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1-05-31

推薦必看精華

為了釐清自身的立場跟處境,你可以選擇:要主動去認識、參與解決,還是被動的被解決掉,這都是個人的選擇,但請你:務必清楚每個選擇背後所付出的代價。By 胡晴舫

以下目錄中:若「時間不夠」,建議只看【必讀】
(至於【必讀】的下方,則是【必讀】之【各項深入細節】。)

讀的方式:假設你處於對方的情境當中,你會怎麼做?
把對方當作一個代名詞,一個未知數,
然後把自己套入那個場域來思考:
對解決該問題,可能會有用的解決方案。
----------------------------------------------------------------------------
目錄
0. 【必讀】
1. 出國前先調整自己「心態」
2. 抓住跨國「職場商機」的基本功
3. 對目的國「法律」的無知,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4. 您的「跨國文化商數」有多高? 如何善用國際觀為自己、為台灣做出最佳定位和最佳規劃?
5. 中華民族的全球「特色」與移民自處之道
6. 如何使用本部落格去「挖出」自己所需的資訊
----------------------------------------------------------------------------

【必讀】


a. 為什麼我不再鼓勵學生去打工渡假呢?因為,我發現真正會影響一個人的視野與氣度,還是在於他自己看待人生的態度、在他自己是否有用腦思考自己的未來、在他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當他做了決定之後,得要努力實踐,在實踐的過程裡,累積屬於自己的挫敗經驗。

b. Working Holiday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轉載)

c. 僅僅想體驗在日本的生活,開開眼界,我會推薦嘗試打工度假;若是想深入日本社會,且有在異地打拼十年半載的覺悟再考慮正職工作。

d. 真的要小心告訴這些對「在日本工作」很有憧憬的人。日本這地方,旅行是好,養老(你很有錢)也不賴,但工作,絕不簡單。

e.缺乏工作實力和語言能力的人,就算出國,最終也只會流向農場及黑工。那些曾經和你在國外藍天綠茵下相談甚歡的朋友,最後也因為各奔東西而成為了泛泛之交。



f. “出國留學不再是申請海外院校那麼簡單,培訓、規劃、申請、簽證、升學、就業……一樣都不能少,是關係學生一生的選擇和體驗。留學不是那麼簡單”。

g. 留學生最終目的決定他積累的是哪些資源:若不是留在就讀國家工作,所積累的更多是學術資本和工作經驗。若希望留在法國入根扎底,積累更多的是人脈、關係等。若為了拿一個更好學校的文憑,例如法國的高等商學院非常有全球的競爭力,所以累積的是學習和體驗國外生活

h. 教育的盲目投資剝奪了孩子完整人格教養與忍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處於憂鬱症的邊緣。也浪費金錢和孩子的青春

i. 不少台灣的大學生就像是在念高中,只想要標準答案,和高分。卻不知道自己要念什麼,為什麼而念,念這些對什麼事情有幫助,能夠應用在哪裡。到大四才發現自己很茫然,因為不知道往哪找工作。尋找下一個方向的作法卻只是上網發問,大學畢業時,還是期待網友或父母替自己安排未來,自己跟著照作。

j.對少數真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大學念什麼的確不重要;但對絕大多數人,大學念什麼,比我們想像的來得重要太多。(by 一個分析師的閱讀時間)

k. 海歸不一定意味著高薪。要想回國後就業競爭力更強,就要:一是在出國前就理性規劃學習目標和職業生涯,從而選對適合自己的專業。要考慮母國就業市場的同質化和飽和程度。二是留學畢業後在海外工作2-3年,多了解所從事行業的國際情況。

l. 韓國政府幫國民找海外工作機會,分析利弊給你聽;成立專責單位,掌握海外就業者的動態,隨時提供諮詢與協助。讓65%的海外就業者,帶著一身本事返國投效當地企業,形成先投資後收成的良性循環。

m. 留學生的幾種年齡層與後續發展選項,與應該怎麼選offer



n. 「美國」如何培養大學入學輔導人員/大學入學輔導(College Readiness Counceling)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工作常識

o. 低齡留學生心理發展呈現出過渡性、矛盾性、精力充沛、衝動好動,但自我認識和人格特質還沒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也正形成中。因此出國前準備也要更多:出國前提升外語口語能力、鍛煉獨立的生活能力、入境前對國外文化背景多功課等,這樣他們能更快地適應國外生活、學習環境。要走出消極情緒,就需保持清醒認識,一定要學會照顧自己、積极參与學校的各種學生社團活動、常與家人進行溝通等,面對壓力,一定要積極正面地思考。

p. 留學可能會遇到戀愛、學業選擇、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等問題,家長應學習和孩子遠距離溝通,詳細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和交友等真實想法與具體細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幫助,給孩子具體的幫助和指引,家長要及時溝通,也要鼓勵孩子勇敢面對並獨立解決。不要讓孩子產生抗拒逆反心理。



q. 派駐海外工作到底需要什麼條件?帶著好奇心出國工作

r. [台灣] 海外求職前考量: 1語言能力 2抗壓性 3快速融入迥異文化環境與企業 4海外歷練是否產業需要 5回台後還有原先理想職位嗎?

s. 美國社會企業工作何處尋

t. 新加坡用陡峭的薪資級距,壓低多數中低階級的薪資,將資源集中於吸引高階人才。中低勞動者薪資不見得比台灣高(若考慮新國物價與房租水準,生活品質甚至不及台灣。)

u. 海外工作:若不能融入當地,獲得比較高的薪資,還不如回台灣工作



v. 妥善經營LinkedIn的人才,代表:專業能力,還得擁有英文口語能力及國際視野

w. 三十歲前換三份工作,每份做兩年,看起來「既有工作經歷且穩定性高」,象徵有彈性、有歷練,但抗壓性高、流動率低,足以讓企業信賴而願意錄用。

x. 彭明輝:「非典創業/就業」途徑。



y. 對於把台灣當鬼島而想離開的人,我想勸告:移民的一開始許多年、許多方面都只能淪為次等階級。

z. 青年移民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文化差異、孤獨、語言障礙、就業困難、遭受歧視和偏見等,另外在抵達國還會面臨社會和經濟融入問題,可能會阻礙青年移民的發展機會。

za. 移民美国可能面临经济、社会生活、法律、安全、教育、家庭关系等多种风险,綠卡路风险自負

zb. 華人赴美產子風險高,中介難保成功須三思,風險計有:拒簽。被批准入境期可能太短、人地兩生,作息飲食不習慣,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醫院資質不明。若出現其它情況需要就醫,費用很高。如果生子後,媽媽對服務不滿,難以投訴。



zc. 如果你所在的產業突然發生大變化,今天必須面臨無預警裁員,你能在三個月內,找到和現在一樣令你滿意的工作待遇嗎?什麼是就業力?你需要在興趣與趨勢的交集,有「就業力」

zd. 機器人/電腦正在取代許多工作,機器人/電腦能做有安全顧忌或細密程度超過人能負荷的工作。那你還能做什麼呢:

ze. 我要上網!出國怎麼連 WiFi?

zf. (省時間)如果想知道世界大事/台灣一周大事。

1. 出國前先調整自己「心態」

a. 教導學生「管理自己的生活」

b. 防範留學生變成精神病,出國前必備:承受失敗的心理準備與溝通與自理能力

c. 在澳洲渡假打工要吃的苦頭,與要應變的問題

d. 你憑什麼在海外工作?這些症狀你都修正了嗎?

e. 具備積極的態度、永不減損的好奇心,能夠關懷環境與他人,還能夠傳遞情感並感動他人,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了,具備這種能力,我們就擁有面對任何變化的力量。

f. 美國一流大學錄取標準?將來可以影響世界的人,具有這種潛力的人。

g. [台灣] 家有失業者,寬心包容多鼓勵


h. [美國] 菁英大學物有所值? 十大真相

i. 出國留學應注意學校能否提供這些資源

j. 加國麥克琳雜誌建議大學生升學管道可求助專業生涯顧問 How to find the perfect career counselor


k. 應該先了解學生對哪些工作有興趣,將之歸類,然後再告訴他們有哪些科系可以選擇。

l. 在校時,提早利用性向測驗結果,了解現階段適合的工作。若無法應付職場所需,就必須以輔系,實習或打工經驗等知道自身特長與企業主的用人需求,而非單方認為企業應提供自己什麼。

m. 求職可不是發生在大三、大四,若要想順利找到實習、兼職、工作,從大一就要進行職業規劃

n. 旅外急難救助 外交部設 旅外國人留言板和免付費電話

o. 如果你在國外被綁架了,政變了,火山爆發了,暴風雪了,你要怎麼辦?

2. 抓住跨國「職場商機」的基本功

a. Overqualified的陷阱:研究生為畢業後找工作之技巧

b. Underqualified的陷阱:台灣職場的 年齡歧視 很嚴重  真的要警惕小心預備自己的未來

c. 將來要不被淘汰,趁早了解自己往後該學習的、該歷練的、該具備的專長又是什麼?那麼現在又該做些什麼? 特別是四十歲以上,要警覺:公司可能認為你的可塑性太低、發展性不夠、不容易被管理、學習與適應性上都不適合,於是根本找不到工作

d. 出國留學時應該有好的規劃,盡量規避那些在國內已經“人才過剩”的行業

e. 你的優點是否是公司重視的特質?產業需要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是否與你相似?這該是你選擇產業的關鍵

f. 給關心出路的台灣理工學院博碩士生(一)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g. 給台灣的理工學院研究生(二):如何研判未來產業的就業前景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 唸博士班?考慮清楚出路再說吧!

i. 免洗學術:為何念博士往往是浪費時間【部分摘要】

j. [台灣] 殘忍師道 本土社會科學博士生被當作評鑑的工具 畢業後就沒前途

k. 要念歷史研究所嗎?要知道:研究、創作跟讀書之間的差距。台灣的大學歷史系只要求你知道很多相關的知識、基本的組織跟分析力。但歷史研究所,會要求:寫報告的時候,每一條史料都要有憑有據,章節跟章節之間要有關係,兩句話之間都會被要求要說出確切的連結關係。基本上至少要會看英文跟日文,有時可能還要去看德文俄文法文,出去也不見得馬上就能找到工作,還要面對「念歷史出來要幹什麼」的疑問。你的研究最好與現實中的關懷有關係,會比較有持續的動力,現實也可以成為你的觸發點。

l. [台灣] 唸完博士以後可能更難找工作,所以:出國是為開發能力,要願意比沒有博士學位的人更努力去屈就找得到的工作,甚至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到一份不喜歡但過得去的工作。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m. [遊學、度假打工] 學校是否該輔導學生如何思考、做計畫、如何調查、如何爭取權益。 n. [台灣]研究生一定要知道的 -- “秘密” (碩士博士求生祕技)

o. [美國] 社區學院當跳板,再轉入一般大學,但最終未能獲得本科文憑的比例,比正規大學高出36%,划不來

p. 海外經驗要針對為國內未來雇主期望,讓雇主覺得有雇用意義而非「海外自助旅行」而已

q.「有世界觀」的年輕人回國後要被公司重新訓練為適合職場的員工,「達到這要求後」,跨文化理解或國際敏感度才有附加價值。


r. 在國外工作改變你的幾乎都是「回國後更願意專心投入在職場上」,出國前可能抱怨各種事物,回國後能接受自己所處的社會,即使台灣再混亂、工作環境再差都能接受,願意做出改變,若改變不了環境,會願意改變自己。


s. 打工遊學就是炒短線,如果你真的離鄉當勞工,就請你趁早,趁你輸贏面不大的時候去,一但過了一定歲數(我認為是25歲),在你決定出發之前,think again。

t. [轉載]若想壯遊,請在年輕時壯遊。若超過35歲,你會面臨中年轉業甚至中年失業的危機,請勿為了壯遊而變流浪漢。

u. 旅行怎麼讓你成為企業領袖?

v. 依據未來的生涯規畫而選校:留學畢業後在哪一國工作?任教職、做研究或者進業界?

w. 如果學校知道畢業生們在哪工作,我們將能更好的準備學生去適應各種不同的職業生涯,研究生也更清楚將來有哪些職業可供他們選擇。

x. 應徵前必做的功課:對外場服務人員的工作內容瞭解多少?這家餐廳的晉升制度知道多少?有無在職進修的規劃?可向學校老師、有在該餐廳工作過的學長姐,或親朋好友請教,還可以到該餐廳實際觀察一下;甚至在餐廳打烊之後,拉個服務人員直接詢問。這些做法都有助你在面對面試,能有較其他求職者瞭然於胸的準備。

y. 如果一家雇主對海歸開放或者更看重海歸,就會單獨為這個人群設立畢業生或者培訓生項目,或者有的部門是專門為海歸成立的。海歸應該主動去關注這類雇主,找到更好的平台。

z. 念MBA?先釐清職涯目標和工作經驗,此外更應確保現有工作:在職MBA(part-time MBA)課程/經理人MBA(Executive MBA或簡稱EMBA)

za. 《Cheers》雜誌:5本海外工作暢銷好書搶先看

zb. 企業界認可高學歷在職場的價值,因學習得快、解決複雜問題能力也強。但博碩士生常欠缺不可或缺的技能,如進取的團隊合作和發表展現的技巧。應多教導博碩士生創新,勇於在不同的領域運用他們知識,而且要有如企業家的思考能力。



zc. 世界地圖就是你的財富版圖:掌握國際觀,獲利更可觀

zd. 國際新聞對我的工作有什麼幫助

ze. 跨國職業規劃 類別文章之目錄

zf. 台灣人才與他國人才比較之優勢

zg. 多數台灣人不知道如何找國外的工作。這篇是找的方法。

zh. 台灣人在北京找工作 經驗分享

zi. 台灣的人想要找大陸外商公司工作,透過獵頭來找,針對性高,成功率也高。適用的對象,從剛踏出學校的大學、碩士畢業生,到已經工作十年的專業經理人。

zj. 美國找工作:才剛畢業不久 請愛用 Internmatch (http://www.internmatch.com/) 原本篇名:如何在台灣找美國的工作

zk. 用Google alert找工作和收集職涯方向

zl. 各国职场趋势与海外工作网站

3. 對目的國「法律」的無知,就是對自己最大的殘忍

a. 國外工作,[了解相關法令+找到有力的發聲管道] 就有困難,故要充分準備才可處理:勞動力被剝削、工作中可能傷害與死亡風險、不熟法令而被騙錢等問題。

b. 人在國外,為避免被冤枉,務必先瀏覽移民法律律師的網站個案

c. 赴美之外國人須知法律常識文章目錄

d. 你所不知道的國外重要資訊之目錄

e. 在台外籍人士須知之目錄

f. [台灣]僑生/外籍生畢業後在台灣找工作的 相關法律

4. 您的「跨國文化商數」有多高? 如何善用國際觀為自己、為台灣做出最佳定位和最佳規劃?

a. 國際觀 類別的文章目錄

b. 國際觀的好書 類別之文章目錄

c. 彭明輝:要瞭解一個異文化很不容易,更常發生的反而是在接觸異文化的過程中強化了原有的文化偏見;要從異文化的衝擊得到智慧與自我突破,其實也不見得容易(本文建議幾個方法)

d. 矽谷無法被複製:文化移民人才是成功的關鍵(mashable.com):真正創造出矽谷的是特爾曼在史丹佛教學時培養出來的一大批學生,以及這些學生之間良好的關係。特爾曼這些學生最後也都成為了產業內的領導者。

e. 國際志工的問題是:很少有外國人願意花足夠的時間,去充分瞭解一項議題。一個議題不僅包括了表面上的問題,還得對社會、社區,周遭環境、前後因果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才算是全面性地瞭解。短期志工的最大受益者其實是志工本身。

f. 我長久懷疑國際志工【表面上做善事,實質效果只是讓志工自我感覺良好,卻對當地社會有害】的商業行為。(因為國際志工缺乏對第三世界國家當地社會的整合研究,國際公益機構對國際志工缺乏足夠訓練和品質教學認證)

g. [關鍵評論網]醜話繼續說:當國際志工其實對「找工作」一點幫助也沒有

h. 旅遊、觀光,其實不是理解一個國家的好方法。旅遊堪稱是國民外交的展示舞台,充滿各種迷霧,至於真正要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主要還是透過工作,畢竟那才是一般人的生活場域。

i. 海外遊學學習效果佳的前題是:確保計畫活動具有很強的教育意涵及足夠的背景知識

j. 海外打工旅遊經驗如何真正改變自己

k. 台灣教育培育的年輕碩博士如果一直只待在台灣,難以掌握國際潮流。一定要找機會出國歷練,以補強不足,到國外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或擔任助理教授。高科技公司真正高階職位都是具國際經驗者擔任,一路都在台灣求學的人受限於經歷及語言,很難在國際化的公司被委以重任。

l. 中國哪裡做得比我們好,我們該學習;哪裡做得不好,我們該引以為鑑。我們明天到底要如何和中國競爭?這個才是將你的世界觀、你的世界舞台,從台灣拉到中國、拉到大中華地區,甚至拉到全亞洲的作法。終極思考目標,就是我的觀念要放得更大,而不是局限在台灣,困在台灣,整天互相謾罵,把自己邊緣化得越來越嚴重。

m. 外國人如何看台灣 之目錄

n. 嚴長壽:少有新的人願意去國外待個20、30年,或進入世界級的研究機構,公家機關國際化已斷、海外學者也漸枯竭,是台灣國際化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o. 曾淑娥是第一個在歐冠賽場出賽,也是第一個取得進球的台灣人。曾淑娥正在各國學習最先進的足球觀念,準備將來回台可以佈下更多希望的種子。她沒有選最簡單的道路,而是選最困難的。因為勇敢,所以她的名字會一直寫在歷史上面。偉大,並不是看他拿到多少榮耀,而是從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就開始偉大。

p. 台灣人如何從台灣找海外工作 mobile01.com by chloefish

q. 透過人資公司找外派工作,「過去從事相關經歷」更為重要。因海外企業必須確認此人的經歷是可在海外複製、運用,不因市場、文化等等因素而產生隔閡。

r. 每國移民政策都從本國現階段發展出發,不同時期會發布[就業移民]指導目錄.在留學規劃時將這種因素作為導向,是畢業后就業或移民的一大助力,但非絕對方向。因移民政策每年的標準和要求都有浮動,所以如果一直以移民為前提,來選擇專業/工作的話,並不實際

s. 留學生海外求職有策略

t. 國際學生如何在美國找工作by 研究生2.0

u. 從祖國外派,跟留學後在外國工作,不同在哪?

v. 到國外外派地點,為快速累積當地情資+適應溝通模式,要為自己找兩位「文化解說員」。1.在當地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外籍人士,藉以知道外派者在當地工作可能遇上的狀況及解決方法;2.曾與外籍同事共事過的當地同事,能為你介紹當地的市場現況和競爭環境,更助你用符合當地文化的方法表達想法,讓工作快速進入正軌。

w.雖台灣人才最缺的能力是跨文化的溝通與社交,但北美是強調溝通與社交的社會,只要能用他們習慣的方式跟他們溝通,很直白自信地表達自己,不要讓人家猜測,很容易深入地跟他們打成一片。by Winston Chen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

x. 在國外工作應該注意的決策誤區 - 華人“窮忙族” 範圍廣

y. 跨國公司外派員工薪酬揭秘

z. 賺錢又快又多,然後呢? 在自以為重要的追求過程當中,生命的種種可能性不知不覺就枯竭了,夢想多樣的面向也像洩了氣的氣球般癱瘓,剩下的,或許就只有很多、很多的遺憾,跟很多、很多流水編號的鈔票而已。

za. 在日本,日本人理所當然地用日本式的思維方式和價值標準判斷,並對日本的文化抱有優越感。而中國人,來到日本,當然用中國人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去感知日本。總之,只有善意、直接而坦誠的交流,讓彼此知道,自己所了解的日本或中國,只是一個片面事實。想提供一個真實的視角,引領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看法。

zb. 若要在歐洲充分展示自身的文化元素,首先要看准市場,而且考慮歐洲人對外來文化的意識接受極限,務實、客觀、誠懇的對中國文化向西方社會做出合乎時代要求詮釋,從而開創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時代。

zc. 進軍全球市場 你應該做好的 4 種心理準備

zd. 英媒:與華人做生意“面子”最重要

ze. 逆向文化衝擊 的目錄

zf. 留學生回國就業的理想與實際

zg. 海歸和本地畢業生雖然薪水起步一樣,但海歸的優勢會在約三年後顯現,前提是他們能沉下心來融入國內職場。一旦在國外積累的語言優勢和國際化視野與國情有效融合,海歸的競爭力就顯露出來。在入職3-5年後出現爆發式增長,約比同年的國內學生高出30%-50%

zh. CEO要的不是你:新時代CEO選才思考力 (此書作者是Head hunter類型的公司總經理,與外商、日商、台商總經理或人事主管打交道二十年經驗,很適合跨文化工作的華人專業人士學習)

5. 中華民族的全球「特色」與移民自處之道

a. 華人移民全球時的自處之道,從挪威極右翼殺人事件的原因看起


b. 第一代移民與同族人群聚是因為自保,異鄉社會可沒真的把你當一份子。因為資訊取得能力跟社交圈,就是跟人家「本國人」不一樣。台灣醫生在美國初期取得的工作條件,不能做臨床醫療,沒那麼容易換醫院。移民的雇主絕對的權力,一定是換來絕對的宰制。

c. 華人移民各國的歷史的模型:從困苦的migrant worker(移工)到浪漫的expat(僑居者)=母國內困境推人出國移工→移工外國社會中低階層→漸漸站穩而後代成長→發現要照顧當地才會得到認定接納與維權。

d. 移民們決意來到新西蘭,就應當積極融入當地的文化、法律、語言和傳統,他們需要很高興地生活在這裏,珍惜這裏的傳統和文化,並隨時準備為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e. 加拿大華人領袖感慨:加拿大政府道歉需要勇氣。因為加拿大民間社會,仍有隱藏的強大力阻向華人道歉。這力量如遇中國與西方國家發生重大對立和衝突,就有可能讓排華浪潮死灰復燃,更何況,華人的生活和文化習慣中,真有許多可議之處,被人詬病之處。加拿大華人要有危機意識,不但不能炫富來壯膽,更要努力讓政府道歉的內容變成教材,成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同時,也要團結一致,繼續參與政治,融入社會,徹底剷除排華的土壤。

f. 在美國,華裔的節儉成性,可能引起各種誤會和糾紛。

g. 聖經 (羅馬書13:8) 凡 事 都 不 可 虧 欠 人 , 惟 有 彼 此 相 愛 要 常 以 為 虧 欠 , 因 為 愛 人 的 就 完 全 了 律 法 。 Let no debt remain outstanding, except the continuing debt to love one another, for whoever loves others has fulfilled the law. 越南排華暴動的反思:台商在國外應該實施「人才當地化」,盡量栽培越籍幹部,不要有玻璃天花板。如果要用陸籍幹部/台籍幹部,除了專業知識強之外,對待越南人反而要更客氣,懂得尊重當地民俗文化,不要有人種優越感,真心照顧越南幹部和越南工人,如此在暴動的時候,越南人才會甘心願意保護工廠和台商。 (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基督徒如果想要活下來,也是平常就要照顧人、感動人,才讓別人不想要批鬥自己。)

h. 越南排華暴動,某台商工廠遭遇5波攻擊,還好越南工人主動保護公司,生產設備輕微受損,經連日搶修,今天開工,工人全員到齊。老闆還安慰員工說,大家不要擔心以後沒工作,未來要更努力,一起賺錢把損失補回來。有越南女工表示,「我們要保護公司,不然以後怎麼生活?很多人都怕以後沒有工作。」

i. 越南排華暴亂提醒國際投資者和採購者更加重視其東道國和貨源地的宏觀經濟政治穩定性。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政治穩定性受經濟因素影響非常大,其經常項目收支逆差、財政赤字、貨幣貶值、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四者之間一旦形成了相互促進的惡性循環,不僅直接干擾企業經營,更因為損害居民生活水平而容易發生工潮,越南就是因此而成為工潮高發國。

j. 每當東南亞各國內部出現政治紛爭時,就很容易在民族主義作祟下爆發排華反中事件。隨著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影響力日增,其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甚至緬甸,都有領土爭議,類似的緊張關係恐怕會持續出現。台商在此區域投資日益增加,而從東南亞的觀點,連日、韓、星都很難斷然切割與中國大陸的連結,台商這種投資風險一定會再發生。東南亞是世界下一個經濟快速發展地區,更是取代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最佳候選人,因此退縮、撤資並非台商正確的選項;相反的,我們必須更積極地與東南亞各國洽簽經貿協定,才能藉此為台商提供更為完整的法律保護、更健全的貿易投資規則,並取得與其他外資相同的保護及待遇,同時經貿協定亦可建立制度性的官方共同協商對話機制,強化發生類似事件時我國政府介入的管道,才是可長可久的解決之道。

k. 關於「排華」的分析,常見錯誤是:忽視一個區域概念底下國家和種族間的異質性,透過「我們」和「他們」的東方主義二分法論述開展其言論,以致把彼此不相干的事件和人物在毫無脈絡的情況下串連起來。例如:大中華主義者將東南亞和當地非華人族群視為與華人相異的他者與整體,接著將非華人斥為低劣民族或蠻夷之邦,藉貶低他者凸顯我群的文明、理性,部分東南亞華人則在一旁推波助瀾、借題發揮,這些人可能遺忘了歷史上各地華人的所作所為,就台灣近期的歷史回憶而言,他們可能忘了台美斷交時國人在大使館外丟擲雞蛋、攻擊座車的歷史,可能也忘了二二八事件本省人亦有攻擊外省人平民之事;台派背後的邏輯也是如出一轍,將東南亞各地華人以及中國人視為與「當地人」或土著相異的他者與整體,指稱華人在南洋各地均遭到排華,而箇中原因均歸咎於華人的低劣文化習慣,接著把自己和「華人」切割,他們,卻對於現在一方面否定自己華人血統、毫無根據地聲稱自己是漢化(或滿化)原住民,因此是真正的台灣人,卻在原住民文化的拯救工作上毫無作為,這種霸權比過去國民黨漢文化中心的宣傳更為可怕;一群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自己是原住民的人忽然聲稱自己是原住民而非外來者,但並未對於原住民語言文化做些什麼,反而繼續推展自己的漢文化。這實在不禁令人不寒而慄。

l. 當全世界國家力量式微、網絡興起,華人正在打造第一面真正全球性的網絡。

m. 所有成功中國企業在加拿大的併購案,雙方團隊都會有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的身影。老僑熟悉當地的文化、習俗,新僑移民也有語言、文化知識特長,既瞭解住在國的政策,又瞭解國內的需求。是耳鼻喉舌的作用。在國外很多大型咨詢公司,也會有許多華僑華人員工,負責與中國企業的項目對接。

n. 自從十七世紀以來,國際社會的主流體系還是以民族國家(Nation States)為效忠的對象;至於,以無限延伸的,以概念意義上的大中華民族作為效忠的對象,這個概念是支流,絕對不是主流。


o. 馬來西亞【華人】不認為自己是【華僑】,請尊重他們的意願

p. 印尼鍾萬學被關 不必然是歧視華人

q. 一個能讓人生活下去的地方,往往是令人既愛又恨的。對一個地方,如果只有「愛」,那肯定是你生活在那裡的時候不夠,充其量也只是比別人多待了幾天的旅客;但是這樣的「旅客」卻很容易動輒舉「外國例子」,以「示範」本地應該或不應該怎樣做。

r. 為了了解移民二代,第一代移民應該【了解】美國生活文化,以免【過度】誤解孩子,造成孩子漸行漸遠,無法與父母建立【深刻】情感。移民二代不是純粹的中國人或者美國人,而是同時平衡在二個世界當中。

s. 亞裔移民父母擔心第二代會在歐美職業生涯中遭到歧視。所以把孩子們引入了醫藥、工程、法律或者制藥領域的工作(需更高的資質和高等學歷),高社會地位的職業讓孩子被雇主、顧客和客戶歧視的可能性更低

t. 土生公民即使與新移民屬於同一種族,但接觸新移民時感覺自在的程度,要比接觸其他土生族群來得低

u. [美國] 大多數人認為「融入主流」就意味著美國化,放棄母語變得像白人一樣。實際上「人家看到你的膚色是黃的,就不可能把你當道地的美國人,而是期待你有中華文化的傳承。」所以,華裔美國人要懂兩邊的語言和文化,不要對自己的膚色自卑

v. 華人父母應該明白族裔身份是無法改變的,若不引導方向,華人孩子對族裔身份往往抱有負面的看法,容易陷入更深的困惑。故應積極面對,學習中文、了解中華文化,既能幫孩子正確對待和解決族裔身份困惑,又讓未來的工作中獲得更多機會。對華人和下一代華人來說,學中文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語言學習。

w. 華裔二代移民困惑:因受歧視,而“厭惡”自己華裔身份。但是明白了以下概念後,就不再討厭自身華裔身分:「民族自豪感可以防止自暴自棄;其次,民族自豪感也不是讓自己高於其他人,而是實現和他人一樣的驕傲和愛,這才是美國夢。」

x. 在西方「男性性感形象」具有主宰一切的意義。亞裔男孩一般體格瘦小,數理成績再好也只是瘦弱、缺乏吸引力的nerd(蛋頭)。青春期沒有心目中的role model,變得鬱悶、偏激。但林書豪證明東方男子在頂尖頂域,可允文也可允武。Jeremy成為性感男性的象徵。讓亞裔男孩更自由、更自信的成長。

y. 徐宗懋: 美國排華史的前世今生(我看過最完整又精簡的美國排華史)

z. 新老移民之間矛盾:新移民做事求快,找捷徑,找人脈,用關係;老移民做事稍慢,按部就班,很少求人幫忙。新移民看到好的投資機會,會大膽豁出去;老移民看到再好的投資機會,也會小心謹慎,甚至錯失良機。新移民覺得老移民如一盤散沙,沒有大局意識;老移民覺得新移民“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能落地生根,不能融入主流,等等

za. [美國] 台胞棄綠卡的原因:台工作機會多,台健保好,台海和平,美海外查稅,台多國免簽證,亞洲經濟起飛,社會制度和硬件建設漸趕上美國,生活機制更方便,落葉歸根,美國生活費高,美國辦身分門坎愈來愈高,台灣無語言文化隔閡,台鄉土和骨肉同胞認同,除了天氣適應較辛苦

zb. [台灣]給林書毫綽號是假設著「關係」,運作基礎是國族主義(血緣,語言和文化),林的表現提供力量,對抗外部威脅(中共造成「台灣孤立」、真實孤寂感受),外國永遠不明講的「國家身分」(始終是無言的羞辱)。台灣處處不被看見,因而「卓越之可見 Linsanity」就變成了「形而上的復仇」──「這下你被迫要承認我!」


zc. 婚姻難 異國婚姻更難

zd. 混血兒的願望,是不希望被劃定為某一血統而否定自己另一半血統。另一方面在日本,混血兒則被視為非日本人的特殊存在,所以他們總是感到被當作外人,所以混血兒重要的問題,就是尋找共同群體. 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本質性問題。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如何?歸屬於自己的家在哪裏?

ze. 外國人如何看台灣 之目錄

zf. 要維持芬蘭的富裕與和平, 他們不需要打贏俄羅斯, 只需要證明給俄羅斯看, 殺一個芬蘭人的代價是摧毀十個俄羅斯的家庭. 人非草木, 俄羅斯人的命再賤, 他們在涉及自己家庭時, 也不會覺得這種痛苦是值得的

zg. 若要接近新住民,要按照新移民的母語、文化和意願,否則達不到心坎裡。

zh. 文化智商

zi. 全球華人宣教

zj. 海外帶職宣教如何預備? 宣教導師提十建議

zk.短宣者要學的功課:參與服侍並不是施捨與給予,而是更多的感激與犧牲。短宣者的檢討點與改善自己的部份。檢討點:內心深處隱約的「文化剝削感」,檢討團隊、個人屬靈和物質的優越感會不會帶來傷害。從最基本的生活條件反省,譬如帶去原始地區的衛生紙紙漿成分不見溶於在地土壤條件,通通無法使用(難怪當地人用樹葉!);帶了蛋糕、布丁、果凍的素材教鄉下育幼院的女孩子做甜點,卻沒有想到離開之後,若是沒有了這些原料,她們學這有甚麼用?還是加深了失落感?或如另一隊受訪者發現他們是這婦女援助機構一個月來接待的第四個單位,原本一個關心家暴或性侵女孩子的中途之家,好像變成了一個「觀光勝地」,孩子的感受呢?一方面反省自己當年是否也犯過同樣有心無心的錯誤,一方面也真誠的希望短宣的經驗可以讓我們謙卑,更多的認識神愛世人的心,更深的付上禱告的代價,更積極的支持在跨文化的族群中長期委身的宣教士。那這樣看似淺碟的短宣經驗,就真值得了。透過短期宣教體驗,與不熟悉的團隊一起服侍,也許能發覺自己的軟弱或驕傲,打破自己既有的刻板印象。一個暑假,也許會成為你我人生的轉捩點。

zl. 幾個台灣式中文用語的雙語新聞 (中英對照新聞) 網站

zm. 雙語對照【新聞】環境很容易營造

6. 如何使用本部落格去「挖出」自己所需的資訊

a. 本部落格找文章的機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