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1359
國際服務禮儀的重要
‧新識力 2011/11/07
從事服務業,禮貌禮儀是面對客戶所展現的第一個專業面向,特別是針對觀光餐飲業者的服務產業,面對的不只是台灣客人,更有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這時,國際禮儀的重要就被顯出來
【文/謝育貞;照片提供/舒程老師;主講/舒程老師】
提供更全球面向專業服務
從事服務業,禮貌禮儀是面對客戶所展現的第一個專業面向,特別是針對觀光餐飲業者的服務產業,面對的不只是台灣客人,更有機會接觸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這時,國際禮儀的重要就被顯出來,推崇國際服務禮儀,並且同時是資深法國領隊的舒程老師,以國際服務禮儀趨勢分享其重要性,並介紹「國際禮儀接待員乙級證照」考試的相關重要資訊。
從事業界服務多年的舒程老師表示,特別是觀光餐飲產業,需要更多具有國際禮儀服務的專業人才投入,在接待不同國家、民族的顧客,要能讓對方印象深刻,展現專業素養,這時國際服務禮儀就是很重要的關鍵,但不可否認的,許多餐飲觀光科系畢業的學生,或對餐飲觀光有興趣的工作者,在投入職場後,很容易忽視這一個部分,因此常會有讓外國觀光客覺得台灣服務人員國際視野不夠寬廣的刻板印象,特別是,近幾年政府極力推動台灣的觀光事業,要能夠更吸引觀光客,並且讓人印象深刻,提升服務人員國際服務禮儀的確有其必要性。
國際力量不容小覷
當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到台灣遊玩,面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觀光客,要提供怎樣的服務才可以讓顧客賓至如歸,舒程老師表示,當面對到這些不同文化民族的觀光客,才去想要怎麼服務他們已經太慢了,政府或教育單位要著重的部分應該在於事前的準備工作,如何培訓相關人員提升國際專業。
特別是台灣面對國際化力量的到來,不論在人流、資訊流、物流或金流等,在全球化力量與當地社會的互動磨合中,就屬「人流」為最重要的關鍵所在,舒程老師說明舉例,「國際餐飲禮儀」,可從拿取酒杯、座位排次的安排、中西餐具擺設和品酒步驟,都是非常重要,並應小心謹慎表現。
例如,白葡萄酒及香檳的酒杯為高腳杯,喝時要拿住杯腳下端,手不要碰到玻璃酒杯身,因為手的溫度會使它溫熱,破壞本來的味道。但紅酒的酒杯腳較短,杯身肥大,可用食指和中指夾住杯腳,此時手掌的溫度則有助紅酒釋放其香味。
還有談到座位排次更是一種學問,座位席次應預先安排,勿「隨便坐」,安排法則為「尊右原則」、「男女分坐原則」,人數忌13人。在圓桌上,男女主人應該坐正對面,依照3P法則:「地位」(Position)、「政治」(Politics)、「個人和主人或主客的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依序排列,年長者應優先入座。上樓梯時,尊者在前、女士在前;下樓梯時,尊者在後、女士在後。
認識「國際禮儀接待員乙級證照」
為提升會展產業國際專業、國際服務品質和國際業界運作的標準,「國際禮儀接待員」、「會展活動規劃師」、「會展行銷管理師」為系列模組,藉由國際禮儀推動,提倡服務產業發展之重要性。「國際禮儀接待員」證照考試目標:
知識面:明確「國際禮儀接待員」的定義,認識國家二十項重點服務產業發展趨勢,如何以國際禮儀基本認知與實務應用,展開各項服務產業關聯性發展,提升國際化之定位層次,知悉國際禮儀規範背後之文化素養、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與國際會議溝通對應關鍵等知識面。
技能面:瞭解國際禮儀中,食、衣、住、行、育、樂基本禮儀正確應對進退規範與技巧。
態度面:以積極、正面態度,認知國際禮儀乃作為一個現代國民,所必須具備之基本知識及應該遵守之規範;不但為在平常之食衣住行中應注意及遵循的一般基本禮節,而是隨時隨地都應遵循的行為規範。
考試說明:
1.考試方式:採中文筆試測驗;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2.依「國際禮儀接待員」主題綱要範圍;以及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為民服務、國際禮儀之內容。
3.採筆試作答方式,滿分為100分,七十分(含)為及格標準。
(一)是非題(共20題,每題2分,總分40分;以○或 於( )內作答,答錯不倒扣)
(二)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總分40分;以多重選項方式,單選或複選將題標於( )內作答,答錯不倒扣)
(三)情境題(共4題,總分20分,答錯不倒扣)
4.考試限用藍、黑色或深色不可擦拭之文具(塗改可用立可液、帶)
證照效益;
1.教育部認可之國內證照,登錄於:教育部全國技專校院校務基本資料庫。
(證照代碼:6897 專業證照課程登錄:教育部全國技專校院校務基本資料庫)
2.國際禮儀接待員證照與國家二十項重點產業趨勢接軌,企業界一致認同之專業證照,選人、訓人、育人、用人、留人、考核、汰人評估指標之一,贏在起跑點為自己職涯規劃鋪路。
3.中小企業各部門主管必懂之知識與技能;擁有本證照可展現軟實力,求職面試、升學甄試、績效考核之職能資格佐證文件。
【完整內容請見《新識力》2011.11月號;訂閱新識力電子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