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8-10

社會不公,導致英國騷亂

摘要:
1. 外來移民的教育並沒有像英國白人一樣被重視,加上上世紀末英國本國學生上大學也開始收學費,使得這些弱勢群體的孩子們失去上大學的機會。現在參加騷亂的年輕人,正好是那些失去上大學機會的人。在經濟狀況好的情況下,他們還可以有一份簡單的工作做,而出現經濟蕭條時,工作機會減少,教育程度較低的黑人便出現群體性失業的現象,對社會的不滿也因此聚集。他們成為警方看管的重點對象,當黑人青年在遭遇警方搜查不服氣,雙方發生槍戰且死亡的是黑人時,他們的同伴們便走上了街頭。

2. 當汽油價格達到每升14元人民幣的高價時,家境貧困的年輕人感到難以承受,以極端甚至犯罪的方式,向政府和社會發出他們的不滿。

  英國聯合政府脫離社會底層,是動亂發生的另一個原因。

  無論是保守黨的首相、財相,還是自民黨的副首相,都是家境富裕的白人,他們對底層人士特別是少數民族,有種天然的隔膜。當公共開支捉襟見肘時,他們削減的開支包括停止給社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撥款。英國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是學習技藝、進行交流、介紹工作的地方,可以讓無業青年幹點有益的事。而關閉青少年活動中心,則把年輕人推向街頭,為遊手好閒、制造事端開了門。

3. 政府還鼓勵大學增加學費,據專家估算,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青年將失去上大學的機會,而鑑於英國近年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十六歲到二十四歲年齡段的民眾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點五),學生即使可以勉強負擔得起學費,也要面臨畢業即失業的風險。青年對未來前途失去信心,看不到就業的希望,對生活絕望,便藉助非理性的方式發洩情緒,同時引起社會的關注。


第一篇原文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8/10/c_121838297.htm

社會不公,導致英國騷亂
2011年08月10日 09:30:31  來源: 新京報



  教育不平等,經濟不景氣,政策不關切社會底層的需求,是英國發生騷亂的主要原因。

  當年輕黑人的怒火在托特納姆點燃後,倫敦、伯明翰、利物浦等多個城市出現暴力的火光。搶劫商鋪、點燃汽車、同防暴警察對戰,還把BBC的電視直播車也給搗毀,整個英國似乎陷入突如其來的騷亂,迫使首相、內政部長、倫敦市長縮短假期,回國“滅火”。

  在年輕的首相眼裏,國內年輕人的騷亂是“絕對的犯罪行為”,數百人被捕,數十人被起訴。但是,英國媒體卻在不斷播放一位騷亂參與者的呼聲,“我們不要暴力,我們要社會公正,我們要工作”。

  筆者曾去過托特納姆,那裏雖並非中國媒體所說的“城鄉接合部”,但的確是相對貧窮的區域,是加勒比黑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失業率較高。他們的父輩,曾是二戰後的“來英建設者”,承擔了很多英國白人不願幹的體力活。修路、建房、開礦等基礎設施建設,多是外國移民的雙手搭建的。

  但是,這些外來移民的教育並沒有像英國白人一樣被重視,加上上世紀末英國本國學生上大學也開始收學費,使得這些弱勢群體的孩子們失去上大學的機會。現在參加騷亂的年輕人,正好是那些失去上大學機會的人。在經濟狀況好的情況下,他們還可以有一份簡單的工作做,而出現經濟蕭條時,工作機會減少,教育程度較低的黑人便出現群體性失業的現象,對社會的不滿也因此聚集。他們成為警方看管的重點對象,當黑人青年在遭遇警方搜查不服氣,雙方發生槍戰且死亡的是黑人時,他們的同伴們便走上了街頭。

  火焰開始蔓延,多在經濟不景氣的破敗區域。無論是倫敦的各動亂之地,還是伯明翰、利物浦的“點火處”,都是不富裕的地方。當汽油價格達到每升14元人民幣的高價時,家境貧困的年輕人感到難以承受,以極端甚至犯罪的方式,向政府和社會發出他們的不滿。

  英國聯合政府脫離社會底層,是動亂發生的另一個原因。

  無論是保守黨的首相、財相,還是自民黨的副首相,都是家境富裕的白人,他們對底層人士特別是少數民族,有種天然的隔膜。當公共開支捉襟見肘時,他們削減的開支包括停止給社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撥款。英國的青少年活動中心,是學習技藝、進行交流、介紹工作的地方,可以讓無業青年幹點有益的事。而關閉青少年活動中心,則把年輕人推向街頭,為遊手好閒、制造事端開了門。

  教育不平等,經濟不景氣,政策不關切社會底層的需求,是英國發生騷亂的主要原因。即便現在能平息事端,解決問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英國政府和倫敦市政廳最為擔心的是,明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會不會發生類似的事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英國經濟不可能在一年內突然興盛,也因此,騷亂的火光,將時時出現在當政者的夢境裏。(陳冰)






第二篇原文網址: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tt&Path=2283472512/33tt3.cfm

亞洲週刊
二十五卷三十三期 (2011-08-21)

從倫敦燒向全英國的暴亂怒火 .孫雯

倫敦北郊擊斃一名黑人青年引發的騷亂,迅速蔓延至全國,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燒出種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也燒出大幅削減教育與福利經費的惡果。從倫敦市長到首相慢半拍的反應,引發抗議;二零一二年倫敦奧運的承諾,也燒出了問號。


--------------------------------------------------------------------------------

沒有人會想到,英國今年的八月是殘酷的季節。從倫敦爆發的暴亂蔓延至全國,四天來持續不已,燒出了英國種族與階級矛盾,也燒出了政府大幅削減教育和福利經費的惡果。暴動群眾衝擊、砸毀了警署,也燒掉了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一般的老百姓也失去了對政府的信心,不滿公權力不能保護他們的財產與人身安全,他們都驚訝地發現,從倫敦市長到內政部長到首相都在外休假,倫敦市長在暴動發生後三天,才姍姍來遲地回來,如今被市民要求下台,而警察和消防隊的反應也是慢了半拍,讓不少民居和商店都被搶劫一空甚至是毀於一旦。

事件起因還是種族主義的導火線。八月四日,在英國倫敦北郊托定咸,警方擊斃一名二十九歲的黑人青年馬克·杜根。六日晚間,杜根的二十餘名親友在警局前和平示威,卻引發倫敦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暴動。

暴動分子不僅通過Facebook、Twitter聯繫,還善用加密的黑莓手機BlackBerry Messenger組織,讓警方不能立刻追蹤他們的行蹤。他們衝擊警署,用汽油彈攻襲警察,縱火焚燒警車、巴士和商店並大肆劫掠。暴動仍在持續並迅速蔓延至全倫敦和英國其他主要城市,北至曼徹斯特、利物浦,南到布里斯托爾,第二大城市伯明翰也未能倖免,英國上下進入無政府狀態。截至九日,倫敦共出動警力一萬六千,全英有六百六十餘人被捕,騷亂至今至少四人死亡,正在海外度假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也銷假回國,召開緊急會議。

二零零五年倫敦成功贏得二零一二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並向全世界作出承諾:「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數百萬的青年參與體育賽事,並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倫敦將激勵全世界的青年並實現他們的夢想!」規模如此龐大的青年暴動在距離二零一二年倫敦奧運不到一年的時候發生,不禁在人們心頭畫上問號:倫敦,能夠實現它當初的鄭重承諾嗎?

暴動的發源地托定咸是多族裔混居區,也是倫敦最貧窮的地方之一。托定咸所在的哈靈蓋區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八點七的人口為非白種英國人,遠遠高於英國的平均水平。當地少數族裔青年與警察的關係一直非常緊張,有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警察向來對少數族裔青年心懷成見,雙方對彼此積怨已久,發生衝突難以避免。

但是單純的種族矛盾無法解釋為何暴亂竟會燃燒遍野。放眼全英國,自卡梅倫上台以來,政府大刀闊斧實行預算緊縮政策,大力削減各項開支,教育經費首當其衝,比如托定咸所在的哈靈蓋區,用於青年服務的經費減少了百分之七十五,許多青年平時休閒娛樂的活動中心都關閉了;政府還鼓勵大學增加學費,據專家估算,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的青年將失去上大學的機會,而鑑於英國近年來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十六歲到二十四歲年齡段的民眾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點五),學生即使可以勉強負擔得起學費,也要面臨畢業即失業的風險。青年對未來前途失去信心,看不到就業的希望,對生活絕望,便藉助非理性的方式發洩情緒,同時引起社會的關注。加之現在整個歐洲陷入債務危機,經濟發展走勢持續低迷,加深人們對就業市場的焦慮。

警力不足,政府官員怠慢誤工,也是這次暴動會火速蔓延以至難以控制的重要原因。倫敦警察局最近正值混亂期,一來面臨《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包括行政長官在內的兩位高級官員辭職,新長官尚未到任,另一方面根據卡梅倫的新政,警察預算將被裁減百分之二十,薪酬降低,大多數警員士氣低落。面對杜根親友的和平示威,警察局無人理會;暴動初夜,全倫敦城只出動了六千警力;正在度假的倫敦市長約翰遜最初對BBC表示事態不會升級,無需返回;英國首相在暴動事發兩天後才銷假回國主持大局。政府起初的不以為意讓暴亂有了進一步的升級空間,以致一發不可收拾。

最讓人憂慮的是,這樣的暴動只是開始,如果英國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不解決,這個不定時炸彈還是會不定時地爆炸,爆出一個大家都難以預見的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