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7-11

英國大學國際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摘要:

1. 國際化好的一面包括改變國際學生的生活以及建立社會經濟能力的潛力。前項優點是永久的,但後面那項則總是被視為是附帶的。而壞的一面則是盲目地以國際化為目標而發展的這個主流本身。這是導致急於招收外國學生的壓力來源,學校則能夠從中收取較高的學費。

2. 其次是導致大學朝著地理政治以及商業利益發展。把道德觀感放在一旁不管。像是最近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註3)以及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Gaddafi)複雜的關係就是最佳的實例。然而最需要關注的是英國大學已經於中國那取得了大量的資金,人權指標將被打入地獄。

3. 第三個缺點則是一昧的朝著全球化頂尖大學發展。因為大學致力於招收國際學生,這醜陋的「國際化班機」壓縮到了本地學生就讀大學的機會。這推翻了大學的核心責任,因為英國的大學是以國家為發展目標而成立的。

4. 當務之急是重新設定國際化的指標。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迴避醜陋的面向。這並不單單在道德上是正確的事,這也代表了長期的利益發展。最少它提供了一個基本架構來對抗反移民、反外國人以及其反他人口大量流入英國的歪風。



原文網址: 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7908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
英國大學國際化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The Guardian News, Universities are all 'internationalising' now, 468期 2011-07-07

倫敦大學教育學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註1)專司高等教育研究的彼得、史考特(Peter Scott)教授說:「大學總是扮演著超越國家邊界的角色,但是國際化也有著它醜陋的一面。」如同拓展共享資源一樣,國際化是一件「好事」。但是當這些資源被濫用時,這個國際化所影響到的則是全部的人們。於搜尋引擎中輸入大學發展計畫中的關鍵字-「國際化」,你會發現國際化永遠是最首要的目標。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像是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註2)就很自傲的稱其為「倫敦的全球大學」。

但何謂國際化?當然在專家們的定義之下,國際化是大學之間國際關係的最高級表現。它並不單單是一個以國際學生數量來表示的字詞,也不是一張標示著國外研夥伴多寡的標籤。而是整個學校、課程、學生及研究都沐浴於國際化的精神之中。不過,史考特教授偏好使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區別國際化,像是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以及醜陋的一面。「國際化」是一個不得體的詞,它包含了許多活動。對於某些活動我們感到很自豪,但是其他的則藏在我們美好生活的影子底下。大多數的大學都是以國家機構的方式成立,像是英國的都會大學(big civic universities)以及美國的州立大學(land-grant universities)。這些專為當地居民提供教育的機構並不同時以國際化為發展目標。當然,大學總是扮演著超越國家邊界的角色。學生以及學者總是「流動的」。國際研究合作也一直都很興盛。科學團體總是稱其為全球化的社團。國際化是一個起源於一九八零年早期的新詞。

國際化好的一面包括改變國際學生的生活以及建立社會經濟能力的潛力。前項優點是永久的,但後面那項則總是被視為是附帶的。而壞的一面則是盲目地以國際化為目標而發展的這個主流本身。這是導致急於招收外國學生的壓力來源,學校則能夠從中收取較高的學費。或許如布朗報告(Browne Review)所建議的政策之一:「向英國本地學生收取較高的學費能夠約束大學廣收國際學生的現況。」其次是導致大學朝著地理政治以及商業利益發展。這對大學來說是一塊金磚、是未來的證明也是吸引國際學生的手段。不論條路都把道德觀感放在一旁不管。像是最近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註3)以及利比亞領導人格達費(Gaddafi)複雜的關係就是最佳的實例。然而最需要關注的是英國大學已經於中國那取得了大量的資金,人權指標將被打入地獄。第三個缺點則是一昧的朝著全球化頂尖大學發展。因為大學致力於招收國際學生,這醜陋的「國際化班機」壓縮到了本地學生就讀大學的機會。其他的則是大學們必需長期抗戰來維持其營運。兩種策略都推翻了大學的核心責任,因為英國的大學是以國家為發展目標而成立的。

當務之急是重新設定國際化的指標。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而迴避醜陋的面向。這並不單單在道德上是正確的事,這也代表了長期的利益發展。最少它提供了一個基本架構來對抗反移民、反外國人以及其反他人口大量流入英國的歪風。

註1:倫敦大學教育學校院(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是倫敦大學體系中的一所獨立大學。其致力於教育領域之教學及研究發展,並為英國最大的教育類研究機構。

註2: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為英國頂尖大學之一。其設立有超過七十個學術及研究機構,並約有兩萬一千名的學生就讀其中。倫敦大學學院亦為英國大學教授的搖籃。

註3: 倫敦大學政治科學及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成立於一八九五年,為全球頂尖大學之一。其主要教學及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國際關係、會計學、社會學以及資訊系統。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News, Universities are all 'internationalising' now, http://www.guardian.co.uk/education/2011/jun/07/universities-global-ambitions-internationalis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website, http://www.ioe.ac.uk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http://www2.lse.ac.uk/home.aspx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http://www.ucl.ac.u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