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挑選美國大學該考慮那些因素:
1.有特色的課程
2.申請表格如果過份簡單,代表:愈多的申請者被淘汰,在美國新聞或其他的排行榜愈高。應該尋找那些花心思開創更好的教育的學校。
3. 名校的學位不見得比便宜機構的學位,有著更有佳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工作,或更快樂。
4. 許多的病態來自於制式的認可制度,把學校推向高成本、低利率的政策,及鼓勵校院快速開發生產教授,而不是累積經驗,以訓練領袖及解決問題的人才。
5. 數位革命以前,資訊的取得不易,圖書館的大小是關鍵,進入大學的原因之一是得到資訊。今天,取得資訊的意義不大,大學生求學的價值在於偉大思想的互動(通常來自於教授真心的教導和關懷),以及無階級活動中的成人養成教育。
6. 解決之道很明顯,透過許多學費較低的文理教育,就能讓你能放眼世界,與重要的人產生有意義的互動。而高中畢業後的研究實習、及企業或社會創業等,都為學生的努力求新開了門戶。
原文網址: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5633
駐波士頓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
下滑中的美國高等教育
摘譯至2010年5月3日高等教育論壇報/作者 Seth Godin 409期 2010-05-13
四百年來,美國的高等教育一直都很風光。從1600年間,哈佛大學邀請伽利略到該校任訪問教授,到吸引數百萬人觀看大學業餘運動員的比賽,使得投入大學界的時間、金錢不斷,聲望節節升高。
然而這種景況開始下滑,甚或可能落至谷底,以下是筆者所見:
一. 大多數的大學校院,提供平凡的課程,教育出平凡的學生
任選一所大學的招生簡章,刪去校名和地圖,你能說出這是哪所學校嗎?除了幾所特殊的學校外(如:馬利蘭的St. John's學院、Deep Spring 學院和Full Sail大學外),大多數的學校都差不多,尤如大賣場一般。
二. 大學學費離譜,遠超過薪資調幅
昂貴的大學學費使得數以百萬的人必須舉債,甚或要數十年才能還清。請大家告訴大家,我們不要再被矇騙了。要激發許多未來的大學生,不再盲目地尋找"最好的"學校。
三. 「最好的」評等受到圍攻
為什麼大學寄出百萬份大同小異的垃圾郵件給高中學生?「免申請費、只要填一頁的申請表,快申請!」為什麼要這麼做?最大的理由是:大學可以淘汰更多的申請者,愈多的申請者被淘汰,在美國新聞或其他的排行榜愈高。一窩蜂地玩排行遊戲的結果,使人質疑實際情況這否比這個市場的現狀更窘急,因為若能使學校看起來很受用的話,為何花心思開創更好的教育?
四. 傳統大學文憑和成功的關連令人懷疑
大學的設計不是成為高中的延續教育,但從很多地方卻發現已經是如此。許多名校的學位不見得比便宜機構的學位,有著更有佳的就業機會,更好的工作,或更快樂。
五. 認可不是解決方案,反成了問題
許多的病態來自於制式的認可制度,把學校推向高成本、低利率的政策,及鼓勵校院快速開發生產教授,而不是累積經驗,以訓練領袖及解決問題的人才。當我們眼見整合舊學校市場,以出產大量市場成品時,我想我們大概可以預見,舊大學校院裝載大賣場學位的重大裂痕。
回到從前數位革命以前,資訊的取得不易,圖書館的大小是關鍵,進入大學的原因之一是得到資訊。今天,取得資訊的意義不大,大學生求學的價值在於偉大思想的互動(通常來自於教授真心的教導和關懷),以及無階級活動中的成人養成教育。我要問的是:大做廣告並使自己坐大的大學,他們所投資的金錢是對的嗎?他們的目的是改變生命或是提高排行?紐約州立大學需要變得更大嗎?為什麼?
解決之道很明顯,透過許多學費較低的文理教育,就能讓你能放眼世界,與重要的人產生有意義的互動。而高中畢業後的研究實習、及企業或社會創業等,都為學生的努力求新開了門戶。美國的父母們目前面對龐雜的學院及昂貴高學費,都該想想如何面對未來孩子教育問題所需面對的新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