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7-22

日本人看待國籍和民族的觀點

摘要:

1. 請你不要玩弄愛國主義,請明確說明一下「我是實用主義者,不喜歡中國國內的種種條件,很不方便,所以出國,換國籍,現在開始作為某某國家的人生活,愛上這個國家了」。

2. 日本人從來不接受雙重國籍

3. 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國際社會的主流體系還是以民族國家(Nation States)為效忠的對象;至於,以無限延伸的,以概念意義上的大中華民族作為效忠的對象,這個概念是支流,絕對不是主流。

4. 如果日本人加入了美國國籍,日本人完全把他看作是美國人,比如說寫《歷史的終結》的弗蘭西斯‧福山。他也不會日文,價值觀也徹底是美國人。只是由於與他祖先的關係,名字有些像日本人。但我們就不能接受他自稱是日本人。相信他也不希望自己被說成什麼「半個日本人」之類的。

5. 金城武呢?他的英文名不是Jin Chengwu,而是Takeshi Kaneshiro。雖然他是台灣出生,但他不是台灣人,而是日本人。他有日本護照啊,也有日本名字啊。在日本,所有人都是用漢字寫姓名的。如果中國粉絲們把金城武視為台灣人或中國人就錯了,他是日本人,只不過是台灣出生,母親是台灣人而已。不要以為金城武說普通話就把他看作是台灣人或中國人。這樣與把我加藤嘉一說普通話就看作中國人差不多同樣不正確了,就是政治不正確。




原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326839

不能以「愛國」名義牟利

‧加藤嘉一 2011/07/19
我所有香港朋友都有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籍,和中國人合作的時候說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合作的時候說是加拿大人,原因是這樣做事方便,可以賺錢。這是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產生的做法,也許和中國人的傳統很有關。但在日本,人們是不太接受這種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


【前言】
「賣國賊」,這我們耳熟能詳,甚至不用提示,都能想出幾個名字。但「愛國賊」呢?「愛國賊」是「為愛國而賣國的人」,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最佳寫照。作者在中國生活了八年,2005年在北京的現場觀察「反日遊行」後,開始認真思考何謂「愛國賊」?並在書中大膽地談論了靖國神社、釣魚台之爭、中日兩國人民的「二戰觀」等敏感議題,以及草根民意對國家外交的巨大影響。

不能以「愛國」名義牟利

有些中國的學者說,中國人再不要為外國企業打工,被那些西方大企業佔便宜。為什麼那麼多所謂精英,北大、清華畢業的高材生,為什麼那麼盲目排除去國企的選擇,堅決去外企,你去高盛集團就是為美國的企業服務,你有沒有一種困惑和困境?

典型的實用主義,就是為了賺錢。在國內企業,高材生不滿意的是無法受到公平而非平等的待遇。你幹了多少,你有多少能力,與實際的工資、升職等不太相關,這樣就自然失去你的高材和優勢了。這樣不如去外企,即使工作壓力大一點,也希望能公平受待遇,幹了多少,就拿多少,幹不好,就辭職,這樣也符合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

當今中國社會,愛國主義過於被實用主義化了。在很多人眼裡,愛國主義徹底變成實用主義了,包括說《建國大業》那些明星,你賺錢了,有條件出國加入其他國家,你回來還說我是中國同胞,這是出於一種實用的目的,以「愛國」、「同胞」為名義來賺錢,被剩下的人們難道接受這些無理做法嗎?這就是愛國背後的實用主義,那麼請你不要玩弄愛國主義,明確說明一下「我是實用主義者,不喜歡中國國內的種種條件,很不方便,所以出國,換國籍,現在開始作為某某國家的人生活,愛上這個國家了」。

愛國和實用的界限在哪裡,這是精神上高度、高尚的一種東西,也把它實用了,我說今天中國最大的問題是價值觀的缺失,你的價值底線在哪裡,就是賺錢嗎?可以理解,在當代中國價值空白的時代,你只能相信錢,扮演實用主義,不是很合理嗎?

我所有香港朋友都有加拿大、英國、美國等國籍,和中國人合作的時候說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合作的時候說是加拿大人,原因是這樣做事方便,可以賺錢。這是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產生的做法,也許和中國人的傳統很有關。但在日本,人們是不太接受這種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無論是制度上還是觀念上,日本人從來不接受雙重國籍,畢竟日本是單一性的民族。有很多中國人和韓國人到日本工作,後來加入日本國籍。但日本人移民到海外,入其他國籍的情況很少,雖然也有一些。但大多數都是與外國人結婚等情況為前提,而不是為了改國籍而與外國人結婚。

「改國籍」是目的還是結果呢?這點很關鍵而本質,是牽涉到一個人的信仰和價值觀的問題。如果日本人加入了美國國籍,我們完全把他看作是美國人,比如說寫《歷史的終結》的弗蘭西斯‧福山。他也不會日文,價值觀也徹底是美國人。只是由於與他祖先的關係,名字有些像日本人。但我們就不能接受他自稱是日本人。相信他也不希望自己被說成什麼「半個日本人」之類的。金城武呢?他的英文名不是Jin Chengwu,而是Takeshi Kaneshiro。雖然他是台灣出生,但他不是台灣人,而是日本人。他有日本護照啊,也有日本名字啊。在日本,所有人都是用漢字寫姓名的。比如我的日語名是「加藤嘉一」,英文名叫Yoshikazu Kato,而不是Jiateng Jiayi。如果中國粉絲們把金城武視為台灣人或中國人就錯了,他是日本人,只不過是台灣出生,母親是台灣人而已。不要以為金城武說普通話就把他看作是台灣人或中國人。這樣與把我加藤嘉一說普通話就看作中國人差不多同樣不正確了,就是政治不正確。

日本人就是日本人,美國人就是美國人

中國有一種大文化的概念,文化主義、大中華、靠血緣做生意,是人類社會上的美好成分。中華的包容性是值得尊重的。問題在於,這種包容性,這種血緣關係,變成了實用主義的工具,中國人越來越以實用和功利的角度去利用,甚至亂用大中華,無限延伸,沒有界限,故意模糊了這種概念。這個時候,可不能用「模糊法」這一中國人特殊的智慧和謀略。

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國際社會的主流體系還是民族國家(Nation States),無限延伸的,概念意義上的大中華是支流,絕對不是主流。你是屬於什麼國家,拿著什麼國家的護照,你是日本人就是日本人,美國人就是美國人,不要說什麼「海外華人」。這是高度「被」政治化的辭彙。中國領導人經常強調「不要政治化」,卻在對待「海外華人」的問題上,中共的做法高度政治化。其實這個問題上,隨著歷史的發展,中國人要清楚地認識到這兩者,所謂傳統,所謂現代國家的主流存在方式。民族國家、主權國家,是當今世界的劃分方式,沒有辦法,今天還沒有「世界政府」,聯合國也不可能起到「世界警察」的作用。

無論是什麼明星,包括官方允許他們參演《建國大業》,都是基於實用主義。在我看來是背叛,或者是悖論。無論是官方,政府可以說你不能參與演出,為什麼不說,還是要利用那些人的明星效應,這樣票房更好賣,大眾之間虛擬的「愛國主義」得到高漲,以便提高執政黨的公信力,目的高度政治化。無論那些背叛祖國,加入其他國籍的,這個時候開心回來,或者說不排斥這樣的,好多都是出於實用主義。這是反映時代背景的重要問題。

中國的包容性也好,或者,大中華也好,這種概念本身在傳統意義上屬於美好的概念,但後來越來越變成實用主義了。難道也不是背離歷史傳統嗎?這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種概念在人們的觀念當中,很多人把它說成「文化擴張主義」,使得大眾化不斷延伸的過程,這是一個在日本不會接受的做法。

類似的事情在台灣也有,這些人是拿美國綠卡的。台灣很多也是華人,他們沒有把這個事情當成一個很嚴格的事情,這種事情在日本是不可能出現的,拿美國護照來選日本首相,那是不可能的。當然,台灣的情況很特殊,我台灣朋友經常向我抱怨說,「因為台灣的政治立場很模糊,很特殊,我也不能去聯合國工作,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找職業,容易迷失方向,很難定位自我的」。我充滿同情,假設我是台灣人,我也會這麼迷失。我發誓,台灣永遠是日本的朋友,對於日本過去對台灣做過的一切不正當、殘酷的行為,日本人必須永遠抱著謙卑的心態去面對。祝願日本與台灣之間的友誼長青。

遺憾的是,兩岸關係,台灣問題始終停滯不前,所有有關行為體已經明確認同「維持現狀」是最合理的。也許,在這個過程中,「被」犧牲的是台灣市民的意志和尊嚴。這是我作為日本人,對台灣的歷史有責任的日本國民,發自內心的想法。此時此刻,日本人也好,中國人也好,必須認真思考,台灣人真正要的是什麼,什麼是普通老百姓的幸福?



(本文轉載自加藤嘉一新書《愛國賊》,中文譯本由大塊文化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