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在現今高學歷普及化的時代,取得博士已經不能與取得教職劃上等號,除了博士學位之外,博士生如若缺少其他兩樣經歷,恐怕難以順利將博士學位善加利用。這兩項經驗,即是出版論文以及教學經驗,本文欲以討論後者為主。
2. 在英國,留學生面臨語言與文化的多重阻礙。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生,因為英文要求相對較高,研究以個人為主,同學之間沒有合作機會,更加強了母語人士與第二語言人士的根本差距。
3. 台灣在英國攻讀英國文學或語言學學位者眾多,但是在申請成為博士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時會面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其一,研究生助教,簡言之是讓外國學生教導英文予以英文為母語的學生。其二,當選助教者,工作量吃緊的程度會比英國學生高,因人文科系論文以閱讀、分析文本為主,一年一位學生的文本數量可高達2,400頁,總頁數依學生數量而不同。助教必須在自己研究的時間以外閱讀完畢,對非母語人士而言,困難度更高。三,改考卷、學生評量等,必須改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對錯的拿捏十分重要,並且自己的衡量結果必須對上級教授負責,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與思考,實際工作的時數往往超過學校計算工酬的時數。
4. 在博士階段取得教學經驗十分重要,但這並非唯一的管道,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依然能夠透過兼職教師或是博士後研究等方式累積教學等相關經驗。
原文網址: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5720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
英國人文科系留學生 擔任助教大不易
本文資料主要來源為倫敦大學大學學院內部的系所法令規章,並無網路公開資料。 411期 2010-05-27
以一般台灣博士留學生的情況而言,取得博士是取得大學教職的主要管道,恐怕只有鮮少部份的學生僅以「取得博士」本身的內在價值為目標而攻讀博士。然而,在現今高學歷普及化的時代,取得博士已經不能與取得教職劃上等號,面對供不應求的職場,除了博士學位之外,博士生如若缺少其他兩樣經歷,恐怕難以順利將博士學位善加利用。這兩項經驗,即是出版論文以及教學經驗,本文欲以討論後者為主。
在台灣,博士生擔任助教,或是已經通過學科考的候選人受聘為大學兼任講師者大有人在。在英國,留學生面臨的卻是語言與文化的多重阻礙。理工、生物及電資科方面,因為研究以研究室、小組研究為主,加上論文語言以科學計量、圖表、理論、實驗成果為主,在這方面的差異略微小了些。然而,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生,因為英文要求相對較高,研究以個人為主,同學之間沒有合作機會,更加強了母語人士與第二語言人士的根本差距。
舉一簡單的例證而言,台灣在英國攻讀英國文學或語言學學位者眾多,但是在申請成為博士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時會面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其一,研究生助教以教授大一英文為主,簡言之是讓外國學生教導英文予以英文為母語的學生。有的指導教授直接以「英文不足以使人放心」為由,拒絕留學生申請,有的學生也因自信不足,一開始便跳過這項機會,甚至不敢向指導教授提及申請的意願。其二,有幸當選助教者,工作量吃緊的程度會比英國學生高,因人文科系論文以閱讀、分析文本為主,文本內容必須遵照大一英文的綱要,通常是數本動輒300頁的古英文、中世紀英文、或文藝復興時期英文。助教一年的教學時數是:一位學生22.50小時,每一學期四篇2,000至4,000字的英文論文,以兩個學期為計算單位。也就是說,一年一位學生的文本數量可高達2,400頁,總頁數依學生數量而不同。助教必須在自己研究的時間以外閱讀完畢,對非母語人士而言,困難度更高。其三,改考卷、學生評量等,亦和其他科系不同。目前某大學經濟系的台灣博士生,改一張大學部考卷可得八英鎊酬勞,考卷內容以選擇題、計算題為主,有標準答案,這位學生的評語是:「很好賺。」人文科系的學生必須改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對錯的拿捏十分重要,並且自己的衡量結果必須對上級教授負責,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與思考,實際工作的時數往往超過學校計算工酬的時數。
然而,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生擔任助教的困難度,並不是要以此為理由而直接放棄爭取或努力。事實上,亦有英國文學在學的台灣博士生,因為研究成果卓越,在各大期刊發表,而導致系所安排了過多教學課程,甚至影響了自己研究的時間而向系所表明「下學期無法繼續教學」。人文科系的學生若能夠先理解這些因學科不同而潛在的根本性困難,反而不會過度患得患失或心灰意冷,有幸選上,也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工作量打亂作息,不幸落選,或許是節省了消耗在研究以外的時間,焉知非福。誠然,在博士階段取得教學經驗十分重要,但這並非唯一的管道,取得博士學位之後,依然能夠透過兼職教師或是博士後研究等方式累積教學等相關經驗。
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主要來源為倫敦大學大學學院內部的系所法令規章,並無網路公開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