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4-03-26

中國的角度:不論台灣通不通過服貿,都已擬好不同的策略「長期經濟統戰」。所以,台灣真正該做的也是模擬好兩套策略。

原文網址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6819&pnumber=2

「從中國的角度看來,不論台灣通過或者不通過服貿,他們都已經模擬好不同的策略預備好長期經濟統戰。所以,當中國已經模擬好兩套策略時,台灣真正該做的也是模擬好兩套策略。」

「假設我們決定要簽定服貿,台灣第一個要避免的就是得到中國過多讓利。從國際關係的角度看來,中國如果對台灣讓利過多,在跟其他國家談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一定會遭受質疑,這甚至違反WTO精神。對於中國而言,最好的解套說詞就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理當適用於更寬鬆的限制──當國際接受這套說法,未來就會把台灣當作是中國的附庸,自然更難得到國際地位。我們不能為了追求貿易協定的絕對優勢而出賣國格。其次,台灣得集中資源在關鍵的產業上,甚至得全力扶植少數幾家大型企業走韓國路線,絕對要避免單兵作戰,否則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假設我們要拒絕服貿,最大的問題就是台灣內需市場太小得靠出口突破各國的關稅壁壘。以台灣目前製造業毛利率普遍不超過20%的情況,根本無法承受動輒10%~20%的稅。因此,台灣得在亞洲經濟整合區正式成形之前集中所有力量發展出毛利至少70%以上、沒有競爭對手、同時市場產值夠大的產品,在高關稅的情況下依然能順利出口。」

「總而言之,不論我們簽定服貿或者拒絕服貿,集中國家資源並且提升企業競爭力都是一定得做的事情,兩者差別在於時間。簽定服貿之後我們還有至少五年到十年的緩衝時間,讓既有的產業支撐經濟;拒絕服貿之後我們就剩下不到五年時間,如果產業沒有迅速拉上來,經濟勢必重創。要徹底改善一個國家的經濟體質需要多長的時間呢?政府政策跟企業經營真的有效率的話,十年是個合理的數字。讓台灣的經濟體質調整到能生產出超高毛利並且具有長期競爭力的殺手級產品需要多長時間呢?三十年,甚至超過一百年以上的時間都不足夠。

「韓國近15年來的快速成長,跟他們重視管理並勇於集中資源有很大的關係。以FTA而言,韓國為了能快速有效地與各國簽訂FTA,不僅由總統直接主持跨部會的協議,更設立了專門負責協商的外交通商部,層級相當於部長並擁有跨部會整合實權;外交通商部下分FTA談判局與FTA政策局,直接把研究政策、統籌策略與務實談判整合成單一窗口。在國內產業方面,韓國扶植三星、樂金、現代等三大企業之不遺餘力舉世皆知,韓國不止不怕圖利財團,更是直接把國家的經濟命脈賭在這三大企業身上。韓國不怕財團壟斷嗎?不怕貧富差距嗎?當然怕,但相對於國家破產、失去主權,這些問題至少都還能透過策略與管理加以控制。相對的,我們該相信什麼呢?」

「這場全球化的經濟戰爭早就開打,沒有人能偏安一隅。」

「誰是佛地魔?那些告訴你「你只需要看個漫畫懶人包就可以跟專家站在對等角度」的人是佛地魔、那些告訴你「我們只要通過服貿,從此經濟無慮同時還能維持政治偏安」的人是佛地魔、那些告訴你「我們只要拒絕服貿與全球化,就能維持現在經濟榮景與政治獨立性」的人是佛地魔、那些告訴你「我們要追求的是社會和諧,只要大家不吵架一切都會變好」的人是佛地魔、那些告訴你「我們只要革命推翻現在的政府,就能解決一切政經困境」的人是佛地魔。佛地魔們總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概化世界,把所有現實的矛盾都一同用名為「情緒」的糖衣包裹,讓你以為美好的未來如此唾手可得──只需一顆甜美的萬靈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