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4-26

孫弘岳:從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如何培育具備國際觀的人才?

2007/04/23


淺談國際觀 Global Mind-set
在全球化的商業世界中,什麼是國際觀?什麼樣的人具有國際觀?什麼樣的企業具有國際觀?從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如何培育具備國際觀的人才?

原文網址: http://blog.sina.com.tw/collinsuen/article.php?pbgid=31101&entryid=435896

整理: 孫弘岳


隨著商業全球化、跨國併購、跨國合資,以及本土企業國際化、區域化,甚至到全球化的種種趨勢,讓國際觀(global mind-set),此一名詞不斷地在各家商業媒體和財經企管的文章中出現(現在又被常翻譯成"全球思維")。那麼什麼是國際觀?從個體的角度,擁有外語能力=有國際觀?出國留學=有國際觀?到外商工作=有國際觀?有外派或海外工作經驗=有國際觀?從組織的角度,做進出口貿易=有國際觀?跟跨國企業或外商策略聯盟/合資=有國際觀?到海外投資/設廠=有國際觀?…



本文根據幾位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知名專家的論著,所謂國際觀就是能從全球經濟市場(包含全球勞動市場)的角度觀察事物,察覺難以預測的趨勢-機會與威脅,擬出達成個人、專業或組織目標的手段。這當中的手段,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在跨文化、跨國家、全球化及在地化的環境和利益下找到平衡點。


所謂有國際觀的人才,具備的才能如下:

1.他們能夠思考如何管理全球商業競爭,而非侷限於當地。

2.他們能夠有效地跟各種不同國家、文化和價值觀的人溝通、工作與合作。

3.他們能夠彈性處理全球環境下,不同文化與政府之間所面對的複雜性與衝突性,並快速融入各地文化。

4.他們能夠領導或發起組織變革,以面對全球化與跨文化環境所應進行的調整。

5.他們能夠領導及管理由跨地域和跨文化成員所組合的團隊或專案。

6.他們能夠在混沌和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冷靜並有耐心地做出合宜的決策。

7.他們能不斷吸取全球最近的資訊和知識,並分享給工作夥伴。


所謂有國際觀的企業,具備的特色如下:

1.營運管理系統能夠有效整合與連結海外各據點,並採用全球資訊系統的運作流程。

2.招募全球各地人才,不侷限於當地僱用。

3.高階管理團隊具備足夠的跨國營運或外派經驗。

4.組織核心職能強調跨文化溝通、多國外語能力,和對多元價值觀的開放性。

5.策略運籌全球化,策略執行在地化。

6.組織人才流動、知識傳播和文化交流,不受地域、國籍和本位主義的限制。


誠如惠而浦總公司人力資源副總Ed Dunn所述,企業在全球化之前必須先將人才全球化,否則全球化只是一句永遠達不成的癈話!我想可以用這個標準去看看一天到晚高呼要國際化、區域化或全球化的本國企業與政府,當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一群高度本土化的人力資本、財務資本和野心外,卻獨獨少了具備國際觀的人才,就讓這些癈話永遠只是癈話!而組織如何培養國際觀的人才呢?



1.挑選組織中年輕且具潛力的人才,外派到客國或第三國執行專案,並在2-3年後派遣回任相似職務。

2.對於在外派中表現優異的人才,將他們調派到總公司或區域中心執行跨國合作的專案。

3.從全球各大專院校招募新鮮人,將他們外派至自己國家外的地方執行基層工作,歷練跨國實務經驗,並執行嚴格的淘汰機制

4.預留一些職缺,讓外派回任的HR人才進入總公司或區域中心的HR總部擔任重要工作,建立人力資源單位的國際視野和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的信譽。

5.盡量將全球各營運據點的優秀的人才,包括HR人員,不斷地派遣他們至其它不同的海外單位工作(文化差異愈大愈好),培養多國經驗。

6.對於管理發展和接班人計畫,應將外派經驗納入發展計畫之中,並做中長期的規劃。

7.從全球佈局和比較利益的角度出發,將某些事業單位、功能性的部門、任務中心或工廠,外移至其它海外適當地區,以利全球人才的運用和培養。

8.設計能吸引、留置和激勵全球人才的薪酬制度,以及回任/再派任計畫。

9.明確定出全球化管理和專業人才的職能標準,並依此做為選育用留規劃與執行的基礎。



參考書目:
Briscoe, D.R. & Schuler, R.S. (2004).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outledge.

Dowling, P.J. & Welch, D.E. (2004). Internation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



發表於 2007/04/23 02: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