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身人士在美國,不論是年青或年老的時候,生病、意外和過世都隨時可能發生。為了預防親友措手不及,1. 財務相關的事情(退休金轉滾計畫和保險福利,資產所有權),都要有書面紀錄,2. 要有遺囑 3. 和預立醫療指示,「許多時候,自己重病時,別人無法進入醫院病房,所以他們必須有書面文件,可以向醫院證明自己是為病人做重要決定的人」。 當然,最重要的是找到真心關心你的權益的朋友或親戚,在你最危急的時候,還能以你的立場為你著想。最後,我不願意觸您霉頭......但是如果真的有萬一......我建議您「事先」預備意外保險,讓身處別國的親人可以有經費來處理喪事......我雖然才剛就業幾年,但是,自己在美國有買一本寫遺書的紀錄型引導手冊;在台灣也買了類似的遺書型紀錄引導手冊。總之,目的是:對未來可能的變數,事先預備,讓親朋好友不至於在承擔情緒上的傷痛時,還要為一些細節資訊而煩悶、費時、甚至爭吵。
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全球免付費專線:800-0885-0885
http://udn.com/NEWS/WORLD/WOR6/6268251.shtml
同居伴侶退休 財務安排費心
【世界日報╱編譯中心綜合11日電】 2011.04.13 04:06 am
今日美國報11日報導,美國有超過750萬對未婚的同居伴侶,這個數目還在增加。同居看來是一個簡單的安排,但在處理金錢和財務計畫時,特別是在退休時,就變得非常複雜。理財專家建議同居伴侶要建立各自的安全網。
例如71歲的布萊克和69歲的葛莉塔‧柯恩同居了13年。在他們約會三年後,布萊克搬進了柯恩的家,他承認,在金錢方面,需要時間來建立信任。他們兩人都有要保護的財務利益。布萊克說:「我過去是太小心了。」他最初要求對所有的支出,都是兩人各付一半,「假如我們花了42元24分,我就會付21元和一些零錢,這有點荒謬」。
他們現在說,錢不是問題,他們各自償付自己的債務和花費,並用一個聯合信用卡來付共同購買的東西。他們表示,他們成功的秘訣是誠實與溝通,財務獨立使共同生活更加快樂。
過去10年來,同居伴侶的數目加倍,但對他們的法律和財務保護卻很少,理財專家建議沒有結婚的伴侶,要建立自己的安全網。
專家建議,在理財時,首先要非常明確,算出兩人的花費,決定哪項支出由誰付帳,那些是你的、我的和我們的。也要儲蓄更多的錢,因為非配偶的退休金轉滾計畫和保險福利,可能得不到。要保有適當的資產所有權,不要在理財上全部依賴伴侶。新澤西州會計師,也是理財公司Westfield Wealth Management的註冊財務企畫師克里斯塔柯斯說:「未婚的伴侶必須要一起做獨立的計畫,有如他們各自退休,然後分攤花費。」
他也告訴他的客戶,凡事都要有書面紀錄,要有遺囑和預立醫療指示,「許多時候,未婚伴侶的一方無法在另一方重病時,進入醫院病房,所以他們必須有書面文件,可以向醫院證明自己是為病人做重要決定的人」。
【2011/04/12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http://www.neworiental.org/Default.aspx?TabID=1130&InfoID=87243&SettingModuleID=3229
多少次,留学生在出国之后意外死亡,因为没有保险也没有财产,父母连去美国奔丧的钱都拿不出来。中国人穷,在这个情况下,是穷在观念。我自己在加拿大读书时碰见的事情更加悲惨:由于一个出了车祸的学生没有任何保险和其他财产,不仅他的父母来不了加拿大,连把他的遗体从出事地点运回他的学校所在地费用都没有。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无限的悲哀。
不过,生命保险这样的事情,虽然是中国人正在接受的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之一,但我还是不会对即将去美国留学的沙玫说出口。我不能不顾中国国情,强行推销这些人们并不喜欢的东西,而且还讨一个不吉利。
我想起了1990年在加拿大西部城市萨斯卡吞(Saskatoon),我开车带我太太去七百公里外的累斯布里奇(Lethbridge)面试工作。这是我第一次开车上高速公路。家里留下一岁的幼儿和六十岁的老母,两个人都不会说一个英语单词。于是走之前,我到当地保险公司花四块钱,四加元,买了一个价值四万加元、有效期为四十八小时的公路意外保险。我把保单交给我的一个朋友,笑着说:“假如两天之内没有电话给你的,请你到我家去。一切就请你take care照料了”。两天之后我安全回来,那张保险单,成为我在加拿大生活最难忘的记忆纪念之一。(这里写这个故事,虽然我已眼泪涟涟,但好象有点离题了)。
生命是脆弱的、金钱是悲哀的、奋斗是宿命的、保险是必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