括手術、麻醉及護理、術後照顧及支援復健的團隊,必須醫院的醫療品質,達到相當熟練水準者,方不致出錯。這些大牌名醫除了照顧國內健保病患之餘,還要分心到國際醫療專區上班執業,除非有重金禮聘,否則誰願意犧牲自己休閒的時間去「額外加班」或「半夜手術」呢?
國際醫療專區最大之問題,在於醫院究竟能否歸屬於醫療產業,以「賺錢營利」為目的。筆者認為國際醫療專區並非不可做,衛生署應先加強現況下的醫學中心、署醫與基層醫療的醫療品質及看診水準,能夠與時俱進達到國際水平,達成醫療糾紛與爭議事件「最小化」的目標,用這樣的病患口碑來做「國際醫療」,才能有所本,才能長久。
【2011/04/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先有病患口碑 才有國際醫療
【聯合報╱劉競明/醫(台北市)】 2011.04.09 02:57 am
國際醫療專區不做,台灣會有立即的風險嗎?年前曾赴上海、蘇州等地,考察其三甲級醫學中心醫院與基層醫療—地區衛生服務中心。筆者認為以大陸醫療現況,對台籍醫師的誘因不大。
如果台灣醫師真的願意去大陸工作,目前各台資醫院就是最好的選擇,但為何各院仍對醫師不足而頭痛呢?
台灣有許多偏遠地區,更需國際醫療專區,為何不選在因國光石化而聞名的彰化大城鄉與芳苑鄉呢?筆者每周一次去雲林麥寮長庚支援看診,為何其他的「名醫」不去那裏服務,即便是半天也好呢?為何國際醫療專區要選在桃園,而非選在麥寮與大城呢?
如果將來國際醫療專區的支援「名醫」,在同時負責醫學中心的臨床、研究與教學,卻還要分身去「服侍」來自全球各地的富翁,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吧!
況且整合式國際醫療作業,必須第一流的醫療團隊,包括手術、麻醉及護理、術後照顧及支援復健的團隊,必須醫院的醫療品質,達到相當熟練水準者,方不致出錯。這些大牌名醫除了照顧國內健保病患之餘,還要分心到國際醫療專區上班執業,除非有重金禮聘,否則誰願意犧牲自己休閒的時間去「額外加班」或「半夜手術」呢?
國際醫療專區最大之問題,在於醫院究竟能否歸屬於醫療產業,以「賺錢營利」為目的。筆者認為國際醫療專區並非不可做,衛生署應先加強現況下的醫學中心、署醫與基層醫療的醫療品質及看診水準,能夠與時俱進達到國際水平,達成醫療糾紛與爭議事件「最小化」的目標,用這樣的病患口碑來做「國際醫療」,才能有所本,才能長久。
【2011/04/09 聯合報】@ http://udn.com/
Labels:
國際醫療
2011-01-08
醫療照護由外傭陪伴的年長病患,需要懂得觀察人群的心理靈性生活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摘要:環境的變遷愈來愈複雜,如何讓醫療團隊能夠更了解體會病患及其親友(甚至還包括照顧病患的非親友之照護人員)的病痛感受及心理心靈家庭社會文化方面的困境,能夠以更合理合情有效的方式讓病患及親友瞭解疾病及病痛的狀況以及診治方法的可能方案與選擇,不僅僅是靠醫療團隊對病患本身「身體」疾病的診斷,還要靠醫療團隊對病患及其親友與非親友等周遭照顧人員之了解。了解其心理想法、靈性需求、家庭社區生活狀態、以及特殊的語言文化背景,也要了解病患與親友及非親友照護人員之互動情況。諸此種種,也更驅策一個優良的醫療團隊,在專業上,不僅要具備進步的生物醫學相關知識技能及儀器設備環境,在生活上,還要懂得觀察人群的心理靈性生活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
http://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008001
長庚醫訊
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100年1月1日發刊 首頁 > 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疼痛復健專刊
醫學人文在醫病溝通之運用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主任 柯毓賢
在心臟內科病房查房時,來到一位由外傭陪伴的長者床前。他的年紀已超過八十歲,除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外,還有許多其他器官的問題。他的精神並不是很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查房時與他的對話情況也有相當的困難,彼此在溝通病情上,都要花很長的時間。與這位年長病患探詢病情只是溝通病情的第一步而已,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這位長者的家屬工作十分忙碌,一般時間幾乎都要被工作佔滿,等下班後趕到林口院區可能也要八、九點了,更何況家屬因還有家務要忙,大部分時間也很難抽得出時間來醫院。平日查房時,關於這位長者的一般生活情況與症狀變化,除了靠醫護人員的觀察之外,主要來源,就是照顧這位長者的外傭。
回想近二十多年來的查房經驗,病患由非親友的看護人員或外傭照顧的情況似乎是越來越多了。最特別的情況,甚至於一趟查房下來,大半的時間是在與看護人員或外傭在對話。與家屬之間,有時只能靠手機電話聯絡,如此僅能靠聲音的對話來進行溝通、病情解釋、處置決定、甚或是病情危急的告知。有時候,要和家屬約在一大早上班時間以前或傍晚下班時間以後,或是週六早上才有充裕的時間與家屬面對面溝通解釋。至於與外傭之間的溝通情況就更顯複雜了,有些人精通台灣本地通用的語言,有長期照顧的經驗,照護觀察很細心,因此他們的觀察與照護的意見都很值得參考;當然,也曾遇到剛來台灣不久的外籍看護人員,不熟悉台灣本地的通用語言,就要靠著比手劃腳來溝通了。也曾遇到過多次住院的年長病患是由一位固定的外籍看護人員多年來持續的照護,因此每次住院時一看到這位女士就想起這位年長病患以及其病情,每次住出院與門診追蹤也靠著這位外籍看護人員的細心照護與觀察告知,讓醫護人員更容易得知這位年長病患的病情起伏。
以上的場景在今日的病房之中並非少見,合宜的醫病溝通與對病患的照護工作於今更充滿了挑戰。醫療團隊所面對的,不僅是年紀愈來愈大的病患群,以及愈來愈嚴重的疾病程度,診斷與治療過程也愈來愈具侵犯性及危險性,此時更需要完整有效的溝通。同時,病患及其家庭社會環境,也與從前十分不一樣,病患的親友很難隨侍在側,或忙碌於職場家務,或長處國外,能就近照顧的,或是遠房親友、未成年家屬、台灣本地的照護人員、或者是外傭。因此,醫病溝通在內容上因疾病及診治之複雜而更加困難;在方式上因親友有時難以在現場,而光靠電話溝通,難以全面全程的方式進行;在環境上,因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與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也使溝通更為複雜。
環境的變遷愈來愈複雜,如何讓醫療團隊能夠更了解體會病患及其親友(甚至還包括照顧病患的非親友之照護人員)的病痛感受及心理心靈家庭社會文化方面的困境,能夠以更合理合情有效的方式讓病患及親友瞭解疾病及病痛的狀況以及診治方法的可能方案與選擇,不僅僅是靠醫療團隊對病患本身「身體」疾病的診斷,還要靠醫療團隊對病患及其親友與非親友等周遭照顧人員之了解。了解其心理想法、靈性需求、家庭社區生活狀態、以及特殊的語言文化背景,也要了解病患與親友及非親友照護人員之互動情況。諸此種種,也更驅策一個優良的醫療團隊,在專業上,不僅要具備進步的生物醫學相關知識技能及儀器設備環境,在生活上,還要懂得觀察人群的心理靈性生活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一個醫療團隊對於「病人」的了解,就像數千年來人類對於「人」本身的了解過程一樣,需要由多方面來進行。近現代世界出現之前,世界各文明對於「人」自身的興趣遠大於對「人群」的興趣。不論是由宗教還是由哲學角度出發,世界各文明均對「人」的心理層面以及靈性屬面深入探討,由此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操作身心靈各層面的知識與技術。對於「人群」這方面,世界各文明或者由「宗教人」或由「哲人」角度出發,經過對「人」本身的了解而「引申」出理想化的人群關係;或者由與統治權力密切相關的「政治人」「設計」出所希望的人群關係。究竟「人群」之中的關係以及「人群」與「人群」之間的關係其實況為何?該如何應對?大概要一直等到近現代世界的西歐,由於「知識人」在政教社經各方面的相對獨立以及研究資料與方法的湧現進步之下,透過研究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刺激下所產生的令人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如此而誕生了「社會學」;同樣地,新航路發現與帝國殖民政策下也產生了令人無法忽視的文化差異,也因而產生了「人類學」。近現代世界的「知識人」經由社會文化層面的實證研究,終於能夠一步一步地「了解」人群關係,整理出質性資料或量化數據,據而歸納出理論及應對策略。再加上近百年突飛猛進的自然科學,現代人類終於能夠在身心靈與社會文化各層面同時對「人」與「人群」進行穩固的進一步探討了。同樣地,我們也應該轉化數千年來對「心理靈性」的理解以及數百年來對「社會文化」的研究成果,增進我們對「病人」「病痛」的感受、理解與化解,內化為行醫行為的一部份,改善醫病溝通轉化增進病人福祉。
醫療照護一位由外傭陪伴的年長病患,所需要的,遠遠超過進步的基礎與臨床醫學所能提供的。
====================================================
http://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008001
長庚醫訊
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100年1月1日發刊 首頁 > 第三十二卷第一期
疼痛復健專刊
醫學人文在醫病溝通之運用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醫學院人文及社會醫學科主任 柯毓賢
在心臟內科病房查房時,來到一位由外傭陪伴的長者床前。他的年紀已超過八十歲,除了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外,還有許多其他器官的問題。他的精神並不是很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查房時與他的對話情況也有相當的困難,彼此在溝通病情上,都要花很長的時間。與這位年長病患探詢病情只是溝通病情的第一步而已,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這位長者的家屬工作十分忙碌,一般時間幾乎都要被工作佔滿,等下班後趕到林口院區可能也要八、九點了,更何況家屬因還有家務要忙,大部分時間也很難抽得出時間來醫院。平日查房時,關於這位長者的一般生活情況與症狀變化,除了靠醫護人員的觀察之外,主要來源,就是照顧這位長者的外傭。
回想近二十多年來的查房經驗,病患由非親友的看護人員或外傭照顧的情況似乎是越來越多了。最特別的情況,甚至於一趟查房下來,大半的時間是在與看護人員或外傭在對話。與家屬之間,有時只能靠手機電話聯絡,如此僅能靠聲音的對話來進行溝通、病情解釋、處置決定、甚或是病情危急的告知。有時候,要和家屬約在一大早上班時間以前或傍晚下班時間以後,或是週六早上才有充裕的時間與家屬面對面溝通解釋。至於與外傭之間的溝通情況就更顯複雜了,有些人精通台灣本地通用的語言,有長期照顧的經驗,照護觀察很細心,因此他們的觀察與照護的意見都很值得參考;當然,也曾遇到剛來台灣不久的外籍看護人員,不熟悉台灣本地的通用語言,就要靠著比手劃腳來溝通了。也曾遇到過多次住院的年長病患是由一位固定的外籍看護人員多年來持續的照護,因此每次住院時一看到這位女士就想起這位年長病患以及其病情,每次住出院與門診追蹤也靠著這位外籍看護人員的細心照護與觀察告知,讓醫護人員更容易得知這位年長病患的病情起伏。
以上的場景在今日的病房之中並非少見,合宜的醫病溝通與對病患的照護工作於今更充滿了挑戰。醫療團隊所面對的,不僅是年紀愈來愈大的病患群,以及愈來愈嚴重的疾病程度,診斷與治療過程也愈來愈具侵犯性及危險性,此時更需要完整有效的溝通。同時,病患及其家庭社會環境,也與從前十分不一樣,病患的親友很難隨侍在側,或忙碌於職場家務,或長處國外,能就近照顧的,或是遠房親友、未成年家屬、台灣本地的照護人員、或者是外傭。因此,醫病溝通在內容上因疾病及診治之複雜而更加困難;在方式上因親友有時難以在現場,而光靠電話溝通,難以全面全程的方式進行;在環境上,因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與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也使溝通更為複雜。
環境的變遷愈來愈複雜,如何讓醫療團隊能夠更了解體會病患及其親友(甚至還包括照顧病患的非親友之照護人員)的病痛感受及心理心靈家庭社會文化方面的困境,能夠以更合理合情有效的方式讓病患及親友瞭解疾病及病痛的狀況以及診治方法的可能方案與選擇,不僅僅是靠醫療團隊對病患本身「身體」疾病的診斷,還要靠醫療團隊對病患及其親友與非親友等周遭照顧人員之了解。了解其心理想法、靈性需求、家庭社區生活狀態、以及特殊的語言文化背景,也要了解病患與親友及非親友照護人員之互動情況。諸此種種,也更驅策一個優良的醫療團隊,在專業上,不僅要具備進步的生物醫學相關知識技能及儀器設備環境,在生活上,還要懂得觀察人群的心理靈性生活及其社會文化背景!
一個醫療團隊對於「病人」的了解,就像數千年來人類對於「人」本身的了解過程一樣,需要由多方面來進行。近現代世界出現之前,世界各文明對於「人」自身的興趣遠大於對「人群」的興趣。不論是由宗教還是由哲學角度出發,世界各文明均對「人」的心理層面以及靈性屬面深入探討,由此也發展出了各式各樣操作身心靈各層面的知識與技術。對於「人群」這方面,世界各文明或者由「宗教人」或由「哲人」角度出發,經過對「人」本身的了解而「引申」出理想化的人群關係;或者由與統治權力密切相關的「政治人」「設計」出所希望的人群關係。究竟「人群」之中的關係以及「人群」與「人群」之間的關係其實況為何?該如何應對?大概要一直等到近現代世界的西歐,由於「知識人」在政教社經各方面的相對獨立以及研究資料與方法的湧現進步之下,透過研究資本主義與工業革命刺激下所產生的令人無法忽視的社會問題,如此而誕生了「社會學」;同樣地,新航路發現與帝國殖民政策下也產生了令人無法忽視的文化差異,也因而產生了「人類學」。近現代世界的「知識人」經由社會文化層面的實證研究,終於能夠一步一步地「了解」人群關係,整理出質性資料或量化數據,據而歸納出理論及應對策略。再加上近百年突飛猛進的自然科學,現代人類終於能夠在身心靈與社會文化各層面同時對「人」與「人群」進行穩固的進一步探討了。同樣地,我們也應該轉化數千年來對「心理靈性」的理解以及數百年來對「社會文化」的研究成果,增進我們對「病人」「病痛」的感受、理解與化解,內化為行醫行為的一部份,改善醫病溝通轉化增進病人福祉。
醫療照護一位由外傭陪伴的年長病患,所需要的,遠遠超過進步的基礎與臨床醫學所能提供的。
Labels:
國際醫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