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5-07

Chungwei Wang:別成為科學家(唸博士班?考慮清楚出路再說吧!)

摘要:
一、美國的大學訓練了大概兩倍於市場職業需求數量的博士班學生。就博士科學家而言,價格的下跌代表著:即使你極度聰明有天賦,你要做很多年(五年~甚至更多)的博士後研究。且每兩年就又要再找一次。(相對於科學家而言,資訊科學和工程是少數工程業界需要博士學位的的領域)。當你是博士後,必須在某人底下研究,可能會被當成技術員而非獨立的研究合作者。最後,你可能做的完全和科學無關。

二、假設你最後終於拿到正式的永久工作了,例如終身職教授。取而代之的是爭取經費的壓力。會有一大堆科學家和你競爭那筆經費。此時,時間花在寫計畫,而不是做研究。更糟的是,你提出的計畫會被你的競爭者審核,因此你不能真正順著興趣和好奇心。需要把天分與心思放在預期和擺脫別人的批評與質問,而非在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

三、然而,你的新想法,縱使是多麼有原創性和聰明,卻還沒被證實。常言道,原創想法是研究計畫的死亡之吻 (因為那只是你提出的想法。它們還未被證實,因此通常會被給予不好的評價)。等到把研究計劃修改到很有希望通過的情形之後,則通常已經不是你原本想要的了。

四、科學家的過剩完全是因為研究生獎助金政策所造成的。這些單位經常感嘆太少人對科學有興趣,卻是因為科學研究者難以在畢業之後找到工作。

五、最後導致,研究所充滿了能力很弱的美國學生,以及一些被美國學生簽證所吸引的外國人。

原文網址:Chungwei Wang Facebook Note





別成為科學家

by Chungwei Wang on Friday, April 29, 2011 at 10:02pm


這篇文章是我(Chungwei Wang)在兩年前翻譯自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物理系教授 Jonathan I. Katz 在 1999年的一篇文章。已經經過 Katz 教授的許可翻譯。原文可以參照 http://wuphys.wustl.edu/~katz/scientist.html

有些地方我不會翻 或是翻錯 或是翻得怪怪的. 所以還是看原文比較好, 也比較快



你想要成為一位科學家嗎?你想要挖掘自然界存在的神秘,想要藉由實驗或計算來學習了解這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嗎?忘了它吧!



科學是有趣且令人興奮的。發現事物所帶來的興奮激動是很獨特的。如果你很聰明,有抱負,且很努力,那麼你在大學時代應該把科學當成主修。但是,就僅止於此 而已。在你大學畢業之後,你將必須去處理面對真實的世界。那表示你甚至不該有想要到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的念頭。做一些其他的事吧:醫學院,法學院,電機工 程或是一些其它的工程,或是其它吸引你的東西。



為什麼身為物理系具有終身職教授的我試著要勸你打消從事這個對我而言是一條成功道路的念頭呢?因為時代改變了(我在1973年獲得博士學位,在1976年 獲得終身職)。美國的科學界不再提供我們合理的求職道路。如果你到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你將期望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科學研究,並且發揮你的獨創性和好奇 去解決重要與有趣的問題。然而,你幾乎通常會感到失望沮喪。之後,也許你想改變人生的道路也有點為時已晚。



美國的大學訓練了大概兩倍於市場職業需求數量的博士班學生。當市場供過於求,價格將會下跌。就博士科學家而言,價格的下跌其實就代表著你要做很多年的博士 後研究。正式穩定的工作相對於以前,並沒有給你比較少的薪水。但是,要在拿到博士學位畢業之後取得一份正式工作之前,現在通常必須做五年,十年,甚至更多 年的博士後研究。而在二十五年前,通常只需要花兩年的時間做博士後研究。這些年輕的科學家通常沒有希望拿到正式教職或研究職,因此必須一直找博士後研究來 做,而且每兩年就又要再找一次。詳情可參考「年輕科學家網路」(Young Scientists' Network)或是「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在2001年的五月刊物說明。



就以我系上為例子。近期有一個助理教授的職缺。在眾多的應徵者中,其中有兩位很不錯的候選人。一位37歲了(從學校畢業10年了),最後他沒有被我們錄 取。另一位35歲,從學校畢業 7年了。大家都認為他很聰明傑出,最後他終於被我們錄取了。但是,這不表示他已經有終身職了!這只是表示他在六年之後的審查有可能獲得終身職。目前只不過 是說明他終於擺脫了每兩年要找一次博士後研究的循環。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一位39歲要應徵助理教授的候選人。他已經發表了35篇國際期刊了。相反的,一位醫 師大概可以在29歲開始執業,律師大概可以在25歲開業並且在27歲成為合伙人律師,一位擁有博士學位的電腦工程師在27歲左右可以獲得很好的工作(資訊 科學和工程是少數工程業界需要博士學位的的領域)。任何有智慧,有抱負,樂意在科學研究努力工作並獲得成功的人也可以在其它專業領域獲得成功。



一般博士後研究的年薪,就生物領域來看,大概27000美金,而物理領域大概35000美金(研究生的補助津貼大概這個的一半不到)。你有辦法靠這些收入 來支撐一個家庭嗎?這薪水對於租個小公寓的年輕夫妻來說,算是夠了(雖然我知道有一位物理學家的妻子因為忍受不了他的先生必須不斷換博士後工作而搬家,感 覺始終無法安定下來,最後分手了)。當你30多歲了,你會需要更多。你需要在校區裡面有個房子,並且需要一些生活開銷讓你覺得過得還不錯。科學是專業,不 是宗教,它不該需要讓你過著貧窮而獨身的生活。



當然,你做科學並不是想要獲得財富。所以你才會不選擇去醫學院或法學院,雖然醫生或律師的薪水通常是科學家的2-3倍 (這邊的2-3倍,指的是你夠幸運找到不錯且穩定工作,並且做了很多年)。這也是我當年選擇當科學家的原因。我為了有自由去從事對我有興趣的科學問題,而 選擇當科學家。但是,也許你不會獲得這樣的自由。當你是博士後時,你必須在某人底下研究,你可能會被當成技術員而非獨立的研究合作者看待。最後,你可能做 的完全和科學無關。如果你選擇當一個電腦程式設計師,你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但是,為何不在22歲就做此選擇?為何要先忍受10年的時間在這科學的就業市 場?你會發現,如果你花越多時間在科學,則你將越難抽身,且對於其他領域的雇主越來越缺乏吸引力。



也許你很天才,可以很快地脫離這找博士後工作的迴圈。有些大學 (工業界很少提供物理研究的工作機會) 也許會對於你的天賦印像深刻,而把你放在終身職考慮 (tenure track)。但是,科學工作者的廉價化意味著以下的事情:即使你極度聰明有天賦,通常也是要花上很多年的時間在博士後研究。看看我以上舉的例子便可以知 道。此外,許多很有天賦的人,有優秀的成績和良好的推薦信,最後會發現最困難的是研究成果的競爭,而他們必須在此非常努力。



假設你最後終於拿到正式的永久工作了,例如終身職教授。之前對於獲得一份工作的掙扎消失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爭取經費的壓力。同樣地,仍然會有一大堆科學 家和你競爭那筆經費。此時,你把你的時間花在寫計畫,而不是做研究。更糟的是,你提出的計畫會被你的競爭者審核,因此你不能真正順著你的興趣和好奇心。你 需要把你的天分與心思放在預期和擺脫別人的批評與質問,而非在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這是兩件不同的事:你不能把你過去的研究成果放在你的研究計畫裡面,因 為那是過去的工作了;然而,你的新想法,縱使是多麼有原創性和聰明,卻還沒被證實。常言道,原創想法是研究計畫的死亡之吻 (因為那只是你提出的想法。它們還未被證實,因此通常會被給予不好的評價)。等到把研究計劃修改到很有希望通過的情形之後,則通常已經不是你原本想要的 了。



甚麼是可以做的呢?第一件事,對於年輕人 (假設你還沒在科學研究拿到正式工作) 該做的便是去追尋另一項職業。這將拯救你於失望沮喪的期待的痛苦深淵之中。年輕一輩的美國人大多已經認清這事實並且拋棄它了。如果你還沒覺悟,加入他們 吧。把這些研究所交給印度人和中國人去讀吧。我已經知道相對於吸毒而言,有更多的人因為拿物理博士而讓生活更糟。



如果你是某科學計畫主持人,你應該說服提供研究獎助金的單位訓練少一點博士。科學家的過剩完全是因為研究生獎助金政策所造成的。這些單位經常惋惜感嘆現在 年輕人太少人對科學有興趣。然而,這現象的原因卻是因為這些單位的政策造成了科學研究者難以在畢業之後找到工作。他們可以藉由讓比較少的人去讀研究所從事 科學研究來改善這情形,但是他們卻拒絕這樣做。最後,結果是原本想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優秀年輕人,在認清這事實之後,拒絕把科學研究當職業。所以,研究所充滿了能力很弱的美國學生,以及一些被美國學生簽證所吸引的外國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