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X1/6255536.shtml
領航中華文化 別靠「自覺良好」
【聯合報╱秦如玫/前泰國皇家師範大學中文系講師(高雄市)】 2011.04.06 01:49 am
我曾在泰國皇家師範大學擔任過二年中文系講師。網路上不少人討論,大陸近來對海外釋出大量「志願者」;數量龐大,可是素質未必佳。
儘管如此,全世界都抵擋不住華語學習風潮,單單是臺灣也應付不來。何況對岸有「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辦)」作為前導與後盾,在世界各國廣設「孔子學院」。
單就每位大陸老師背後龐大的資源,連我都非常欣羨。例如我要教「中國文化」這門課時,非常苦惱,因為如果沒有搭配泰文,很難讓學生明白。大陸老師卻有一套光碟,由「漢辦」製作,都有泰文翻譯;一整套光碟內,凡想得到的中國歷史、地理、文化、音樂、舞蹈…什麼都有。
我老遠從臺灣扛了十幾個筆墨硯台、幾打宣紙、十幾枝毛筆到泰國送給學生,行李超重,被罰了二千多元。到了泰國,才發現這些「漢辦」都送了志願者;這還不說,一些小紀念品像中國結,也是每人都能取出一大把。至於行李超重,沒關係,這是為國效力,自然要享點特權;他們出國行李都多給了十公斤的空間,沒在怕的。
我羨慕不算什麼,這些志願者受到聘用學校的歡迎倒是真的。大陸老師每人每學年都可向「漢辦」登記索取一萬泰銖的中文書籍或文房四寶等用品;由志願者使用,卸任後,全數捐給學校。
想想看,一個月薪比臺灣老師少個幾千銖,每學年又能得到一萬泰銖書籍文具的捐贈,哪所學校會不要這樣的老師?果然,我與學校解約後,校方不再向臺灣發出需要的訊息,倒一口氣向大陸要了三個老師。
報載臺灣書院在美受阻之後,官員說,台灣不需要和大陸進行銀彈競爭,因為台灣的優勢是「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以及網路科技和多元文化創意。這樣說似乎鬥氣了點,因為任何人都知道,臺灣根本沒有那麼多銀彈和人競爭。
至於「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官員這樣說,好不食人間的煙火。如果不深入民間去推廣、正視聽,單靠網路科技或是多元文化創意,要怎麼說得這麼名正言順?
至少,我在泰國親眼看到孔院的春節聯歡晚會上,那些負責表演的泰國小朋友們,哪一個不是大陸老師用真正的古箏琵琶把他們教會?去問問這些孩子們誰是中華文化的領航者,他們會說臺灣才有鬼。再說,孔院已經針對當地母語編纂出各種適用教材,臺灣還有差距。
至於正體字,我遇過幾位大陸老師也都承認正體字比較好,但感情上,他們的宣揚,還是「簡化字比較好寫」;單是這句話,就能夠收服急功近利的人心。大陸經濟崛起,許多想學中文的人不一定是為了中國文化,可能只是為了經商。
事實上,我們能利用的資源還很多。譬如我看過高雄市的觀光宣傳影片,非常精美。我想,同樣的方法,可以展現在推廣「正體字」上,來說明中華民國在「中華文化」的正統與領航地位。重點是,要更多、更深入的主動出擊;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沒有用。
我們沒有那麼多銀彈與人力,可是我們很誠懇;我們一定要讓世人看見,這不是一場競爭,是一個世代在維護和搶救自己的文化資產,這會獲得感動。
【2011/04/06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