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02-17

留學生的幾種年齡層與後續發展選項,與應該怎麼選offer

原文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0/1/3/1/102013103_4.html?coluid=49&kindid=974&docid=102013103&mdate=0217094413

<留學生的幾種年齡層與後續發展選項>


  (1)高中未畢業,被送到美國讀完高中,然後上大學。這一類我不是特別支持,除非你們家有直系親屬在美國,那麼你可以安排自己的小孩過來,有親戚代為照顧。否則,一個甚至都沒有成年,心理髮育沒有成熟的小孩,把他一個人丟在國外,要獨自面對語言,學業,生活,中美文化差異,自己的歸屬認同。這一切並不是有錢就能夠解決的。很多小孩就直接“變異”成了香蕉(外黃內白,中國人的皮膚美國人的內在)。

  (2)高中畢業,家裡環境不錯,被送出來上大學。注意了,前提是家裡環境允許,千萬不是要是砸鍋賣鐵賣房賣腎賣血那種。我保守的估計,一般一個本科生,最少一年的學費生活費要2-3萬美元(美國偏遠鄉間地區數據)。現在匯率降了,就算20萬人民幣吧,再乘以4至5年(剛去的時候可能要耽誤一到兩個學期上語言班)也就100萬人民幣。這一類的小孩,如果自身適應能力不錯,心理素質穩定,也就是中國俗語的比較懂事,也不是特別厭學的一類。我強烈推薦出來讀書。相對於國內的本科,這邊更注重handsonexperience(動手能力),教學嚴格,學業壓力和密度估計和國內高中有的一拼,但是四年之後,絕對是真本事。其次,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在語言上還有潛力,18歲過來,在英語的環境被熏陶四年,英語水平基本和老美一個檔次,聽不出任何口音。那麼顯而易見,這類小孩無論回國還是在國外發展,都比在國內讀本科的同齡人有了語言優勢。

  (3)大學畢業,申請獎學金或者自費留學。這類人的優勢是相對第二類是已經有了四年的離家生活經驗。思想也相對開始成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對自己的需要,例如是不是要出國,準備讀什麼專業,都可能有更清晰的概念。從經濟負擔上來說,graduate(研究生)拿到獎學金的機會也比本科生要多。即便拿不到獎學金,自己或者父母只需支付兩年學費。大學畢業留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更加適合家庭情況一般的小孩。我和身邊大部分朋友就是這樣的case。但唯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在申請碩士和博士都有獎學金的情況下,盡量選碩士。不要在情況沒有完全了解之前,就信誓旦旦的認為給自己簽一個5,6的contract(合同)。

  (4)研究生畢業,申請獎學金出來讀博士。這個時候,我覺得就需要三思了。因為一般人讀完研究生,已經23,24歲。讀博士是一個非常大的commitment(付出),而且美國治學環境嚴謹,已經讀到滅絕師太的等級,你是不可能一混而過的。並且,博士耗時時間也長,一般來說,從3年到7年都有可能(這個和major以及自己的導師有關),讀完學位已經接近30歲了。況且,已經有了碩士學位,你也不可能再重讀一個碩士(除非對方學校不承認你的學歷)。這是一個關鍵的時刻,你已經在往自己職業生涯的高處攀爬,你得停下看看路,你得平心靜氣的問問自己,你是不是一個做學術的人,你將來的目標是什麼,準備回國還是留在美國發展,是成為faculty(教授),還是準備去公司上班。總而言之,我認為讀博士,尤其是在美國讀博士,只適合那些對自己專業有真摯的興趣的同學,願意當faculty者甚佳,這個是美國大學的潛規則之一,當教授一般學歷都是博士甚至還要搭上幾年博後。而準備去公司上班的同學,大部分只能選大公司,小公司budget(資金)不夠對博士的需求量不高,你頂著博士的光輝和滅絕師太的殺氣,會給小公司壓力,人家可能付不起博士的價錢,這種case叫overqualified。而且MM們,就更加注意了,讀博士可是占用你人生最黃金的一段時期。我強烈建議,如果你在國內已經有穩定的relationship,感情不錯,可以先結婚,或者不是特別強人所難的情況下,和你的bf一起出國進修。雖然,男生這方面壓力暫時小些,我認為也可以這麼做。古人雲:“成家立業”,可見先後順序輕重緩急一目了然。而且到一個陌生的國度,你的bf或gf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成了你最親的親人。



  (5)這種不是特別常見,但是碰上絕對鬼見愁。就是在國內大學已經畢業,被國外教授請去當博士後。如果你只是想出國進修幾年,帶著經驗回國,這條路可行。但是如果你想以此在國外混成名堂,開辟新天地,這個是高難度的。因為你沒有國外的學歷,基本成為faculty的可能性為零。(參見上一條潛規則)美國學術界一直有一種叫千年博士後的說法,意識說,博士後這個工作可以一直幹,一直夠糊口,可是前途並不光明。有美國學歷的博士讀博士後,是為成為faculty積累經驗資本,時刻準備給自己找到教授的工作。很顯然,你不符合這一條。

  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以上這些都是通過個人的渠道實現。其實也有一些便捷的路徑,借助集體的力量,可以供大家選擇。

  (1)例如高中畢業生,如果對出國準備並不充分,不如在高考報志願時多收集一些信息。現在國內很多大學和國外都有交換生計劃,只要能上某所大學某個專業,你一樣能夠出國讀書。在國外學習兩年,國內學習兩年,這樣對比的環境,估計你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是否真的願意出國深造。有了國外的經歷,即便本科畢業申請碩士,你會比沒有出過國的同學還是占優勢的。

  (2)大學畢業工作幾年的同學,年齡大概25上下,有可能會遇上公司的培訓計劃出國。這樣既省錢,又省力。或者自己願意出來讀個MBA,金融之類,這也是一條不錯的自我提升的道路。而作為理工科的畢業生,我奉勸還是謹慎,這一類學科,其實工作中更能鍛煉培養人。揣著一個碩士學位回國並不讓你standout(突出),你讀出來一樣也快30了,半路出家,有點尷尬。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移民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他們的教育水平雖然沒有美國突出,但是你不會有綠卡的煩惱,而且生活也會比較小康。這個我想可以參加版內其他的post。

  (3)已經在國內加入光榮的教師隊伍的同學,出路也很多。可以通過學校的關係來美國當訪問學者。



-------------
<應該怎麼選offer>

我的總結是“四好”如果其中一條都不沾的話,那麼各位就得慎重了。


第一“啥都不重要,最關鍵要有一個好老板。”可惜我當時生活經歷有限,在國內過的悠哉悠哉,被老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寵著,體會不到這句話的重要性。可是今天,n年以後,我要鄭重的告訴大家,千萬要找個好老板。這裡指的好,更多是人品,不僅僅只是專業水平。原因各種各樣,最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在美留學的外國人,你的一切大手續基本都要有老板的簽字。每學期選課,必須老板簽字,你找到暑期實習,要老板簽字,找工作,公司會需要老板的推薦信。

  有時候甚至一些在美的法律手續,都得由老板簽字。你們老板要捏死你,就如同捏死一只螞蟻那麼簡單。除非你有綠卡,你遇見不合適的老板就可以非常強硬一拍桌子,說:“老子不讀了。”把所有東西往天上一撒,然後蹲在麥當勞裡當幾個月cashier攢錢抹去這段歷史,找過一個學校重新來過。可是作為一個外國人,unfortunately,你沒有這個憤青的option。

  在美國身份決定一切,美國發給你的簽證就是來讀書,當學生的。如果你中途quit,又找不到要接手你的學校,那你的書就讀不成,書讀不成,你的合法身份也作廢,你就成了illegalimmigrant。成為illegalimmigrants並不多見,可是碰上一個絕對可以讓你元氣大傷幾年。


  有必要介紹一下美國教授種類:

  A.Assistantprofessor,助理教授。這一類教授剛剛步入教授這個career,並且根據美國制度要在5年之內拿到tenure(終身職稱)。美國這點很殘酷,在5年之內,經驗值不夠,paper數量不夠的AP就必須轉換職業,不能再在faculty這條career待下去。他這一輩子就和教授這項職業無緣了。所以你跟著這一類教授還是有些風險的,他們指導學生經驗基本空白,壓力大,剛步入facultycareer不久。你們都是對方的小白鼠,不僅如此,有的AP可能因為家庭緣故或者別的,轉行不當教授去公司。但是risk越大reward也可能越大,AP對自己要求一般嚴格,不會磨洋工,需要做出成績賺tenure,你跟著他可能容易出成果。

  B.Associateprofessor,副教授。這是教授的第二階段,已經拿到tenure,後半輩子無憂。是否繼續做research全憑個人的愛好,我見過有些副教授拿到終身任職的職稱之後,身體已經被榨幹,於是便開始主攻教課,並

  不是researchactive。這一類教授比較safe。

  C.Professor,正教授,同上,不過,有升了一級,如果從白銀聖鬥士升成了黃金聖鬥士。

  D.Distinguishedprofesssor,傑出教授。這一類教授已經是教授中的極品戰鬥機了。一般這類教授人脈眾多,學生遍布各行業,沒有發paper的壓力,可是認不認真提攜後輩,只能看各人的職業操守了。不過個人意見,

  跟上一個DP,也算樹大好乘涼,好歹可以領略一下牛人的風采。

  那麼怎麼知道一個老師是niceboss呢?這裡以下有我幾個私人經驗可以供大家參考。

  A.如果你有師兄或者校友,在這個大學,你可以拜托他們給你打聽。口碑這個東西在國外是沒辦法造假的。

  B.看他的個人網頁,你可以看看他和他學生發表的paper署名次序。對此我保持中立態度。但是如果這個教授所有和學生合作的文章都是把第一作者assign給自己,那麼你自己也可以設身處地想想自己將來的situation了。美國學術界的潛規則之二,就是作為一個博士生,畢業之前,必須得拿的出手幾篇paper。尤其是對有當faculty準備的博士生,更需要拿的出有第一作者的paper作為資本。

  C.還是看他個人網頁,這個我純屬瞎掰。我個人認為,一般老師如果把自己個人愛好或者家人情況照片放在網上的。證明這一類老師都比較享受生活,不是工作狂。所以既然如此愛自己,enjoylife,估計可以愛己而及人,會讓你也能enjoylife。

  D.還有就是印度已經中國等minority教授,和美國教授的選擇。個人認為,印度中國教授只有兩端的極品,一類非常nice,自己吃過太多苦,於是能夠理解你要走過的路,所以非常能設身處地的為你著想,希望多提攜你。

  另一類就非常mean(齷齪)了,自己吃過苦,那麼憑什麼你不能吃同樣的苦。他熬的,你也得熬,不能像美國人那般嬌氣。而美國教授的水平大部分處於average的中庸段。用通俗的概念,選擇印度中國教授如同買股票,買對了收益高,買錯了被套牢,美國教授更像是在買基金,錢雖不多可是夠safe。

  E.還有就是希望大家信一句中國老話:“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翻譯成英文就是“Ifsthistoogoodtobetrue,itprobablyis.”如果有的東西聽起來都好的不像真實的,那麼很可能就根本不是真的。奉勸各位涉世不深的小朋友,如果professor給你打電話,給你一堆海市蜃樓的承諾,把你的未來描述的如春天般美好。你腦袋裡的警報器就要靈敏起來了。不能百分百保證,可是他顯得這麼積極主動總有啥東西在驅動。是因為你好的讓他無法割舍,還是別的一些目的,就看個人造化了。


  第二,好方向。我認為好的方向應該是你的興趣和市場需求結合的產物。這麼多年之後,我發現中國教育的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在於抹殺了個體的差異性。要上北大清華,你就的數理化語文英語都出類拔萃。可是五個手指有長短,一樣米養百樣人,多少小孩就在這種一切都要優秀的硬標準下,慢慢喪失了自我,讀了這麼多年書。估計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科目都不知道,只是最擅長考試。這一類在出國的學生中尤為突出,老師是你要讀好書,於是你努力,可是到了國外之後,沒有人監督你,全憑自覺。這個時候,你可能才恍然大悟,發現自己一切的努力之後,開始非常lost(迷失)。你並不覺得費八輩子勁拿來的offer給你帶來了快樂,相反你迷惘了,你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我當年就是這種情況。如同HP總裁孫振耀先生說的:”人不開心,是因為你不知道你要什麼。”

  而在中國模式下的教育體制,你打小估計也不知道自己也要什麼,只知道你父母要什麼你老師要什麼。所以我的建議是,在答應任何一個offer之前,你得冷靜的問自己:“做這個方向,你會感興趣嗎?”而市場需求,就是稍微也要估計自己將來辛苦n年出來的出路。

  說到這個,我想和大家講講幾個自己身邊經歷的故事。剛去學校的第一周,由volunteer(志願者)帶領團隊參加學校組織的orientation。我們組的領隊是一個大二的美國女生Jessica,長的挺pp的,閑談之中,我們聊起了專業,她說她讀歷史還有spanish(西班牙語)。我挺好奇的,於是問為什麼選兩個,她說:“歷史是她自己喜歡的major,可是她父母給她付學費,他們希望她能學spanish。所以最後doublemajor。”上面那位問電影小朋友,其實你也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想法。

  另一個更深刻的是我當TA時的一個美國學生Jared的故事。話說07年是我點背的開始,也是點背到低谷的一年,我失去獎學金,也沒有了TA辦公室,每天和我教過的一群老美學生泡在系裡的公共機房裡。那年寒冬的一個深夜,我坐在機房門口的bench上發呆,即落寂,又落魄,想著自己好歹也是拿了幾個獎學金的優秀applicants,怎麼到如此地步。Jared看我表情不對,於是主動過來和我打招呼,“what has happend,××?”他很關心的詢問。

  “I screwed up.”(我把事情搞砸了),我對著他苦笑。

  我告訴他,我換了專業,換了老板,前面兩年的時間基本都作廢了,一切重來。我和教過的學生大體年紀相仿,關係都不錯,Jared就是平時和我經常瞎侃的學生之一。他比我還大一歲,我已經讀到grad(研究生)的第三個年頭,他還在讀大三。我一直知道這個fact,但是基於尊重他的隱私,也一直沒好意思探究其中的緣由。那晚,Jared突然openup,開始和我講起來自己的事情。他說:“你知道我為什麼現在才讀到大三嗎?”我頓時來了興趣,也暫時把自己的小悲慘拋到腦後。他開始叙述自己的往事,原來Jared出生在一個美國富裕家庭,他的媽媽是有個有名的會計師,負責審計大公司的賬目,(具體啥稱號俺給忘了)。



  高中時候,Jared和自己的初戀打的如膠似漆,學業擱置,於是他媽媽用錢和自己的關係把他送進了一所醫學院。Jared讀了兩年醫學院,才幡然醒悟,發現自己的興趣根本不在學醫。於是中途從醫學院quit,和女友分手,重新申請了cs的program。不僅如此,他很有骨氣,拒絕了家裡的資助,在usps(美國郵政局)打工給自己賺生活費,付學費。每天白天上課,晚上還得回郵局開鏟車運包裹,每天平均睡眠不超過5小時。不僅如此,由於fulltime(全職)工作的緣故,他選課進度都比別的學生要慢的許多。剩下一年的課程,他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美國計算機本科辛苦程度不亞於國內的重點高中,常常半夜還在機房coding,調試程序。像他這麼同時可以handle工作和degree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見。這麼拼命的美國人,我也是第一次發現。Jared對我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也忽閃著,我能看到有液體在打轉。他說人一定要自己有動力,那麼無論多苦都能堅持下去。其實這個我相信,美國人比中國人幸運很多的地方就是在於他們的夢想和興趣總是最重要的,而且有很多的機會screwup再buildup,因此才會有年輕時候混的一塌糊塗現在還能當president的小Bush,大學裡也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爺爺級的人物還在讀本科。

  所以,如果大家可以選擇,還是選擇自己的夢想,請有些骨氣,自己選擇的路要自己負責。不要讓父母為你的夢想埋單。

  第三,好學校。這個我在前面就說過了,在美國也有名校光環這一說。好學校的私人捐贈多,例如前段時間的耶魯中國校友捐贈事件。好學校混出來的名人多,帶動了學校的人脈。好學校招來的公司多,將來畢業的選擇面多。不要說美國人民勢利,俺們也一樣,憑著良心,你看一個清華出來的學生和一名不見經傳的小破校學生,你會認為他們是同一檔次的嗎?好學校見的市面也大些,容易培養氣場,為啥克林頓訪華去北大清華不去你學校,為啥BillGates來中國選擇優秀學生不選你我,而選了交大複旦的學生。並不一定我們的水準比別人差,更關鍵的是我們在的平台。就如同一罐可樂在超市買2塊,在高檔酒吧可能買10塊。場合決定機會。不要說我現實,是現實教會了我這麼現實。

  第四,好地段。如果你前面都覺得沒著落,那麼這個最容易判斷。你至少得個自己選個好地方。畢竟你也將在那邊度過幾年的青春時光。我說的好地段是指生活方便,例如可以很方便採購到中國產品的地方。否則你別的同學來美國後,過元宵吃湯圓,過端午吃粽子,過中秋吃月餅,生活和國內一樣的滋潤,你還因為買個中國小青菜要開一個小時的車,吃頓速凍水餃都覺得是享受。那種心裡的不平衡是非常可憐的。還有好地段可以治經濟較好,公司多的地方。這樣你找工作實習都會方便很多,作為local的candidate,你的優勢還是很大的。實在不行,你也能天天去google,yahoo門口散散步,轉悠一圈,說不定哪天就碰上你的伯樂了。

  最後說了這麼多,我想告訴大家拿到offer之後,不要立馬答應,或者承認給對方教授寫保證書。你得等等,每個學校的offer周期都是不同的,而且有4.15協議,規定你在4月15之前是有機會反悔,對方也不能push你做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