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8-27

[美國] 專家:紐約地震「避難」方式大錯!

原文網址: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15207440/article-%E5%B0%88%E5%AE%B6%EF%BC%9A%E7%B4%90%E7%B4%84%E5%9C%B0%E9%9C%87%E3%80%8C%E9%81%BF%E9%9B%A3%E3%80%8D%E6%96%B9%E5%BC%8F%E5%A4%A7%E9%8C%AF%EF%BC%81?instance=top_rec


專家:紐約地震「避難」方式大錯!
編譯中心綜合24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25, 2011 06:03 AM


紐約市經歷5.8地震,人們走出辦公樓到人行道上「避難」。(美聯社)
slideshow 23日的地震使部分紐約市民驚惶失措,急迅撤離玻璃幕牆的辦公大樓,甚至市長和他的隨員也要逃離市政廳。
加州緊急事務管理局的助理秘書胡斯頓 (Kelly Huston)說,在電視上看見紐約市民疏散的情況,令人不安。

他說:「試想,在他們上面的玻璃窗可能掉下來四散,碎片擊向正在走出大廈的人群。」

他說,紐約市民該找一處堅固的地方躲起來,直到震動停止。

但在高樓的人最好疏散,因大廈的結構受到地震破壞,可能倒塌。

胡斯頓說:「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非常低,但你被一大片玻璃窗碎片打中的話,很可能會流血死亡。」

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在網頁上的「地震期間注意事項 (What to Do During an Earthquake)」,講述1933年加州長灘大地震有120人遇害,當中許多是在逃離大廈時被墜下的碎片砸死。

加州本地人對紐約市民的反應也難以理解。從舊金山來到康州的喬安.霍華德 (Joan Howard)說,在電視上看到上班一族走出辦公室大廈的情況,讓人不敢相信。

霍華德說:「我大為吃驚,心想,太愚蠢了!我跟你說,地震時永遠不要走到街上。」

63歲來自加州的魯斯包 (Chip Nusbaum)說:「我不怪他們疏散。」他在六大道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並未完全習慣沒有地震的環境。他說,在紐約從未住過七層樓以上的單位,他從不在床頭掛畫,生怕它會掉下來。

他說,紐約市民在最熟悉的災難上發展出這種習慣,他們記得(九一一恐襲時 )世貿中心的雇員因聽從吩咐留守辦公桌旁而罹難。

雖然這次罕見的東岸地震對大多數人沒有影響,但查看這一區的地理環境,便能進一步解釋當天下午為何民眾爭先恐後的逃走。

東部極其牢固的岩床,分散震力比加州山區或中西部的河流慢許多。加上地震在非常淺的地層發生,市民感受到的震動,比加州同級地震強達10倍。東部缺乏重大的斷層線,使震波傳到更遠的地方。

這次可能是美國史上最多人感到震動的地震之一,因震動區域大約有7500萬人居住。

過去300年,紐約市和周圍地區先後有三次地震,強度和這次一樣,但上一次已是1884年的事,當年發生5.5級地震,震央在康尼島。雖然沒有建築物倒塌,但已使許多人受驚。紐約市應急管理局表示,假如相同級數的地震再次發生,估計損失將達70億到140億元。

雖然紐約市1995年採取抗震建築法規,目的是為了防範五級地震而設(估計100年重現一次),但假如今次的地震是在布碌崙發生,這些規定將起不了作用。因許多建築物是在1995年之前興建,以及大量戰前舊樓沒有鋼筋支撐結構,非常脆弱。

紐約市在不久將來是否會發生另一次地震?像今次的規模的地震每隔100年左右出現一次,上一次在1884年,現已到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