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5-16

渡假打工讓英語進步神速 多益成績進步兩百多分

個人評論:大部分台灣雇主會想要知道:你出去闖盪的目標與計畫為何?對後續的就業有何加分?如果這些沒有想清楚,貿然出去打工可能還會讓未來雇主覺得你腦袋不清楚或人生不積極,只是在混。我觀察渡假打工回來成功就業的,多半是:英語相關科系,回來之後做的是旅遊相關行業,或者英語教學相關行業,或者他本來就有長期的某項專門技能,(即使中間空了出國渡假打工不在台灣,也不會妨礙回國後續就業。)如果這些都規劃調查清楚了,那麼:渡假打工的好處是:1. 藉由打工支付部份旅費,在旅遊的同時又有固定的收入,學會自我財務管理。2. 以生活在當地的方式來認識文化。3. 接觸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以及文化的洗禮和衝擊後,反而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出生、成長的母國文化與環境特質。 4. 如果心理可以調適過來(而不是崩潰或者只會報怨),那麼獨立性和處事能力的成長會超過預期。


原文網址: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18018

渡假打工讓英語進步神速 勝過十年補教

‧多益情報誌 2011/05/16
你是否想像過在海外渡假打工時遇見剛上任的美國總統?你相信渡假打工後能讓多益成績進步兩百多分嗎?


【文/Mandy Shen】
隨著國際溝通交流日趨頻繁,人們出國旅遊不單只是為了遊山玩水,也期望能在旅程中有所學習與成長。不同於自助旅行以旅遊為主,似遊牧般的方式在各景點穿梭,抑或遊學居住在校園的生活型態,這種新興的「渡假打工(Working Holiday)」則是在特定地點待上至少二至三個月的時間,接觸到的是社區及社會環境,跟當地居民一樣上下班,到超市採買食材下廚。換句話說,渡假打工是一種全面融入當地生活的旅遊方式。


馬睿執行長說, 藉由渡假打工在當地生活, 給自己不同的體驗

國際教育交流協會駐華辦事處(CIEE;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執行長馬睿表示,渡假打工是「以生活在當地的方式來認識文化,用最少的錢得到最多的收穫。」它讓學生們得以藉由打工支付部份旅費,在旅遊的同時又有固定的收入,青年們將因此而學會自我財務管理。

出國探險 人數快速成長其來有自

CIEE是第一個把打工旅遊(Working Travel)的概念帶入亞洲以及臺灣的組織,其在台的辦事處成立至今已邁入第13年,目前主要推動海外打工渡假的據點為澳洲、加拿大和美國,並提供青年們在打工遊學行前和遊學期間,關於當地的專業諮詢與協助。

CIEE的海外遊學打工報名人數,從第一年報名人數僅53人,到現在約成長了二十倍;其參與人數又以北部地區的分佈、女生以及文科學生居多。對於此一人數成長的因素,馬睿分析道:「因為網路世界的興起、資訊的發達,青年學子們都想出國探險,他們不再按傳統的方式,在畢業後即就業,而是會走向世界各地開展國際視野,學習語言文化等很多新的東西,再決定職涯的方向。」

馬睿表示,美國的渡假打工計劃是在美國政府監督下執行的交換計劃,學生要透過美國政府所指定的機構,才能取得特定的文件到美國打工,所以很安全,例如黃石國家公園、主題樂園等都是美國熱門度假打工景點;只要是大專以上在學學生,具備基本的英語能力皆可申請。至於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評量,目前是由CIEE聘任的口試老師,以對話方式判斷英語程度,出發前還會有工作面談。

打工渡假 由體驗異國生活中觀照母國

無論選擇渡假打工的原因為何,青年們從中得到的收穫不勝枚舉。除了英語能力的提昇及對異國文化的體驗外,對自己的文化背景也會更了解。馬睿認為,很多人對臺灣的文化不自覺,藉由渡假打工認識、接觸很多不同國家的人,以及文化的洗禮和衝擊後,反而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出生、成長的母國文化與環境特質。

此外,學生們也會發覺自己的獨立性和處事能力遠遠超過預期。馬睿提到,曾有學生從原先不折疊棉被、不會切西瓜,變成會主動做家事和下廚煮飯的人,這樣的轉變讓身邊的人都驚訝不已。正因為沒有領隊帶領,生活一切皆要靠自己打理,學生們要有充份獨立面對事情的能力,也更容易與朝夕相處的同事、當地居民培養了深厚的異國友誼。馬睿回憶,在921地震那年,有許多美國友人就透過CIEE的官方e-mail,傳遞對曾經結識的臺灣朋友表示關心,祝福他們一切平安。

從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所得到的成就感,讓青年學子們回程後對自己的肯定更高,也變得更有自信。對於想參與打工遊學的同學們,馬睿建議,到了美國當地要有勇氣和基本能力作溝通,不要預設立場,過度執著於工作性質和薪資,而喪失原本參加度假打工計劃的樂趣:「藉由這樣(渡假打工)的形式來認識美國文化,在當地生活,給你自己一個不同的體驗。」

未來,CIEE希望能夠推廣國際環保和生態志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志工行列,為環境保育盡一份心力,並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過來人經驗分享


劉喬宜 Joy Liu
地點:澳洲布里斯本 (Brisbane)
時間: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約8個月
工作性質:在草莓園將現採的草莓裝盒
多益成績:610分到870分(度假打工前後進步兩百多分)


劉喬宜 打工旅遊 多益進步260分

2009年4月,工作了2年,個性開朗獨立的喬宜,有了到海外旅遊充電的念頭,選擇獨自一人啟程到澳洲布里斯本念語言學校和度假打工。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喬宜在度假打工前後,多益成績進步了兩百多分!破除了一般人對於「出國旅遊,回來英文一樣破」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拿一張多益高分證照,讓父母感到對子女的語言能力的投資是值得的。繳10年補習費比不上一次打工旅遊。

喬宜在位於布里斯本郊區的草莓園工作了3個月,為現採的草莓裝盒。 喬宜笑著,生動地試著用手比劃出一大片草莓園的樣子:「是一望無際的那種草莓園!」對喬宜來說,在澳洲8個多月的日子,隨時隨地都能學英語。在語言學校念了4個月的語言課程,喬宜學到了許多生活英語和澳洲當地的用語,例如:Aussie (Australian), barbie (barbecue), OZ (Australia), mate (friend),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等。喬宜解釋,澳洲人很喜歡烤肉,所以在公園常常可以看到烤肉設施,澳洲人習慣將barbecue這個字簡稱為barbie。另外像Aussie和OZ這兩個字,喬宜表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走在路上,招牌上可能就寫著OZ。」而mate和T.G.I.F則是朋友在交流中經常出現的詞彙。

對於自己的英語能力能夠提昇,喬宜表示,這跟當時在學校參加多益課程、看美國影集六人行 (Friends),以及外籍友人交談有關。在寄宿家庭住了一個月後,與來自韓國、義大利、捷克等國的室友合租公寓,也因為這樣的經驗,讓喬宜熟悉並適應各國口音。喬宜建議想參與打工遊學的同學,到了當地要把握和不同國籍的人相處和溝通的機會,不要只跟華人交朋友,浪費掉了練習口語的機會。

洪佳揚 難得經驗 美國打工巧遇總統歐巴馬


洪佳揚 Russ Hung
打工度假地點: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時間: 2009年6月至9月;共3個半月
工作性質:環境清潔、餐廳廚師


曾到紐西蘭自助旅行的洪佳揚,談到自己參加美國打工旅遊的收穫,直呼「非常充實!」大學在嘉南藥理大學主修英語的佳揚,大四那年在黃石國家公園當了2個星期的環境清潔工和3個多月的餐廳廚師。

比較紐西蘭和美國的這兩趟旅程,佳揚說,自助旅行就是旅遊跟消費,但打工遊學會有固定收入,更容易融入當地生活,接觸的層面比較廣。也因為有打工的收入,佳揚當時就用打工的錢去看自己想看的表演cowboy show(牛仔秀)。透過這次經驗,佳揚不僅學會管理自己的財務,也體會到父母賺錢的辛苦。

在餐廳的打工經驗也讓在臺灣從不曾下廚的佳揚覺得十分新鮮,佳揚還因此學到了很多如:crunchy, bun等生活化的單字。回臺灣後,佳揚的口語能力進步了,多益聽力成績也進步了不少。說到打工時遇到的特別經驗,佳揚說因為打工的餐廳歷史悠久,當時剛上任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到餐廳光顧。佳揚回憶,因為實在是太難得了,甚至有民眾當場喜極而泣。

對有意願參與渡假打工的同學們,佳揚建議,到了當地要勇敢用英語溝通很重要。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建議大家藉由多聽、多看、多學的方式學習。「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小框框裡,把握機會,趁自己能夠出國的時候,多到國外走走看看,了解外面世界是多麼的大!」佳揚說。

【完整內容請見《TOEIC OK News多益情報誌》】

4 則留言:

  1. 很同意評論的看法。另有一想,如果利用大學時期,而非等畢業後才去打工度假是否會比較好?對許多台灣學生來說,那或許就像是遲來的gap year也不一定……

    回覆刪除
  2. 關於大學出國度假打工,暫時想到的是:
    1.同年齡的人繼續升年級,自己回來之後人脈是否可能稍有落差?(就像延畢的人,同年齡的人都畢業了,自己還在學校,是否覺得能夠接受?家人能接受嗎?主修相關的未來雇主能接受嗎?)
    2.學習是否受到影響?(因為沒有在學習主修的科目,是否回國之後還需要再花時間補強?)
    3. 這方面,可能做過交換學生的人,比較有較為實際的經驗(中間落差半年到一年的實際經驗與適應辦法).

    也歡迎您的分享.造福更多讀者. ︿︿

    回覆刪除
  3. 謝謝回覆,我剛好當過交換學生,或許能分享一下心得:
    (1)雖然是註冊在台灣的大學,但透過一些交流項目,四年大概有40%左右都是在國外完成;在國外雖也認識許多不同文化圈的朋友,但其實因為文化、語言的隔閡,要深交還是有點困難;回台灣後,看著班上的同學們彼此聊天、抬槓,覺得還是蠻羨慕的(他們羨慕我,又何嘗不也羨慕他們);雖然也不至於完全不熟,但就是少了些革命情感(如果以後要創業大概會找不到人吧lol)。

    (2)另外,在學習這方面,我覺得的確有很大的困擾,因為當時會想到國外交換,是受到系上老師的啟發,同時也希望藉由不同的刺激發現興趣、了解自己。然而不得承認,身為交換學生(非美國),對方學校要求其實不會太嚴謹,所以到後面演變成專職背包客的而不是學生的例子不在少數。在回國後雖然對未來、對就業找到一些方向,想去修外系的課,但卻卡在高畢業學分的門檻、太多的必修與規定,導致修課的僵化,到頭來我還是得拼命的修自已系上的課,才得以畢業。

    我覺得學校鼓勵學生出國,一方面增加國際經驗,提升個人競爭力、另一方面增加對世界與更多的自我的理解,這樣固然是好事;只是一個人對於自我的理解、以及理解後的反思、配合反思後的調整,才能使人不斷成長。如果沒有這段內在的省思與調整,則任何外在的刺激只是曇花一現。而對於我來說,出國的經驗開啟了我對世界的想像、知識的好奇與認知到自我的不足(這是我的反思);繞了一圈之後,我心切的想回到台灣的學校,希望應用過去的觀察、回到學校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專業與其他知識,建構起我的邏輯思考、與分析統整能力(後續的調整;我認為學校是個建構學習的好場所,不全容是因為老師,或許是它嚴格幫我把那段時間空下來了),讓而僵固的學分制度規定,還是把我拉回原點(比如說必修的英文就就是一例)……。

    其實我對這篇有興趣,是因為最近一個高中好朋友,準備去澳洲大工度假。因為高中畢業後,我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大學,透過學校與社會資源,帶給了我許多的想法、也將自信建立起來;而我的好朋友,大學處在台灣的最南端,資源相對稀少,學校、同儕間更不流行出國。當他突然跟我說他想去打工度假時,我除了訝異之外,還有擔心,因為我那位好朋友的英文並不太好,從小到大也沒出國的經驗……;再者,就過去的經驗我也認同版主所說的後續效益問題。本來有想勸退朋友的意思,但其實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如果我沒有那初那樣懵懵懂懂的出國,可能現在仍然一無所知……

    回覆刪除
  4. 對於您的朋友,如果換做我是你,我會分析利弊得失的各種因素,(例如:後續就業之考慮)給朋友聽,還有各種情境中,會產生的可能結果.(例如英文太爛而導致被澳洲人嘲笑羞辱,是否在心理上能夠調適過來).當然,最後還是尊重朋友的決定.但是過程中,因為你該分析的,該提供的資訊和經驗都提供了,不論最後會如何,你會比較沒有遺憾.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