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05-29

日本4年制大學,實際上大多實施3年教育就讓學生們畢業了。因為大三下開始忙於求職活動而無法繼續上課。大學名聲,總受到畢業生就業情況影響。必須鼓勵學生的求職活動,更不用說阻止干涉了。日本不像像歐美企業明確定義各種職務的內容和為履行職責所必須具備的能力,而是建立了一種不特定職責和相應能力,通過協同合作、高效開展工作的機制。人們認為在進入企業前,無需掌握特定的職業能力和知識。因為只要在就職後的長期OJT中掌握這些職業技能就可以了。

摘要:


這種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這種機制以大企業和男性為中心,只要能夠持續地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就可以有效地發揮作用。如果作為正式員工的就業機會減少,且長期穩定的就業受到威脅,以OJT為支柱的人才形成機制的有效性就會下降。同時,諸如女性或跳槽人員等職業生涯出現中斷的情況發生時,也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第二,是以日本國內的就業市場為前提的。比拼的不是絕對能力,而是相對的可訓練性程度的高低。

第三,這機制的前提,是希望考入盡可能好一些的大學的競爭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磨練可訓練性的機制一直是以大學入學考試競爭為支柱的。可是,隨著18歲人口的減少和私立大學在數量上的擴大,除了少數大學外,如今大學升學已失去了應有的競爭功能和刺激學生們發奮學習的效果。財政基礎薄弱的私立大學,無論學生學力水準如何,只要交得起學費,就允許其入學。

http://www.nippon.com/hk/in-depth/a006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