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7-23

[台灣] 殘忍師道 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生被當作評鑑的工具 畢業後就沒前途

原文網址: http://k-review.com.tw/2011/07/01/1018/

殘忍師道

意見評論 07/01/2011

在國內社會科學界,由於國立大學不斷製造本土博士,尤其是獲得五年五百億補助而追求邁向頂尖的大學,更是如此。不過,為了追求頂尖,邁向卓越,到國際上爭取好的評鑑成果,這些大學幾乎千篇一律的要求課程英語化,研究著作英語化,而對於他們自己訓練出來的本土博士是否能操持英語,又沒有把握,所以絕對不會冒險雇用他們,以免影響邁向卓越之路。其結果,本土博士境遇困難。而老師不但愛莫能助,竟還趁人之危者大有人在,世風日下,師道慘忍。


既然如此,是否應該將邁向頂尖大學的社會科學博士班都裁撤呢?答案當然是不能。講得好聽的話,邁向頂尖的大學繼續設置博士班,可以為其他所謂後段班大學培養師資。事實是,其他大學的師資近乎飽和,沒有飽和的也基於各種因素不能開缺聘任。一方面有少子化問題,大學都勒緊褲帶應戰;二方面,現任的教師擔心裁員,遇缺不聘,未雨綢繆謀以便將來裁缺的話,不會影響自己的續任。於是乎,邁向頂尖大學製造的博士,多數還是找不到工作。

不過,頂尖大學唯一考慮的就只有評鑑。畢竟,國際評鑑不可能把一個博士班規模不足,甚至規模正在縮小的大學,評鑑上給予認可成績。因此不能裁撤博士班的理由,與博士班設立的宗旨,或是博士畢業後如何謀生,早已無關。何況,博士班在其他方面還能夠提升頂尖大學的評鑑成績。

照說,博士生幫老師做研究是天經地義的,也可以學習課堂上與教科書上沒有的操作經驗。但國內社會科學界缺乏大型基礎研究,博士生因而也沒有充分機會在與老師合作過程中,深入掌握基礎研究的意義。國內社會科學的博士幫助老師進行的,是老師向國科會、政府單位、基金會申請來的個人計畫。不負責任的老師就把計畫交給博士生執行,並沒有真正指導或累積經驗。不過,對老師而言,申請到計畫就算是工作業績。有的學校只要向國科會提出申請,也算是業績,因此有的老師乾脆讓博士生將他們的博士論文當成計畫,從頭到尾是博士生自己負責,因而更強化了博士生自己單打獨鬥的研究處境。

不論博士生是否有機會在老師名下得到研究支持,都是自己做研究,等研究到了可以發表的階段,就與老師聯合掛名投稿發表。最好的情況是,老師認真修正後,仍由博士生掛名第一作者,最糟的是,老師什麼都沒有做卻掛名第一作者,極少數更惡劣的情況是,老師單獨掛名發表。這些發表因為是中文著作,對博士生找工作沒幫助,但對已經不事生產的老師而言,卻可以當成自己的工作業績。在評鑑壓力無比大的今天,老師各展本事,只求在年底交出有自己名字掛於其上的論文。

如此一來,博士生對學校的評鑑有了貢獻,也對老師的業績有了貢獻,終於換得畢業證書後,卻只剩下面臨失業的苦痛。然而,在如今的評鑑體制下,學校與老師都要生存,所以不可能親情主義氾濫,去冒險聘用大概不會寫英文論文的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然而又不能裁撤他們,因為裁撤也影響評鑑成績,只好物盡其用地讓他們在學的期間,把他們當成因應評鑑的工具。

畢業後,以為自己運氣好的新科本土博士,可以找到一至二年博士後研究的短期聘任,但上任後會發現,本來博士後研究的目的,是幫忙年輕博士改寫論文發表成書,但因為他們寫的是中文,何必在意或鼓勵?於是他們繼續被系所內的老師使喚。所謂使喚,就是幫系所內的老師寫研究計畫,或聯名發表明明是新科博士的研究成果。他們之所以聽從,是幻想有朝一日可轉成專任教師,直到筋疲力盡脫離學術界,後繼的無奈的博士們仍然源源不絕。如此陽謀,謂之殘忍師道。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一○五期】2011.07.0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